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专学校要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技术水平,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现提出三个问题向大家求教。一、考、教关系怎么摆?当前提倡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个大方向是正确的,确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我在普通中学任教17年,搞过“注入式...  相似文献   

2.
沈荣 《云南教育》2002,(16):32-35
大家知道,“考”应该服务、服从于“教”,“怎么教”就应该“怎么考”。但实际情况则不是这样,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学校、老师往往颠倒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教”服从子“考”,“怎么考”就“怎么教”,试卷中所透出的各种信息成了无声的命令,指挥着学校的教育方向及具体的教育活动。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一次考试,虽然它已没有了选拔功能,但作为对学生六  相似文献   

3.
《南昌教育》2007,(9):39-39
“钢琴七级不知怎么考的,连一首完整的曲子都弹不下来。”北京某学校教音乐的李老师忧心地对记者说。最近该校举办艺术节,其中歌咏比赛需要钢琴伴奏,找了两名拿着六级、七级钢琴证书的学生来,结果都说“不会弹”、“考级不考弹完整的曲子”。考级证书缘何“贬值”?责任究竟在谁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背景介绍要找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有三个原点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小学语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为谁教?为此,我们围绕左荣老师执教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展开了三次教学诊断,进行了三次教学改进。  相似文献   

5.
我有幸听过丁杭缨老师执教的很多公开课,从《时、分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图形的拼组》到《分数的初步认识》等等,尽管都是一些常规性的观摩课,但她总能从独特的视角来设计教学、把握课堂。简简单单的教具、朴朴实实的语言、大大方方的教态、轻轻松松的笑声,让听课教师耳目一新,留给我众多启示。启示之一:“以学生为本”需要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教学,究竟谁为谁服务?我们做教师的,心中似乎都十分清楚,但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指令:“这道题目谁来读给我听?”“这个问题谁能来告诉我?”“我再给你们2分钟……”甚…  相似文献   

6.
知耻杂说     
人贵有知耻之明。中国有个老词儿,叫“汗颜”。“汗颜”便是知耻的表现。“耻”与“脸”往往是连在一起的。我想,这时说的“脸”也就是当年鲁迅先生所谈论的“面子”:“面子究竞是怎么一回事呢?不想还好,一想可就觉得糊涂。”(《且介亭杂文》)当我初次读到一位中学生发表在《杂文报》(第1107期)上《是谁在教我们撒谎?》一文后,我的感觉岂止是“糊涂”,简直是为教学生撒谎者而汗颜,因为他们毕竞是我的同行。 那位中学生在文章中说:“从小,我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已经能从容不迫地作弊对付上级检查团,而且弄虚作假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说到“课堂教学”,我认为教师无非要解决两个问题,即“教什么”和“怎么教”。教什么?为什么教这个?这是方向的问题;而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这是方法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育必须经常检查它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上一期我们已经就这一话题编发了一组稿子。这一期我们再刊登一组文章 ,相信对大家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会有帮助。“误尽苍生”的是非问题 ,说到根子上 ,是成绩与缺点的关系问题 ,是评价的标准与角度的问题。成绩 ,谁都会摆。中国人尤其善于摆成绩。关键是 ,在摆成绩的时候 ,千万要分清成绩的归属 ,成绩的性质。首先 ,我们应该明确一个范围 ,区分两个概念。我们讨论的是“语文教学”的成绩与问题 ,更明确地说 ,是学校语文教学 ,或叫“学校语文教育”。两个概念是 :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界。“语文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一种活动 ,而“语文教…  相似文献   

9.
香港小学新语文课程的“新”,从教学内容看,是加强文学教学;从教学取向看,是主张以学生为学习的主角。文学作品应该怎么教?怎样才算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这是不少香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圣罗撒学校林妙龄老师在小学五年级教散文《听听这小溪》,可以给语文老师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天,小邻问小羽:“你们的老师是谁?”小羽说:“我们的是马老师和朱(猪)老师。”小邻一脸疑惑:“我们的是季(鸡)老师和杨(羊)老师,真奇怪,幼儿园里怎么都是动物老师呀?”  相似文献   

11.
阮彩伟 《江苏教育》2006,(11B):29-29
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在教“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一句时,我引导学生探究这里的“谁”到底是谁呢?  相似文献   

