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王荣生教授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认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值得欣慰的是,现在"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课程理念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识。但在语文课堂上,即便  相似文献   

2.
大凡有名望的教师上语文课的最大特色就是想尽办法活跃课堂气氛.讲讲练练,练练讲讲,允许学生前后左右,你一言,我一语,甚至离开桌位,交头接耳,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得像一锅沸腾的开水似的.但活而不乱,课堂显得该"动"则动,该"静"则静,学生分分秒秒浸在"活"的气氛中思考、提问、质疑.上这样的课,学生会对教师讲析的内容理解透彻,印象深刻,点点滴滴的语文知识都能铭记心间,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3.
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课程资源日益拓宽,教学形式更加丰富,通过知识结构整合,作为课堂改革的核心与关键——课堂被激活,并有了更多的创新。如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质的转变,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对话”,读一读、演一演、讨论交流、观看录像,气氛非常活跃。气氛活跃似乎证明学生参与积极,主动性强,热情高涨,学习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性格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气氛。教师如果是一个沉闷刻板的人,那这位教师的语文课不用说,肯定会死气沉沉。学生上这样的课,简直是煎熬。他们势必会发泄,老师讲着讲着,有的学生就会蹦出和课堂内容不和谐的怪声怪话,教师听到了,不理这个茬吧,已经惹得满教室其他学生哄堂大笑了,要是停下来嚷这个学生一顿吧,那课堂节奏就会被打断。  相似文献   

5.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气氛活跃,表明教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讲析与学生的思维产生了交流。可是,在新一轮课改中,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中,常常可以见到有的教师对“课堂气氛活跃”理解偏颇,以为就是教师一呼百应,学生一点即透,亦步亦趋,有的教师不遗余力使出浑身解数活跃气氛,讲得很热闹.小组讨论轰轰烈烈,认为课堂上欢声笑语,肯定是活跃气氛的一种表现。我认为.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不应以这节课是否热闹,有笑无笑、笑声多少为依据。诚然,课上并不排斥笑,但有的笑是不好的,不应该出现的。  相似文献   

6.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气氛活跃,表明教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讲析与学生的思维产生了交流。可是,在新一轮课改中,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中,常常可以见到有的教师对“课堂气氛活跃”理解偏颇,以为就是教师一呼百应,学生一点即透,亦步亦趋,有的教师不遗余力使出浑身解数活跃气氛,讲得很热闹.小组讨论轰轰烈烈,认为课堂上欢声笑语,肯定是活跃气氛的一种表现。我认为.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不应以这节课是否热闹,有笑无笑、笑声多少为依据。诚然,课上并不排斥笑,但有的笑是不好的,不应该出现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科学课堂常常看到孩子们"小脸发红,小眼发亮,小手直举"的现象,活跃的气氛往往成为一堂优秀课的标志。课堂中教师几乎是使尽浑身解数,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得鼓鼓的。可是,在这热闹活跃的背后,科学课,还缺少什么?我以为这样的科学课还缺少学生静静地思考,缺少学生自我内心地独立反省,缺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冷静与顿悟。《课标》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但这并  相似文献   

8.
智浩 《现代语文》2006,(2):97-97
语文新课程标准目前已经深入到学校的每一间课堂,教师都注意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语文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然而,也有许多语文课,由于老师启发和提问不当,学生噤若寒蝉,气氛沉闷,教师干着急,没办法。可以说,课堂提问得不得法,直接决定了课堂气氛活跃不活跃。本文就课堂提问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如同一股春风,带着久违的清新吹进了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更是涤荡着我的心怀。在与课改同行的日子里,我实践着,求索着……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性评价可以激活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但是,一味提倡无原则的激励性评价,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呢?是否能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呢?是否能真正引起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的兴趣呢?案例1:这是一堂气氛活跃的语文课,从课始到课尾表扬声一片。无论是读了几个词的,还是写了几个字的;无论是答对了一道题的,还是回答了几句话的,教师几乎无一例外地竖起大拇指:“真…  相似文献   

10.
<正>在平时的评课活动中发现,评价一节课怎么样的标准,往往侧重于本节课是否"活",这里的"活"更有气氛活跃的意味。不可否认,良好的课堂氛围的确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好课的标准还要体现一个"实"字,学生实实在在有所思、有所想,从而在一节课中学到知识、方法,提高自己的技能。这就需要教师  相似文献   

