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长河里,人物形象丰富性、生动性的第一个浪峰当推长篇小说《水浒传》。而在《水浒传》星光灿烂的人物画廊中,李逵、鲁智深、武松、阮氏三雄等则是一组独放异彩的草莽英雄的典型群像。这些艺术典型几百年来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艺术感染力。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
新年的事     
2007年的第一轮太阳好像闪耀着特别奇异的光彩。新年里,编辑部两刊的绘图作者中又加盟了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今年初中版杂志封面图画就是他的大作,他准备每一期都让你爱不释手;今年中考版杂志第一期封二的“名著人物画廊”栏目,第一个登场的是《水浒传》里的鲁智深,他倒拔垂杨柳的雄姿,也会让你有兴趣记住“伦鹏博”这个名字。说起鲁智深,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是中国侠义小说之集大成者,上承古代自由之侠,下启后代忠义之侠。清代道光以后的《荡寇志》与《三侠五义》两部侠义小说,就是在对其接受的基础上产生的。但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它们对《水浒传》中的侠义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内涵又有所改变,《荡寇志》将《水浒传》的“忠义之侠”转变成为“盗”,而《三侠五义》将《水浒传》中的“非法侠”转变成了“合法侠”,同时分析了《荡寇志》中“侠”形象转变的原因及《三侠五义》合法侠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英雄形象之一,他性格品质中最美丽的华彩在于其自由生命意识,这使他成为梁山108位英雄好汉中为下层人民争得自由的代表。他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人生境界,使人们能在自身的生命历程中发现生命本身的光彩和生气。  相似文献   

5.
宋江,作为《水浒传》中的领军人物,是阅读和研究这部小说当之无愧的第一人物。历史上的宋江和小说中的形象很不相同。在张政娘先生的《宋江考》中,他是“与之盗名而不辞,躬履盗迹而无讳”的坚决反抗者,是“勇悍狂侠”、为了反抗封建压迫作殊死斗争的英雄。那宋江是如何从这样的英雄,成为小说中武不及鲁智深、武松、李逵,文不如吴用的“平庸领袖”的呢?  相似文献   

6.
鲁智深形象源流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唯一有着两个名号的英雄:鲁达和鲁智深。鲁氏僧、俗两形象是来自两个不同的素材系统,、而俗人鲁达形象很可能是较晚进入《水浒》文本的。这一莽和尚形象的塑造,最初大概受“杨家将”人物杨五郎的启迪,并借鉴参考了“董西厢”、“王西厢”中法聪、惠明等形象。宋洪迈《夷坚志》也为花和尚的故事提供了不少素材。鲁智深出奇寻沽、大闹禅室、醉打山门、倒拔垂杨等情节,都与《夷坚志》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从文本所张扬和称赞的根本内容看,《水浒传》带有明显的尚侠思想倾向。此种尚侠并非简单重复中国古代文学中那种歌颂和褒赞侠行为与侠品格的惯常做法,而是对侠的精神气质的新内容,甚至是与传统侠精神相对立的内容加以褒扬。在这个意义上,《水浒传》的根本思想倾向是尚侠思想的遗传和变异:其遗传主要表现在塑造了一系列游侠形象、表现了侠的率真乐观心态、以夸张想象塑造人物的侠品格;其变异则体现在该书让许多率性而为的侠遵从儒家伦理道德,让个体活动的游侠服从群体的意志。  相似文献   

8.
鲁智深的绰号叫“花和尚”,这是众所周知的。《水浒传》对此也表述得非常清楚。但这个绰号是在鲁智深出家之后才有的。在鲁智深出家前,他有没有绰号,假若有的话,绰号又是什么,《水浒传》中没有明确的表述。研究《水浒》的著名学者何心先生认为鲁智深出家前的绰号叫“镇关西”。他在《水浒研究》一书中说道: “元明杂剧中鲁智深另有个绰号叫做‘镇关西’。《梁山泊李逵负荆》剧李逵唱《醋葫芦·么篇》云:‘谁不知你是镇关西鲁智深,离五台山便落草,便在黑影中摸索也应着。’  相似文献   

9.
古典名著《水浒传》最大的成就在于塑造了一批英雄形象,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有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宋江等。鲁智深是塑造得最好的形象之一,作者写出了他性格的丰富性。读《水浒传》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我们不仅为作者精妙构思叫绝,更为其人物形象塑造叫好。陶冶文思,贵在匠心,捧读深思,我觉得该文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水浒传》里什么人给我的感动最多可以说第一个就是鲁智深,鲁达。你说这个人物可爱不可爱他为什么使我感动他不过就是搭救了一个唱曲的,在茶馆、饭馆卖唱的,旧社会专门有这个。鲁智深  相似文献   

