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技术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拥有人才、技术、成果、信息及学科交叉优势,是高新技术成果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综合国力意义十分重大。然而,由于我国高技术产业化水平不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仍很艰巨。在阻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诸多原因中,信息技术没有得到有效应用是一个重要原因。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中,高校与企业始终要进行科技信息交流。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如参加科技成果发布洽谈会、交换文字资料等等,因受时间、地域和资金的限制,信息交换的效率很低。近几年国内虽也建立了一些科研信息网…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本质上是市场行为,从市场视角看科技成果转化尤为必要。目前,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从市场视角看,这主要源自高校的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失调以及政府作为市场管理者的职能发挥不充分。因此,要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必须从高校自身、企业和政府着手,并且充分考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途径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要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改革环境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和高校共建科技成果供需信息交流渠道,高校以科技成果入股参与创办高新企业等观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困难和企业苦于找不到合适项目的矛盾,本文对企业创新技术需求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结合进行了探讨,并根据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面向技术需求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经营性资产主要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高校的科技成果是学校的无形资产,使用高校的科技成果以技术八股方式进入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资产公司的重要职能之一。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产品化、商品化以及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等方面的问题证明高校资产公司应在科技成果转化中高度重视产业化论证。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人才培养具有关键性作用。高校与企业直接合作、高校自办产业、校地合作孵化科技成果是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三条主要途径,三种转化方式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升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用应建立一个完善的"技术成果—技术需求"数据库,坚持从区域经济实际出发为指导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处理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校自身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科技成果能否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也是发挥第一生产力作用的主要体现。高校作为科技成果的重要源头,如何将自己的科学研究与经济、市场紧密结合,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推动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这是高校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技术转移事关科技成果转化,高校是成果转化的重要场所,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成为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关键问题的重要突破口。船舶类高校在成果转化方面有其自身特色,完善船舶设计、管理等方面建设新技术转移模式,要解决科技成果转移政策落实、建立成果转化信息平台、专业团队建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船舶类高校应从问题本身着手,从政策落实、信息平台、专业队伍建设、完善奖励机制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研工作应步出只求“学术价值”的象牙塔,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提高企业消化吸收科技成果的能力,有利加快高校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步伐。产学研结合使学校“过剩”的科技成果和技术力量有了发挥作用的场所。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效并不理想,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重重,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现象比较突出。"互联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四大参与主体、四大功能模块"的系统构建,有助于拓宽高校科技成果信息传播渠道,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同时,该模式也有助于评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1.
国家非常重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建设,教育部于2019—2020年公布两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名单,共包含71所高校。尽管这些高校都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但这些管理机构的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文章选取其中41所高校作为样本,收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以及相关管理机构网站的信息,通过文本分析发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存在单一管理模式和多头管理模式,并细分为5种类型,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建设呈现多部门、多管理模式的多样化趋势。为适应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趋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的管理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也为了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建设,提出由产业机构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并重视管理机构的独立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当前普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政府、高校、企业等各主体应结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从政产学研用协作、人才体系建设、科技成果管理等方面,不断优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质量,服务地方产业布局和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国家新时期的科技战略、经济转型与地方产业升级需求,地方应用型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文章探讨了地方应用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自主权、模式方式、作价投资以及激励贡献上的“变”,以及政府、地方应用型高校、高校技术转移管理部门、高校师生对科技成果转化目标宗旨的“不变”,认为只有将“变”和“不变”相结合,既要把握路径、模式、激励与评价上的“变”,又要坚持总体目标与原则上的“不变”,才能最大化地兼顾到科技成果转化负责人、技术转移管理部门以及企业的共同利益,才能取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成效。  相似文献   

14.
试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是科技与经济全程结合的高层次、网络化的技术活动。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不仅要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还必须通过商品性生产和网络化营销 ,促进科研、生产、市场一体化。长期以来 ,在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高校的科研成果一直没有找到一条有效的转化途径。大学有待转化的科研成果与社会企业对科技成果需求间的脱节一直是我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的顽疾。成果多、转化少 ,且转化后很难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据统计 :八五期间 ,我国科技攻关取得的科技成果 ,仅 1 0 %转化成产品进…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校科技》2017,(Z2):97-98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科技中介机构尚未得到社会认可、企业承担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等问题。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形势下,高校应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探究技术转移工作新模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实效。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这必将推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迈向新的台阶。但由于高校与企业的职责不同,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必须通过中介组织将企业与高校有效衔接,使被忽略的科研经纪人(组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使其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润滑作用体现得越来越充分。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这必将推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迈向新的台阶。但由于高校与企业的职责不同,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必须通过中介组织将企业与高校有效衔接,使被忽略的科研经纪人(组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使其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润滑作用体现得越来越充分。  相似文献   

18.
需求方的利益诉求是决定交易的关键要素,作为重要创新主体,我国高校科技成果产出在技术供给方面还很难与需求方相匹配。在需求端,投入风险大、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以及转化收益低成为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的重要阻碍,而企业层面的非内生性成果转化动机以及高校在成果二次开发与转化风险分担意识方面的不足是促成上述困局的重要原因。因此,强化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报告审查机制、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收费模式以及税收优惠等政策,成为破解我国高校科技成果产出在技术供给方面与需求方不匹配难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还存在企业需求与高校科研成果脱节、科技成果转化体制僵化、技术转移机构功能结构不健全等问题。对此,云南省应结合省内各高校、科技中介机构及科技管理体制等实际情况,完善云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推动科技中介服务行业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科技成果管理和收益处置体制,促进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是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一直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热点。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关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对高校科技成果转让模式的信息经济学模型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制度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