12.
大家在一起     
在一次研讨会上,某乡镇学校的一名教管干部谈至到“差生”这个问题时,竞直言不讳地来了句:“‘差生’是怎么产生的?是老师‘教’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黄全愈 《教师》2011,(34):1-1
能不能在课堂上教创造性?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儿别扭。其实,这个问题的原始提法是:“美国的老师是怎样教孩子创造性的?”也就是说,问题不是能不能教,而是怎么教。要回答“怎么教创造性”,必须先回答“能不能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留在记忆里的只有一些毛主席语录,至于老师怎么教就毫无印象了。其实那革一切命,革命就是一切的年代里,在穷乡僻壤的农村,老师、学生都忙于“学农”,能有什么有价值的教法?上初中时的情况,就能约略记起一些了。老师教每篇课文总是时代背景、作者简介、生字生词、划分段落、归纳大意、总结主题、分析特点。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点,是要背过的,考试要考,尽管那时的考试是很宽松的。后来的教学法老师说,这是苏联的弄法。毕业后要教学生学语文了,才发现这时的老师们依然还是那一套。于是也就这么办。教了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一次公开课,老师教授《一朵云》。小组读文之后,老师让孩子们向云提问题,看看谁的问题最有意义。有的孩子问:“云啊云,你为什么是一团团的呢?”有的孩子问:“云啊云,你为什么老飘来飘去的呀?”这时,一个小女孩问:“可怜的云,你是因为寂寞经常流眼泪吗?”这孩子的语言多么有诗意,多么有想像力!我不禁暗自赞叹。此后,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评议,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读了《一朵云》这首儿歌,我们都知道云就是水变的,雨是许多云堆积在一起形成的,怎么可能是眼泪呢?  相似文献   

16.
某市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一位初中校长的典型发言让在座的领导、老师吃了不大不小的一惊。他掷地有声地向听众介绍经验说:“……我们坚决按照上级的要求去做。上面怎么考,我们就怎么教;考什么,就教什么……”  相似文献   

17.
一、创造性能不能教?《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描述了美国教师达林在中国之行中给她印象最深的是:不少中国教师请教她“在美国学校是怎样教孩子创造性的?”并再三要求她在课堂里作示范。不问“创造性“能不能“教”?只问“怎样教”?这说明我国教师是相信“创造性”能教的。达林感到很困惑:“‘创造性’怎么能教呢?!”她更困惑的是,“无论她怎么解释‘创造性’是不能‘教’的,中国教师都不知所云。”当达林回国,在实习汇报会上,说到这一问题时,黄全愈先生着实为之震动;因为“创造性”这个被中国教育界长期有意无意忽略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听到不少执教一年级国标本的老师反映:《认一认》这种类型的识字教材我们没教过,教材中安排《认一认》的意图是什么。应当怎么教,心里没个底。我曾就此写过一篇《怎样教“认一认”》,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作了回答。现再将铜山县茅村实验小学李方老师执教的《认一认3》推荐给大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引导学生研究摆时,多次碰到这种情况:在研究摆角或摆重与摆的快慢是否有关时,本来通过实验得到的“摆的次数”应该是相同朐,然后根据这相同的数据得出“摆角(或摆重)与摆的快慢没有关系”这一结论。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在多次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常常不一样。比如:同一个摆在相同的时间内应该都是摆8次,但学生拿出的数据却有8次、7次、9次等多种。面对这一情况,老师往往会担心一个问题:数据不一致,怎么才能得出结论呢?于是有的老师会直接告诉学生,数据应该是一样的,之所以不一样,可能是实验中不细致、不认真或误差等原因造成的,接下来就会“理所当然”地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0.
王文忠 《江苏教育》2008,(12):31-31
星期一下午放学后,我到各班了解班级管理情况。在一(2)班,看到教语文的李老师,还在为七八个孩子进行辅导。我凑过去一看,发现李老师在对学生讲“早晨起来,面对太阳,你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的问题。我愣了一下,问道:“李老师,你在帮谁教数学?”“教数学?我什么时候教过数学呀?”李老师被我问得莫名其妙。看着李老师惊讶的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