11.
金圣叹“独恶宋江”的态度是贯华堂本?水浒?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历来研究者多从文艺学的角度讨论这一问题。作为有着强烈刺世情怀的文人,金圣叹结合时代背景对旧本?水浒?中的宋江形象做了一系列的改动和评议,流露出对晚明时代的强烈不满,这也为金本?水浒?注入了社会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12.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提出了自己的叙事结构理论。对偶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处不在,尤其是诗词文章、建筑学、哲学等,深深影响着小说理论的构建。金圣叹在评点中也多次提出对比、对看的观点。作家评点家对于对偶结构的美学追求是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的。  相似文献   

13.
一部百回本《水浒传》,大略86万言,究竟写了多少年的事情,似乎从来没有很好地弄清楚过。《水浒传》文本内提到的“数载”和“数十余载”都不是准确的叙事年限,何心先生《水浒传编年》提出的第七十一回梁山泊大聚会之前共叙事“八年又四个月”也错得离谱。《水浒传》实际叙事年限既不是“数载”,也不是“数十余载”,而是13年又5个月。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小说中广泛运用了众多的色彩语码,其中“红”所占比例为17.34%,仅次于“白”和“黑”,是鲁迅十分重视的色彩语码之一。鲁迅对“红”这~色彩语码的隐喻认知彰显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极具个性的精神观念。“红”经由鲁迅的隐喻化认知,其主要隐喻内涵为:中国国民的精神病态、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原始生命。但是,鲁迅对小说中“红”所隐喻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却并不认同。从整体来看,鲁迅对“红”的隐喻认知与西方文化价值观念更为契合,体现了鲁迅独特的隐喻认知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人文精神博大精深,其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钻研和敬仰,那就是独立精神、韧性精神和泥土精神。,独立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脊梁的正气和胆识;韧性精神体现了华夏儿女顽强拼搏的意志和秉性;泥土精神则是中国知识分子踏实勤谨的品质和风格。这三种精神最能展示鲁迅的风骨,最能体现世所推崇的中华“民族魂”。在物欲横流和官本位猖獗的当下社会风潮中,鲁迅有助于我们感受华夏民族魂的召唤,重振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是一个大量产生精神"浪子"的时代,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大师,鲁迅给传统"浪子"形象赋予了更多的现代精神内涵。在鲁迅的文学世界里,作为永世流放的"异乡人","浪子"是寻找的主体,是肩负时代启蒙重任却又置身于虚无之境的知识者。鲁迅笔下的"狂人"、"过客"、"孤独者"等"浪子"群像,也是鲁迅对自我精神形象的变形书写。  相似文献   

17.
《隋唐演义》素材来源再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隋唐演义》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缀集"、加工而成的,其中唐宋时期的文言小说、野史笔记是《隋唐演义》十分重要的一个素材来源。褚人获借用卢肇《逸史》中的"再世姻缘"故事,以此"为一部之始终关目",将来自不同渠道的"零星"素材贯串起来,使全书前后贯通,成为一个整体。与此同时,褚人获还从唐宋时期的志怪、传奇小说和野史笔记中采撷了大量的"奇趣雅韵之事",既丰富了作品内容,也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8.
金圣叹用"画"来评点《水浒》,既与中国文论与画论相融合的文学批评史有关,又与明中后期时代氛围有关。从金圣叹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以及"水浒"意与象的关系中,可以看出金圣叹将"画"、"水浒"、"自身"三者同构在一起,这也是其用"画"评点《水浒》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阿Q精神隐喻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鲁迅在创作过程中,就已经对阿Q进行着价值的重估,表明了价值意向的迁移。阿Q形集集中体现了鲁迅艺术世界对“反常”精神现象的关切,阿Q与狂人、未庄的关系隐含着鲁迅内在的精神矛盾与痛苦。“精神胜利法”作为生存困境中精神超越,具有思想化及个体生存上的特殊价值。重估阿Q就是对精神的自觉、自主乃至自足性的肯定。鲁迅通过阿Q精神对传统化精神的反思也应当在新的观念下予以反思,并由此进入对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与命运的重新神视。  相似文献   

20.
散文诗集《野草》是鲁迅在绝望与希望之间叙写的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的坚守,集中体现了他不断抗争的"韧性"精神,也是他一生哲学思想的凝聚。尽管其中的抗争者具体形象有别,但其灵魂中的共性恰是我们解读鲁迅"韧性"思想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