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热新闻2015年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奖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目前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一时间,中国沸腾了,不仅各种有关屠呦呦的报道占据了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而且人们将诸多美誉加在了屠呦呦身上。屠呦呦则显得非常低调,还一再表示"获奖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  相似文献   

2.
<正>10月5日,屠呦呦获诺奖,她与威廉·坎贝尔、大村智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屠呦呦因为对治疗疟疾的贡献获奖,另外两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获奖。屠呦呦成为第一个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屠呦呦于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16,(24):39-40
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公民,让国人自豪.然而舆论并不是一面倒的赞誉.有些人质疑奖项只颁发给屠呦呦一人,这对团队的其他成员是否公平呢?显然,屠呦呦引发的争议折射出了中西方评奖的文化冲突. 2015年10月5日,84岁的女科学家屠呦呦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公民.她获奖的消息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将中外评奖标准的差异推向了舆论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与青蒿素的事迹引发对中医药的思考。在鼓励使用中医药的同时,呼吁理性思考其不良反应,并对相关临床问题进行阐述。对屠呦呦事迹的过度反应,也许会误导国人对中医药产生"包治百病而无任何副作用"的印象。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本文客观地阐述其优缺点,希望能够帮助国民理性看待中医药。  相似文献   

5.
正"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我在这个药物上做了一辈子,非常希望它能物尽其用"。这是屠呦呦对自己科研道路的简单期望,为了这个期望,屠呦呦奋斗至今。心怀对人类生命的敬畏,经过数十年科研攻关,屠呦呦终于实现了青蒿素对防治疟疾等寄生虫传染疾病的新突破,也实现了她维护世界人民健康的伟大愿望。2020年2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总部举行颁奖仪式上,颁发联合  相似文献   

6.
<正>一、语文要如何教才能使你的课堂充满魅力?曾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中华民族的迷惑——为什么中学的时候行,成年了就不行?中国的教育到底行不行?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自从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只有莫言、屠呦呦两人获奖?是不是应该有更多的中国人获奖?我想,是否因为中国的教育一直存在满堂灌?抑或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让我们的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81岁的女药学家屠呦呦,是发现治疗抗疟药物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今年获得了拉斯克奖。据称,迄今为止,在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的获奖者中,有约80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是诺贝尔奖的“风向标”。但屠呦呦的这一获奖,也引起了国内诸多的议论。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2015,(34)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药学家,从事中西药结合研究,带领课题组人员取得显著成绩.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以奖励她发现青蒿素而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也因此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正>6月,屠呦呦团队在"青蒿素抗药性"等研究中取得的重大突破在网络上刷屏。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取得这一重要成果,距离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4年,距离她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菁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度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颁奖词2015年10月,一位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名字出现在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名单上,她就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获奖的理由是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而在此之前,国内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位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背景、  相似文献   

11.
国际     
<正>屠呦呦获阿尔珀特奖6月4日,沃伦·阿尔珀特奖基金会官网宣布,2015年度沃伦·阿尔珀特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抗疟领域所做的突出贡献。和屠呦呦共同获奖的还有在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任职的露丝·纳森兹韦格教授和维克多·纳森兹韦格教授。该奖将于今年10月1日在哈佛医学院举办的专场研讨会上颁发。  相似文献   

12.
疟疾猛于虎 三位为防治寄生虫病作出革命性贡献的科学家,荣获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一位是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她的获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正是她的获奖,将世人的目光再次引向了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的疾病——疟疾.  相似文献   

13.
国际     
<正>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5日下午5点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屠呦呦因"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而荣获该奖项,她是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科学家。另外两名获奖的科学家为爱尔兰医学研究者William C.Campbell和日本学者Satoshi Omura,获奖理由是"有关蛔虫寄生虫感染新疗法的发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1月9日)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为我国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刚才,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向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赵忠贤院士、屠呦呦研究员和其他获奖代表颁了奖。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向参与和支持中国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信仰     
<正>12月7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诺贝尔科学奖的演讲台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科学家的身影,第一次响起了清正柔婉的中文女性的声音,第一次讲起了中医药的故事。84岁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身穿宝蓝色上衣,发表了《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精彩演讲。听众经久不息的掌声给予了获奖者由衷的肯定和赞誉。这一刻,当"中国人离诺奖有多远"的话题终结之时,我们对科学又多了一份敬畏之心,这份敬畏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中医药”3个字频频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尤其是在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获得我国首枚诺贝尔科学奖后,更是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借助这股春风,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从事中医药研究近30年,我能感觉到现在的发展越来越快,尤其是这些年来取得了不少突破性成就。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我国近代以来落后的中医药  相似文献   

17.
<正>"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挖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2015年12月7日,屠呦呦在诺奖演讲中表示,青蒿素是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并呼吁人们去挖掘中医药中蕴藏的宝藏。这是中医药在世界舞台上的一次郑重亮相。无独有偶,在2015年度国家  相似文献   

18.
本刊报道(记者徐海燕)4月21日, 2004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科学技术工作奖励办公室领导、中华中医药学会领导,部分在京常务理事、理事、获奖代表、中医药专家出席了大会。会议揭晓了获得2004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奖励项目,包括基础、临床、中药在内的60个项目获奖,其  相似文献   

19.
《家教世界》2013,(1):4-5
在开始制作"充电水杯"时,张迪畅没想到能在全国比赛中获奖.他是合肥市第45中学的学生,从小学起就参加了许多科技创新比赛.  相似文献   

20.
<正>6月,屠呦呦再次成了人们热议的对象。这一次,她被授予2015年度沃伦·阿尔珀特奖(Warren Alpert Prize),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共同获奖的,还有在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任职的露丝·纳森兹韦格(Ruth S.Nussenzweig)和维克多·纳森兹韦格(Victor Nussenzweig)。沃伦·阿尔珀特,1920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切尔西市。1942年,他从波士顿大学毕业后从军,曾被授予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