11.
一堂英语课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可以设想,课堂上死水一潭,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纵使教者水平再高,其效果也是不敢恭维的。因此,作为英语教师都有必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有效地激活英语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2.
曾经听人谈论过,有一位语文教师在一堂语文课上,一会儿说:"请注意,这个字应该这么写。"一会儿说:"请注意,这个词语用得太好了!"一会儿又说:"注意,以后不可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也许这位教师有口头禅,一堂语文课上竟说了几十次"注意"。可学生却并没有因为教师频频说"注意"而集中课堂上的注意力。笔者也曾听过一堂初中语文教研课,执教者精心设计,由一个作文片断练习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上和不上一个样"的叹息在现实教学中总是屡叹不止,更有甚者,很多语文教师自身也有这样的认知与感叹。究其原因,便是每一堂语文课总想"五脏俱全",每一月、每个学期的语文课都"千篇一律"或"毫无章法""不成体系"。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设计应注重教学目标的设置,注重对课文的分析、开拓和深化,具体来说,语文课堂应该有三种模式。一、讲授为主式1.抓"课核"。要让学生感兴趣,并积极参与课堂,认真阅读和思考,就一定要抓"课核"。什么是课核?就是一节课教学设计的最精妙的部分。"它有时是一个关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教师,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欣喜: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气氛轻松活跃;作为教师,你可能也遭遇过这样的尴尬:事先挖空心思、自认为设计得天衣无缝的方案,在课堂上不经意地被学生“搅乱”了。然而,“倍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使我既收获了一份欣喜,又遭遇了一份尴尬。反思自己的成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某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所谓的“课堂主人”,绞尽脑汁。教学花样百出,课堂教学气氛极其热烈.学生表现极其活跃。一节课在学生的笑声中结束.表面上看这是教学效果很好的课,但细细品味,我们不禁疑问重重:这节课中学生学到了什么?培养了学生哪些能力?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上得华而不实.究其原因是有些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新颖,却没有在备课这一重要环节上下足功夫。要想上好课,必须要先备好课。  相似文献   

16.
有幸听到某优秀教师执教的一节<奇妙的克隆>的公开课教者教态亲切自然,学生的表现非常积极,课堂的气氛很活跃,教学进程推进也很流畅.这些都符合当下好课的评价标准,受到听课者的好评也就在意料之中了.但在这热闹的氛围中我却产生一些疑惑:这样的"课堂生成"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呢?辗转思之,笔者认为在这节课中执教者和一些听课者在"课堂生成"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有必要廓清.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有一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要创造这样一种气氛,势必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课堂活动,这不仅能全面地调动学生、启发学生,而且还能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课堂活动的设置方法比较灵活,时间既可长又可短,也可安排在课前、课中或课末.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的活动设置.笔者结合教学开展了一些课堂活动,颇受学生们的欢迎,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眼下,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许多有个性、有思想的老师,纷纷通过自己的课堂,表达对语文教学的理解.这样的景象令人欣喜.但我们发现,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课堂:有的过于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想课、情感课;有的十分在意文本中的文学因素,将语文课上成了文学赏析课、文学指导课;更有的过分展示教师自身的个性,热衷于上"另类语文课",仿佛越"新"越好,越"奇"越妙.  相似文献   

19.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叶澜:理想的课堂没有 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①有意义,应该是 一节扎实的课。②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 面上而言,二是效率的高低。③有生成性,课堂中有 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 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④常态性,我 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 课)。⑤有待完善的课,课堂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 憾的,我把这样的课称为真实的课。  相似文献   

20.
正高效课堂是一个能让学生思维活跃、情绪激昂、气氛热烈的课堂。想要创建这样的高效课堂,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形成高效课堂。一、趣味引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人类的中枢神经会在一个人专注于某事或某项活动时形成兴奋中心。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在课前,学生头脑中可能会有一个兴奋中心,比如前一节是物理实验课,学生还没有从实验带给人的兴奋中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任何措施,只是按部就班的进行语文教学,那么,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就会游离于课堂外。因此,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