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班级管理必须创新,必须改变视角,以更加灵活、温润和高效的方式管理班级。比如,立足于情境视角,让班级管理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立足于现实视角,让道德认知落地生根;立足于自律视角,让班级管理"由外到内"发挥作用。只要有利于学生品性纯化、道德醇厚、心灵锻造,有利于德育精细化和内涵式发展之路的开拓,班主任都可以大胆一试。  相似文献   

2.
初中班级管理必须创新,必须改变视角,以更加灵活、温润和高效的方式管理班级。比如,立足于情境视角,让班级管理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立足于现实视角,让道德认知落地生根;立足于自律视角,让班级管理"由外到内"发挥作用。只要有利于学生品性纯化、道德醇厚、心灵锻造,有利于德育精细化和内涵式发展之路的开拓,班主任都可以大胆一试。  相似文献   

3.
庄子立于"道"的高度,从现实的"命"入手,参透死生,消解人对死亡的恐惧和悦生恶死情结,实现逍遥("得道")的最高境界。以"真人"为理想人格,"真人"超越于世俗诸事,超脱死生之牵绊。其逍遥之路,不是靠理性的认识化死之悲痛感情为淡漠,而是靠心灵的直观、直觉,"心斋"、"坐忘"与"由技妙契大道"的修养之法。  相似文献   

4.
刘雅 《家教世界》2013,(9X):44-44
少儿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一种对舞蹈美的向往,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对舞蹈都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每个人在人类社会的生命旅途中都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人类集体文明诞生和发展的历史的必然之路,一条是人的个体心灵开启和遨游的梦幻之路。前者是现实的、外在的,是推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后者是理想的、内在的,是建立我们人的精神家园的重要根基。"舞蹈是人类情感最直接、最纯粹的自然流露。本文将通过对舞蹈艺术的了解,针对少儿对舞蹈的爱好及表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学和艺术是对人生的反观与自诘,是对世俗价值的自省与超越。人生对现实的超越,其意义其实也正是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意义所在。文学和艺术或许也并不能改变现实世界的规定性,但却在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中获得了意义,成为象征人类精神世界的伟大能指。文学与艺术是以语言与符号的方式对现实的一种超越。元影像理论中的"心灵能指"理论,是对所谓"个人性格"的深层研究,并从心灵的维度探寻内心-表达-媒介之间微妙而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用感性形式表现了超过日常的更高的实在,比现实生活更接近于心灵。他用艺术作品与心灵的接近来论证艺术作品高过现实世界,可见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心灵"地位之高。他又指出,心灵是世界的原因,是最真实的;但是仅有心灵的真实是不够的,心灵需要与普遍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状态。本文从《美学》中艺术作品与心灵的相互关系出发,通过艺术作品展示作为真实的"心灵"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村上春树的《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描绘了主人公"我"从心灵深陷困惑、迷惘到挣脱困境,真诚回归的心路历程,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现代都市青年的心灵现实,同时映射出村上春树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8.
从文艺家的心灵问题、如何看待现实的问题,以及对于当下理论批评的检讨三个方面阐述,构建新的理论平台,以期中国的传统批评在一个更高的批评层面里发挥其独特的功能,进而与西方理论整合,创新出一条适合中国语境,有利于世道人心的文艺批评之路。  相似文献   

9.
李白与苏轼为追求精神自由,实现生命活动的圆成,都经历了超越现实困扰的心路历程。李白的思想超越之路以道教的"生命永恒"意识为基础;苏轼的思想超越之路以道家的"自然而然"观点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79):18-19
《伊豆的舞女》作为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是一篇杰出的短篇小说,也是川端康成的自传性小说。作品以"我"的眼睛看世界、说世界,理解这篇作品的意义必须循着其心灵轨迹慢慢体味。中国学者研究这篇作品时往往更看重恋爱这条线索,大多忽略"我"的心灵变化轨迹。本文受日本学者濑沼茂树的研究的启发,试着探讨小说中"我"的心灵之旅。得出一个结论:作品中"我"的心灵经历了"孤独·寂寞→悸动·期望→净化·升华"的变化历程。另外,心灵也是现实的折射。心灵的旅程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对现在的人们是极其适用的。  相似文献   

