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智能制造,正在引发产业变革和形成新的业态模式。"中国制造2025"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信息化素养、专业复合性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通过打造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紧密围绕重点领域调整专业结构,扩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规模,加强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引入国际认证接轨国际标准等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工程博士胜任力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指出了工程博士胜任力的培育途径,认为要在工程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引导和激发工程博士生的潜力,提升胜任力,使其成为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可从重视工程文化育人、成立工程博士生教育协会、构建高端实践导向的工程博士生培养模式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于2015年发布的一项国家战略,旨在将中国从一个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该战略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其中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以提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为重点,开发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轴承、光栅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加快实现产业化。电火花加工技术由于其非接触式加工而区别与传统加工,分析和阐述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特点、发展,以及在航空航天、模具、汽车、医疗等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国制造2025"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回顾,对"中国制造2025"的理论内涵、运行机理、实施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具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多元的学科背景、联系紧密的相关主体和科学人文的人才培养等意涵。"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新工科构建,需要把握"新工科"与传统工科、其他学科、工科院系以及新工科教育之间的关系,从新工科构建思路、实践探索和人才培养三个层面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中国制造2025"概念的基础上分析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英语现状,将"中国制造2025"与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结合,提出几点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希望能够为指导我国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实现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国家战略。高职教育要重构技术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实现专业重建和课程重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契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  相似文献   

8.
回顾历史,职业教育教师发展总是受到人之技术生存的内在影响。"中国制造2025"将会引发技术生存理念、技术生存逻辑、技术生存方式三个层面的深刻变革。与此相适应,职业教育教师角色的定位也必须作出调整,指向职业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引领者、课程和教学的革新者、技术伦理教育与技术美学教育的开拓者、技术创新教育的推动者。促进职业教育教师角色转型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从制度构建层面完善职教师资培训、示范培训、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二是从教师自身发展层面,强化全面的角色意识,培养完满的职业人、提升整体性的角色能力,促进课程和教学的合理开展、培育积极的角色情感,传播技术生存文化。  相似文献   

9.
沈言锦 《成人教育》2016,(11):48-51
面对“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如何发展是职业教育界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分析“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特质基础上,从教学内容革新、课程重组、专业重建、信息化教学手段等方面分析了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了要提升职业教育的深度、宽度和质量;强化“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研究;构建三位一体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剖析了构建职教体系新模式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了构建职教体系新模式的四点主张:构建学术高等教育和职业高等教育并存的高等教育体系;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下的开放性考核机制;探索全新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构建对接产业升级的动态办学体制。并据此阐述了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面向"中国制造2025"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实现机械类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文章分析了当前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前沿科技的多元化混合式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基于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生实践教学研究和基于素质全面的综合能力培养研究生考核评价体系研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它对全面提高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创新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向中国工业实力跨越式发展,这需要大量优质的职业人才作为支撑,而现有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很难满足这一需求。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战略发展输送优秀人才,国家不断在政策层面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其中,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重中之重。因此,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构建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现代学徒制"三二四一"人才培养模式(即:三方参与、二主体实施、四要素构成、目标与标准统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造2025"对职业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国现代的职业技术教育既要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又要改革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这要求我国未来的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然而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不是能立竿见影,而是必须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导。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职业教育必须调整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既能够胜任现代制造业,又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明确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最新要求。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急需基于中国制造2025探索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制造业的国际国内市场核心竞争力。因此,该研究首先明确中国制造2025对中职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二者的内在联系,其次分析新时代中职学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终基于中国制造2025优化完善中职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策略,为中职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探索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分析中职思政课教学的现状,论述中职思政课“三化四环”的内涵,并以培养“职业精神及健康人格”核心素养的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的“规划生涯,放飞理想”教学主题为例,具体论述“三环四化”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2015年3月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这是我国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必然选择。高等院校作为国家高端人才培养的承担者,是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重要力量,为此需要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国家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7.
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应对新一轮产业变革的中坚力量.然而,国内工科毕业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普遍偏低,较大程度上削弱了国家竞争力.以太原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样本,基于问卷调查,明确了教学过程中制约学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六大挑战,并据此制订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背景下,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是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高技术技能人才质量的关键因素。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应从国家、学校、教师个人等三方面入手,实现高职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等方面的专业发展提升,以满足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9.
“工匠精神”不仅具有深刻的传承内涵,而且是新时期产业变革的时代呼唤,应该成为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融入课程筛选、课程结构和课程整合等重点环节。新时期工程科技人才培养需要以“工程能力”为价值导向,从“能”匠和“巧”匠两个维度构建课程体系,塑造具有“精益求精”精神的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20.
模拟电子技术是高职高专院校电气及诸多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制造2025"新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成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在调研了内蒙古赤峰市及周边地区部分高职院校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法后,根据《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对人才的需求,本文阐述了在高职院校中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从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教学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