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代"避讳"之礼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制度,是古人忌讳传统的延续或传承,即在人死之后讳称其名,以示敬鬼神之义,并由最初的避君王名讳,又发展出家讳、私讳,甚至名字的谐音也要讳,演绎出种种避讳之事,避讳之制因此愈演愈烈。避讳制度既有敬奉鬼神、尊崇先父先王的传统文化心理,又有迂腐而荒诞不经的迷信观念。  相似文献   

2.
《吕氏春秋》哲学思想的基本方面,直接来源于老子。“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而吕书的最高哲学范畴则是“一”或“太一”。它是宇宙未分判时的早期状态,以“混混沌沌”为特征,“一也者(原作齐)至贵,莫知其原,莫知其端,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而万物以为宗。”(《圜道》) 由于“太一”或“道”中包含着变易的因素,此种交易的因素发而为形态则是两仪,故曰“太一出两仪”。(《大乐》)两仪即天地。天地之中又有阴阳两种对立的力量,它们相互作用而产生万物,故曰:“凡人、物者,阴阳之化也。”(《知分》)同时又指出,世界是极其复杂的,各种事物的生成和发展,受到种种影响,“凡生非一气之化也,长非一物之任也,成非一形之功也,”(《明  相似文献   

3.
湘教厅长黄士衡先生之意见……有人以中学教育所显出之种种弊病,完全归罪学制,而欲有以更改之。其实现行学制之中等教育段,纵横活动,尽有自由伸缩余地。初级中学,既得设各种职业科,高级中学,又以分科为原则,则学生中之无力升学  相似文献   

4.
自古及今的写景文字中,恐怕写“月”的频率最高。有人统计,古诗文中“月”的不同称呼就有63种之多。这儿,我们仅以高六册第四单元有关诗词为例,分析一下“月”的妙用。 一、烘托之月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画法,主要是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象鲜明。这儿借指以“月  相似文献   

5.
《圣经》之《传道书》是一卷关于生的困惑与死的虚空的智慧文学。它以平民的视角阐发了人们应该享受现世而非来生的世俗哲理,又表现出不同于传统佛教的思想重负。与其逃避现实,不如从容应对生活的种种苦难,以超世的智慧对人生报以会意的微笑。  相似文献   

6.
情感都是相通的,自古以来诗家词人的情感要么是家仇国恨,要么是儿女情长;亦或是春风得意,亦或是壮志未酬……如此种种诗人们往往借物抒怀:离别时折柳相送,诗人的诗歌离别常常会吟柳;愁闷孤独时,诗人可以饮酒可以垂钓,相思离别时,诗人又会对月抒怀……笔者和学生共同读诗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一规律,基于这一规律的发现,于是笔者和学生进行意象分类积累。  相似文献   

7.
以上是人们十分喜爱的唐·李商隐的《锦瑟》诗。人们对它有种种解释,如所谓悼亡、自伤、恋情与寄托等说法。今人又有所谓新解:说“庄生望帝”句是“言诗之作法也”;“沧海蓝田”句,是“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见《“大学语文”教学辅导》一书)等  相似文献   

8.
鼻子及其他     
状人外貌,不离五官,描写五官,又习见于眉眼如何,唇齿如何,却少见鼻耳怎样。其实,貌之妍媸,皆由五官构成,无一不重要。尤其是那“位置显赫”的鼻子,各具特色,颇值一描。谁人不知,人之千面万貌,仅鼻子就有种种,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鼻子,或正或钩,或粗或细,或尖或扁,形态各异。以中西而论,西方人的鼻子比东方人鼻子奇特。早年有报道,秘鲁的一些年轻人狂热地迷上了美国著名歌星迈克尔·杰克逊,对其独特的大鼻子颇感兴趣,以致于纷纷要求整容医生为自己“补装”大鼻子。其实,此鼻子长在迈克尔脸上,别具…  相似文献   

9.
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舒曼,是继"歌曲之王"舒伯特之后的又一位艺术歌曲创作大师,他的创作着重描写普通人的爱情生活,以自己为主题,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反映了浪漫主义乐派的种种特质及善于幻想和内省的特点,在精神上与当时的艺术思潮相契合.  相似文献   