11.
《宜宾学院学报》2016,(1):10-17
唐君毅意义世界中的"人"具有独立的"道德人格","心灵""生命""存在"三个概念结合起来,共同揭示了人的真实本质和内涵是在永恒的现实经验历程中得以实现的。这成就了人的意义性生存方式,并在意义世界中,"心灵""生命""存在"获得了实在的内涵,可以被人们完整地理解或把握。唐君毅认为,"心灵""生命""存在"三者不能被"悬空孤提",否则人们将难免陷于意义的"无明"之中。  相似文献   

12.
《永失我爱》一问世就以其恢弘的历史画卷和广博的承载内涵引人关注。这部极具现实价值的作品不仅呈现出西部及西部人民的生活面貌,更是在现实镜像中蕴含了令人警醒的寓言和直视心灵的追问。作者将反映现实的"镜"与照亮现实的"灯"结合起来,在爱情的描述中,探索时代道德,引人思索;同时,人物群像的刻画也承载了作者对民族未来的思索。  相似文献   

13.
阮籍的《咏怀》诗是魏晋时代诗人创作完全个性化、心灵化的代表。诗人特别善于运用各种精彩纷呈的意象曲折地表达其思想感情。而最能体现诗人在残酷的黑暗现实中徘徊、苦闷、孤独无望心境的则是其中一组“失路”意象。这组意象充分表达了诗人在“进退失据”、无路可走的现实中仍不懈地探索人生之路的曲折追求。  相似文献   

14.
丰厚的阅读经历是道德成长的重要支撑。"品德与品书"栏目意图通过经典导读、学术书评、新书推介、读后感等形式,提示一条更宽广、更有趣味和挑战性的"回家"之路,同时也希望这个栏目能成为"我和你"心灵互动、经验分享、共同前行的生命舞台。  相似文献   

15.
"修辞立诚"是为文之道,写作贵在抒写性灵。现在的学生作文,关键是缺乏真实的、独特的感悟,缺乏感情投入。本文围绕独特的感悟从美感之感知、情意之感动和感发之意趣三方面让写作回归"云已所欲云",抒写心灵,展现个体生命的活力之路。  相似文献   

16.
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书架都是一个文明的小宇宙"。可见,当一个人只要真诚地面对摆满了书本的书架时,他就会感到自己的卑微与渺小,无知或者知之不多,继而渴望亲近书本,不断充实心灵,刷新自己的精神面貌,阅读也由此找到了坚实的理由,心灵的自由之路也因此得以显现和明晰。  相似文献   

17.
"思想教育工作需要走进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从教师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让师生在他们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唤起他们的自我思考,从而净化心灵,优化他们自己的生命质量。"因此,按照《中小  相似文献   

18.
引导学生确立积极健康的心灵价值,过幸福的心灵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高远追求。邱江平同志以《论语》所阐释、倡导的精神价值追求为切入点,以构建幸福的心灵生活为着力点与价值导向,探古索今,探赜索隐,为我们破解了学科课程建设与教学的一个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用以浇灌当下正"嗷嗷待哺"的精神幼苗,引领学生走向心灵生活的幸福高地,正可谓"发轫于笔端,思成于佳作"。  相似文献   

19.
在《星空》时期,郭沫若以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灵感体验的超然姿态,将目光由社会投向了优美、质朴的大自然,在"心凝形势,与万化冥合"的审美观照中关闭了现实之思维,移情自然,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实现了寄情自然,治疗心灵苦闷的艺术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在现实中,与教书相比,育人更难。这是由育人的本质特征和教师角色的局限性决定的。一方面,育人的本质特征表现为:生命对生命的呵护,心灵对心灵的唤醒,如"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等诗一般的语言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