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志水 《教学月刊》2007,(10):26-28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语文知识训练课以致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位置,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了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于是随之  相似文献   

2.
多年前语文课上.教师对课文条分缕析.最后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3.
徐静 《现代语文》2013,(10):99-100
高中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人格,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感染的作用。这其实是对传统语文教学中过分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人文性的一种纠正。那么,我们怎么让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显现出来呢,教师积极投入情感教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细节教学常态化 课时化即常态化。教师应竭尽所能使每一堂语文课都开展细节教学,让学生受到这方面的熏陶。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语文课本是学习写作最后的范本,教师不仅仅应该让学生在每一堂语文课中获得思想情感方面的熏陶,还应该学习写作技巧,尤其是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5.
丁皎年 《中国教师》2009,(Z1):377-377
<正>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完美无缺,令人神往,达到"理想境界"中的呢?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特点、追求和风格。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认识和教育教学目的。我执教语文课三十年了,从对学生知识灌输,情感渗透,人文熏陶,对社会和教育现状的感受和思考,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甚至漫步在原野,遥望辽阔的天空,沐浴着东方的阳光,感悟眼睛看到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是一门工具课,但它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融思想与内涵为一体的特殊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因此,情感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就变得不容忽视。本文主要从"情感渗透的途径"这个角度,通过举例子分析、论述了情感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情感渗透的四种方法,指出语文教学重视情感渗透能把学生培养成知识、能力、情感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尤其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此外,对于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走的是应试路线,课堂中自然"讲授味"多些,而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则又因过分追求合作而多了些"活动味"。不得不说,过于注重教师的讲授会让语文课"乏味",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合作会让语文课"变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得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让语文课真正富有语文味。一、多一些人文关怀,让语文课多点人文味  相似文献   

8.
人文性是一个非常泛的概念。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人文性是其非常注重的。语文教育人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塑造健全的人格。第二,关注人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第三,尊重个人情感。语文教育人文性要求工具因素和人文因素要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在语文课上能够感受人文关怀。本文主要以苏教版教材为依据,阐述了高中文言文教学注重人文性的必要性、文言文教学人文性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体现以及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人文性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綦玲 《教育导刊》2014,(11):75-77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使其教学有效,从教学理念来说,必需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关注学生的真实发展,追求师生对话中生命的活力。从教学实践来说,必须关注蕴藏在课堂教学中的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包括一个简单的眼神、一句朴素的话语抑或是一次思想的碰撞。这些细节分别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法、教学评价和教学情感上教学智慧的细节处理,决定着一常语文课的成败。  相似文献   

10.
眼下,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许多有个性、有思想的老师.纷纷通过自己的课堂,表达对语文教学的理解。这样的景象令人欣喜。但我们发现,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课堂:有的过于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想课、情感课;有的十分在意文本中的文学因素,将语文课上成了文学赏析课、文学指导课;更有的过分展示教师自身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人文教育是语义教学的鲜明特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只注重语文知识的灌输,而淡化了语文的情感熏陶。为此,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探究,在学习探究中提高升华人生境界,实践大语文的教学理念,是当前语文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命题。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程改革已经历了十个春秋,在我们天台县已实施七年,经历了"简—繁—简"的轮回,寻找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平衡,从语言的训练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再回到语言训练……在轰轰烈烈的课改面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百花争艳"的局面;讲花哨,乱用课件;讲形式,肤浅解读;讲自主,教师主导缺位……目前,语文缺席倾向比较严重,语文课变得不像语文课,语文味被冲淡。从这些表象中可以发现,语文教师对语文课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教师应本着"大语文"的教学观,深入挖掘语文教科书中的各种素材,创设"人文语文""情感语文""生活语文"和"多媒体语文"等特色课堂,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富有个性魅力,激活高中语文教学,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一、创设"人文语文"课堂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锡庆曾说:"语文课从本质上看无疑是‘立人’之课,它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确实,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素养的一片热土,语文学科中的人文资源比比皆是。由苏轼的《赤壁赋》"自其不变者而观  相似文献   

14.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与方式寓于语文教学之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迅速掌握知识,有效提高语文能力,且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教师为再现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形象而溢于讲台的感情、激情。情感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它是人民追求真善美的原动力。要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在语文教学中应着重注意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要体现和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要重视语文课对学生在文学、情感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相似文献   

16.
在追求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熏陶被忽视冷落。情感熏陶回归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应然要求。运用情感素材,帮助学生入情入境;抓住教学契机,促进学生的情感内化升华,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切实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优秀文本,丰富教学形式,将人文精神渗透于文本阅读之中、渗透于课后拓展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的熏陶,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语文教育的过程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语文属于人文学科,除了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培养之外,还具有对人的思想教育、感情熏陶等方面的作用。每一位初中生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情感必然成为师生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世间没有真正不需要友爱和感情的学生,饱含真情的语文教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要上好语文课,就必须使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要追求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尽管各种电教手段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但创设教学艺术中教师情感的投入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情感的语文课绝不会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与作者一道去热爱,去憎恨,去感觉,用艺术去感动学生,去点燃学生,去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20.
眼下,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许多有个性、有思想的老师,纷纷通过自己的课堂,表达对语文教学的理解.这样的景象令人欣喜.但我们发现,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课堂:有的过于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想课、情感课;有的十分在意文本中的文学因素,将语文课上成了文学赏析课、文学指导课;更有的过分展示教师自身的个性,热衷于上"另类语文课",仿佛越"新"越好,越"奇"越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