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要坚持多种形式,多措并举,而开发和实施地方课程是最直接的途径和有效载体。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2.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坚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这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职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然后提出了中职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包括开设一系列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定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活动;营造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走进林纾"是福建工程学院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开设的一门人文素质公选课。该课程着眼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围绕客观认识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展开,通过编写《林纾读本》及系列教材、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强化课堂内外互动等,开展大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探索。几年的实践证明,"乡贤文化""大学校史""文化创新"是开展富有区域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元素,也是培植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要求各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在政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政治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高等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对传统文化教育方法创新提出了相应建议:开设传统文化教育通识课程,构建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变传统授课方式,挖掘学科课程的人文内涵;营建良好校园文化环境,打造传统文化教育优良载体;"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拓宽传统文化教育新途径;以学生社团为抓手,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开展各种活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金文 《现代教学》2013,(10):F0004-F0004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小学从2005年开始探索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将以诚信、责任为基,以"走进儒家经典"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点发展项目研究,并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于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之中。该校注重课题引领,引导教师开展以"儒家经典"为重点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设立"忠""孝""礼"浮雕文化墙,"传统节日、中国名胜古迹、国粹艺术、科技长廊",童谣宣传栏,小博士诚信书架和"中华传统文化"专栏等,以环境育人,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建立中  相似文献   

8.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这是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对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提出的明确要求。近年来,我们已经意识到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带来的危害,为了传播文化、延续文明,各地的中小学都开设了国学课程,将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精髓著作作为学生的研读课本。利用好国学课,不仅能发扬传统文化精神,还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祖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遗产。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与未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所赋予的历史责任。要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就要求系统设计,为大学生搭建起中国古代哲学、古典文学、传统艺术等成体系专业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结构。本文主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推出背景、教学基础、开设方法入手,分别从教学背景、教学意义和教学方法三个不同维度出发,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进行教学实践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文化之魂,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通过开设“中华文化”课程、创新“中华文化”课程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重视中华文化校本教材建设、加强校园文化构建、发挥传媒正导向力量、发挥华裔家庭熏陶作用等途径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东盟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文汇中学将同步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打破学科教学界限,形成以传统美德教育为主线的综合课程。例如:历史与思想品德学科联动,根据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线索,开设了"仁""义""礼""智""信"六门专题"微课程",为学生系统介绍了中华传统道德精神主旨及其形成过程。通过拓展自然科学类课程的外延,丰富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例如:化学组与物理组联合开发了"四大发明"实  相似文献   

12.
时尚扫描     
据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记者吴晶、周玮)我国13日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将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办好世界中华传统文化论坛。部分小学将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不少学生家长都反…  相似文献   

13.
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地方课程,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以杭州雕版印刷为例,教师以资源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方式、以生活为阵地而组织实施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地方课程,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认知、深度实践和深度传承,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党和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能的传承",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要求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因此挖掘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深化地理课程改革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典型的“中国元素”之一。中小学校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可以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创设文明的校园环境;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落实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对本土优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开设符合校情的特色课程;加强对教师开展主题化、系列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推进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既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学校提升立德树人质量的现实需求。进课程的关键点是以“特”为核心,在既有建设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转化为课程内容;以“融”为根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学校课程体系;以“统”为主线,实现课程组织的结构化;以“实”为基准,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的有效性。达成上述要求可以采取以下实施策略:学校基于循证原则进行课程发展规划,通过多主体协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在校内研训和各层次教师培训中,着重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契合,在提升个人修养、促进民族发展、实现中国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是传承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国家学科课程和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国家学科课程校本化实施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学习并传承传统文化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因此,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孙静 《福建教育》2020,(47):32-35
<正>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教育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统编教材的各学段中呈现了逐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教育内容,特别在五年级上册专门安排了第四单元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题单元,凸显对《纲要》精神的落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杨玉英     
正杨玉英,深圳市田东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研2016年度人物,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广东省"国培""省培"专家,深圳市第二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杨玉英·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库专家,深圳市优势学科带头人,深圳市名教师,深圳市十佳文学园丁。主持多项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省市级课题,开发"《论语》分主题精读"课程并被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