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家庭墓地》是一首戏剧诗。弗罗斯特在《家庭墓地》中使用了许多戏剧手法,主要包括戏剧语言(口语化的语言和戏剧对话)、戏剧冲突、戏剧场景(戏剧地点和人物)、戏剧结构、戏剧讽刺、戏剧悬念以及对人物动作的戏剧描写等。诗人运用这些戏剧手法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使其诗作迸发出一种艺术张力,并有效地强化了诗歌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教育戏剧与戏剧教育不同,教育戏剧是以教育而非演出为主要目的的戏剧,是作为教育手段的戏剧。在幼儿自发性戏剧游戏活动、以"戏剧"形式为主的即兴创作活动和以"剧场"形式为主的即兴创作活动这三种戏剧类型中,教育戏剧定位于以"戏剧"形式为主的即兴创作活动。教育戏剧在教学上的发展经历了"以人为中心"到"以问题为中心"再到"以科目为中心"的三个阶段。美国偏重戏剧的艺术价值,主要以创造性戏剧为主;而在英国偏重戏剧在教学上的工具价值,强调利用戏剧来统整教学及实现教学目标。教育戏剧在幼儿园的发展形成了两个类别四种形式:在以幼儿自发性戏剧游戏为主的类别中,包含了随机性的戏剧游戏和主题引导的戏剧游戏;在以教师安排的戏剧教育活动中,包含了议题性的戏剧教育活动和创造性的戏剧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3.
正一、戏剧教育的背景英国早在17世纪就将戏剧运用于课堂教学,采用戏剧手法进行教学的课程贯穿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教学体系,戏剧在英国普通教育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戏剧教育发源于英国,并且在欧美等国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基础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广泛的应用。相对于香港,台湾地区在学校范围内开展的戏剧教育更为成功,台湾教育戏剧专家张晓华将戏剧教育定义为:"戏剧教育是运用戏剧与剧场之技巧,从事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指导者有计划与架构之引导下,以创作  相似文献   

4.
孙艳的《走进戏剧创编》一课教学,看似平易,实则在设计与实施时用足了心思,通过探究、唤醒和表演,引导学生思考戏剧的形式、关注戏剧的冲突、尝试戏剧的创作,让戏剧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萌发,真正让戏剧创作可望又可即。  相似文献   

5.
戏剧翻译研究虽受忽视,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翻译研究者在戏剧翻译领域却颇有建树。文章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了西方译界数十年来在戏剧翻译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五个核心问题,即戏剧翻译的概念、类别及其目的;戏剧文本、舞台文本及其译本和译者;戏剧翻译特点;戏剧翻译策略;戏剧翻译研究视角。对比分析了相关学者的主要观点,对于国内学者研究戏剧翻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19世纪诗人朗费罗在诗歌创作中采用戏剧化的叙事策略,包括戏剧对话、戏剧独白、戏剧冲突、戏剧场景以及戏剧情境等,取得了较大的艺术成就。各种文学艺术形态之间互相渗透会为彼此带来巨大的活力,戏剧的艺术技巧与诗歌创作是一脉相承的。朗费罗诗歌所具有的戏剧性增强了诗歌的戏剧效果,凸显了诗歌的主题,使这些诗的价值内涵扩大了。  相似文献   

7.
戏剧翻译研究虽受忽视,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翻译研究者在戏剧翻译领域却颇有建树。文章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了西方译界数十年来在戏剧翻译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五个核心问题,即戏剧翻译的概念、类别及其目的;戏剧文本、舞台文本及其译本和译者;戏剧翻译特点;戏剧翻译策略;戏剧翻译研究视角。对比分析了相关学者的主要观点,对于国内学者研究戏剧翻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狄金森诗歌中具有极强的戏剧色彩。她诗歌中的戏剧性主要包括戏剧对话、戏剧独白、戏剧场景、戏剧冲突以及戏剧情境等。诗人正是运用这些戏剧手法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戏剧效果,突出了诗歌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2016年,本校文学院进行了"世界文学课程中戏剧教学与学生剧团实践的双轨结合"的课程改革,对戏剧教学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既重视对学生戏剧理论分析能力的学术训练、对戏剧文本的细致阅读,同时又强调学生在戏剧创作实践中提升戏剧写作水平、增加舞台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文艺理论家对戏剧界定为 :戏剧文学兼及主客观性 ,因此剧作家的主观感情不能过度介入 ;戏剧文学为正在完成式时态 ,又要求剧作家对情节人物等不能过分操纵。而中国古代戏剧即南戏、杂剧、传奇的创作实践与这种理论相悖。本文指出了中国古代戏剧的结构、情境、情节 ,人物的语言、行动均与西方所谓的戏剧的特质逆向反动 ,明显表现出违反戏剧性质的反戏剧倾向 ,但中国古代戏剧却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实现了戏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长期以来被当作作家出世思想和消极人生观念的体现而遭到否定。然结合作家的生活阅历和时代背景,努力探寻其中的思想底蕴,可知此类剧作并非宣扬虚无主义的宗教观,而是从文人感时不遇的角度否定现实,从隐逸的角度来肯定神仙世界,特别是洋溢其中的潜在民族意识的宣泄,更能够体现作家无法忘却民族屈辱与时代灾难的现实精神。  相似文献   

