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子>虽形式上简为语录,内涵却博大精深.在构思和表述上,落笔于道德,用意于广远."正言若反"是<老子>文章的显著特点,更是老子以一贯之的修辞手段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特别是诗,它是经过提炼的最精粹的语言。古诗更是如此。语言的精粹更多的时候体现在炼字上。炼字即锤炼、琢磨文字。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诗词"下水"创作,是一种新颖的、有益的教学辅助方式。结合教学与创作实践强调了高校教师"下水"创作的必要性,阐述"下水"创作的内容类型和审美追求,总结了教师"下水"创作对古典诗词教学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写雨中的风景实际上是写人的心境。雨的迷蒙表示着生命的某种缺憾,某种惆怅。雨成为古代诗人表现心情、心境的一个稳定的意象,不管天是否下雨,只要心情不好,那就让诗下雨吧!雨是冰凉的,诗是悲凉的,情是凄凉的。  相似文献   

5.
“以一字论工拙”是中国古典诗话的传统。带领学生欣赏张先的《天仙子》,讲到千古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时,我着力讲了“弄”字。我引用王国维的赞誉:“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相似文献   

6.
"无理而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如能适时用"无理而妙"这一表现手法帮助我们解读中学阶段经典古诗文作品,如此,结构明了,理论深了,境界也大了。  相似文献   

7.
“兴发感动”说是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教授评赏古典诗词的主要理论,在中学古典诗词的教学中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古典诗词的美感特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诗歌的审美,离不开意境的审美。王国维认为,真景物、真感情融合形成的意境,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但由于诗歌语言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性,使得诗歌这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在其“片言只语”之外,留下太多的“空白”让我们去体味、想象。诗歌文字越是精练,其承载的内蕴和意境便显得越发深厚幽远。  相似文献   

9.
相思是一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丽以相思为题材的古典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却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这或许正应了韩愈那一句话:欢娱之词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闺怨相思.离愁别绪的诗词往往被诗人抒发得淋漓尽致。但诗人在抒发相思情感时所采用的写法却各有迥异。在这里,我想谈一下表现相思时所采用的“揉直使曲”的手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