10.
大抵语文阅卷老师皆为“文化人”之故罢,抑或国人不堪物质生活的竞逐与市俗的喧扰而生发回归传统的寻根冲动罢,总之,近年遴选出的高考佳作多了些悠悠古韵,淡雅书香。不铺秦砖。就添汉瓦;不说唐风,就道宋月。或感叹文化,或文化感叹,以引发思古之幽情,彰显文化之底蕴。士为知己者用,文为阅文者悦。既然炫显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使“阅文者悦”的又一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1.
理性的颠覆     
一读《圣经》的时候是不能眨眼睛的。害怕被犹太人尘封千年的智慧所灼伤,所以一直瞪着,听它言说种种爱与罚,厚重细密的布纹配以著名插画家多雷的版画,愈发神圣。《旧约》开篇一句:“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出现了光。”那么据此推之,上帝以他造物主的逻辑定会得出对于湖泊、小溪、山川、海泽……产生的定义,结果冠冕而又堂皇———恩及池鱼。其实,上帝的“恩泽”远不及此,他苦修伊甸园,造巴别塔,授命英雄摩西带领人们走向那流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颁布《十诫》约束希伯莱人的种种行为,在这种种的迹象之下,人们太愿意将“布恩者”的仁慈扩大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元杂剧文本结构研究的第一部分。在《宋元戏曲史》中,王国维先生高度赞誉元杂剧为“一代之绝作”、“中国最自然之文学”,但又评其“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鄙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剖析这一命题的实质,着重考察元杂剧在西方传统戏剧模式的观照下出现的种种差异,旨在呈现两大戏剧体系迥异的艺术风貌,以引发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场由学潮到动乱,又由动乱演变为反革命暴乱的政治风波,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排除了党内外、国内外的种种干扰和破坏,终于被平息下来。这场风波,以亲痛仇快开始,而以亲快仇痛告终,历时50多天。它来势之猛,影响之大,损失之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罕见的,教训是深刻的。联想到最近波兰、匈牙利局势的发展,使人们一方面感到触目惊心,另一方面也使人们由衷地感谢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  相似文献   

14.
《中西回史日历》是一部比较完备的大型暦表,用于查考、换算中西回史的年月日。作者陈垣编写此书,在于治史需要。他读《元史译本正补》时,碰到西历或回历的月日,不知为中暦几时,难于分析对比。我们知道,中暦与西暦,每年有十几日至五十余日的差距;回历因不置闰年,经过二十二、三年,可与中西历差一年,新年会出现在春夏秋冬四季。除岁差外,还有月日换算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疑难,他先编就《回历岁首表》,以回历岁首求中西历之年月日。其后又续成《中暦西历岁首表》,既可用中暦岁首求西回历之年月日,又可以西历岁首求中回历之年月日。由于不著朔闰,以中西历互求,无法得到岁首之外的月日。于是将二千年朔闰先行考定,作为根据,再同刘羲叟之《长暦》、耶律俨之《辽宋朔闰考》、钱侗之《四史朔闰考》、汪曰桢之《历代长暦辑  相似文献   

15.
袁宏道深受以狂怪著称的思想家李贽的影响,又钟情于老庄之学,既是“禅净双修”的著名居士,又喜好贵己重生的杨朱思想,其思想心态极其驳杂。他对种种思想学说博采广收,其目的是追求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与寻求精神超越、心灵自由。  相似文献   

16.
祁彪佳就任苏松巡按,据查考“服役期”仅一年又三个月。《明史》“祁传”对此段经历多有缺载与讹误,特为考订之。由祁氏经历可间接窥见17世纪的江南虽号称经济发达,背后的社会问题相当繁冗复杂,乡村时有“民变”发生。朝廷功利短视,不欲正本清源。经受种种挫折,祁氏不得不失望隐退,也折射出晚明吏治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扎根     
扎根唐雪梅女儿伟伟八个月了,自觉聪明又可爱,亦或“孩是自家的好”之缘由罢。回想起这爱情结晶之渊源,却也别有一番酸甜苦辣在心头。大学毕业憧憬着玫瑰色的梦的我,无力抗拒命运的安排,被分到了一所偏僻又陌生还略带荒凉的职业学校,留城成了泡影,心中自是戚然一片...  相似文献   

18.
身为教师,面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我们可能都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复杂心情.一方面,我们满怀教育的理想,对素质教育充满向往,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快乐、幸福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往往又学会了对现实的默认或屈从,不仅深埋了心中的理想,甚至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怪圈,也是每一个对教育尚存理想的教师心头的难言之痛.  相似文献   

19.
三个月亮     
我有三个月亮 一个在空中 一个在水里认一个在枕上一个缺一个圆一个方 缺在天涯 圆在故乡 方从梦中走来 安抚我的创伤 工986年4月一2日作。选自《当代台湾诗苹),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世上本只有一轮月,诗人为何说有三轮月,显然,它囊括进了诗人眼中的、心里的月。 缺在天涯的月,是实在之月,是诗人最想望又最怕望之月。圆在故乡的月和言在枕边的月,是虚设之月,其实,又是最真实之月。理想之月和现实之月,互相碰撞,产生了变形变态之方月。它是诗人情深意切地思乡时,误把方形的枕头幻化而成的月亮。“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方月。只有待到方圆…  相似文献   

20.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知识或趋近的倾向,也称为"求知欲".化学教学要使学生做到"要学——学会——会学",其中要学是前提,而学习兴趣是"要学"的先导.人们把学习兴趣看成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化学本身的兴趣将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激励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对学生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