12.
《汉宫秋》是元代著名杂剧家马致远代表作之一。英文中的“autumn”与汉语中的“秋”的涵义和文化意象不尽相同。根据“秋”字在汉语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常见文化内涵、《汉宫秋》作者马致远对“秋”的感怀以及该剧的悲剧性的抒情加以分析,并提出应用增译法翻译该剧名,译为“Dismal Autumn in the Han Palace”。  相似文献   

13.
舞剧主要以演员的肢体语言和音乐来展现戏剧冲突,由于舞剧的特性与职能所决定,它不擅长去表现错综复杂的戏剧情节,隐晦的人物关系与以及人物心理矛盾。舞剧《一把酸枣》群舞过多,冲淡了双人舞的叙事抒情表现。过于复杂而隐秘的人物关系,很难靠演员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推动舞剧发展的关键动机设置也不够合理。这些,都是这部舞剧的硬伤。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罗人崔致远的《谢不许北国居上表》,学界大多直接引用而少有专门性的文章对其进行研究。文中拟通过对崔致远其人的介绍及对《谢不许北国居上表》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的探寻,阐述其史料价值及对我国渤海史研究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致远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传统人,在人地位低下,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元代,传统人的人生价值自然难以实现。马致远的生平经历、散曲创伤及其杂剧创作表明,他的代表作《汉宫秋》杂剧主要不是在表现民族情绪,而是一部元代人的时代悲剧。是马致远这个传统人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部富有本土生活气息的都市轻喜剧,尽管《劝和小组》具有对社会问题深层挖掘不够、人物生活环境被美化、剧情设计与技术运用有待提升以及后期制作不足等方面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其顺应时代潮流,聚焦社区邻里的普通百姓生活,以和谐健康的价值导向、诙谐幽默的风格展现、悬念恋情加民生热点式剧情设计、评书式人物出场方式、说唱式音乐元素以及与生命和解的普世价值,开辟了都市题材电视剧的新领域,最终成为一部弘扬人文精神、具有积极正面意义、给予观众精神满足并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好作品,故其深受观众的欢迎实属情理之事。  相似文献   

17.
侗戏在情节设置上有舒缓柔和的特性,与"冲突的强烈、矛盾的尖锐"有着"背道而驶"的审美价值取向,也就是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戏剧冲突。这种在戏剧情节上所显现的"背道而驶"的审美习惯与其族性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对侗族戏剧情节的异质性与其族性关系的研究,对当下民族文化交融与碰撞的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借鉴与创造具有现实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台湾戏剧家马森在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美学影响下 ,6 0年代至 80年代创作了“与五四以来的中国话剧传统大异其趣”的“脚色”戏剧 ,90年代马森的两部新作又显示了回归传统与现实主义的倾向 ,因而在台湾当代剧场划出一条内涵丰富的回旋轨迹  相似文献   

19.
蓝霞  陈其射 《太原大学学报》2009,10(2):63-65,73
黎锦晖是上个世纪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其儿童歌舞音乐的评价仍存有争议。因此,重拾历史遗留问题,将其抽象到音乐美学的高度来分析问题,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意义的。本文结合黎锦晖的儿童音乐作品和论著,分别从音乐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对黎锦晖的儿童歌舞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基本观点、思想实质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此来解析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20.
十七世纪法国文坛星空里最独特的一颗亮星矗是“无法模仿的莫里哀”,本文从莫里哀的身世谈起.涉及到《伪君子》的艺术创新。如现实主义角度开了塑造典型性格的先河:喜剧中插入了悲剧、民间剧、风俗剧等各种戏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