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语不是动词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而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者,这种句式叫做被动句。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多用“被”字,而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式则复杂得多。请看《史记·屈原列传》中的一段文字:(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兵挫地削,为天下笑。前两句是用介词“于”表示被动,第四句是用介词“为”表示被动。  相似文献   

2.
高三册“单元知识·常见文言句式”中,介绍了文言被动句的常见形式有四种:①用“于”表示被动;②用“见”、“见……于……”、“受……于……”表示被动;③用“为”、“为……所……”、“……为所……”表示被动;④用“被”表示被动。这些都是有标志的被动句,或称...  相似文献   

3.
文言是指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模仿上古书面语写作的各类作品中的语言。所谓句式,就是指句子的结构形式。古汉语的句式基本上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也是按照(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这一格式组织的。但是由于历史的演变、语言的发展,加之文言与当时流行的口语也未尽相同,所以有些情况与今不同。现着重论述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一、判断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大量的判断句式,但两者的表达方法是不一样的。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而古…  相似文献   

4.
文言是指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模仿上古书面语写作的各类作品中的语言。所谓句式,就是指句子的结构形式。古汉语的句式基本上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也是按照(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这一格式组织的。但是由于历史的演变、语言的发展,加之文言与当时流行的口语也未尽相同,所以有些情况与今不同。现着重论述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  相似文献   

5.
在高考试题中有三个文言句的翻译,一般考查学生对文言句中的句式特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的掌握情况。而文言句式中被动句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一种特殊的文言被动句,学生若没掌握其规律特点,就很难准确翻译出来。  相似文献   

6.
章从古汉语语法实际出发,在分析古汉语语料的基础上认为,无标志被动句是古代语言中的客观存在,不应否认它作为被动句的真正性质,这种被动句中的及物动词不仅能带宾语,而且宾语的类型还比较复杂,进而对似是而非的无标志被动句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7.
谭冰 《高中生》2010,(12):10-10
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如解释实词、虚词,补出省略成分,调整特殊语序。它以理解句意为基础,以考查考生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为目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综合性的考查方式。  相似文献   

8.
谭冰 《高中生》2010,(36):10-10
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如解释实词、虚词,补出省略成分,调整特殊语序。它以理解句意为基础,以考查考生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为目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综合性的考查方式。  相似文献   

9.
解题宝典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文言固定句式五种。倒装句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几种类型。其中宾语前置句为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的考试类型,其余倒装句型在实际考查中也有所涉及。被动句主要以"见""于""见……于""为""为……所"为标志。考试中考生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句式特点,对文意的理解就不够准确,翻译题就容易失分。因此,我们在备考时应熟知上述句式的特点,并能对其准确判断和具体翻译。从命题趋向看,高考对  相似文献   

10.
11.
《世说新语》一书口语性较强,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面貌,因此被称为中古汉语的活化石。时间上,《世说新语》上承上古汉语,下接近古汉语,是古代汉语被动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对于《世说新语》中所有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进行了统计调查,研究《世说新语》中被动句的语法特点,并从历时的角度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中古汉语初期汉语被动句式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2.
最近讲到杜牧的《阿房宫赋》,其中有一个句子“戍卒叫,函谷举”,这个句子一般都看成被动句,翻译成“戍边士卒一声叫喊,函谷关就被攻占了”。这里虽然没有任何词语能够翻译成“被”的意义,但根据上下文的文意,这个句子必须翻译成被动,这种被动句可以叫做“没有标志的被动句”或“意义上的被动句”,也就是说“被”字是翻译句子时根据文意加的,而其中的“举”字应该翻译成“攻占、攻取”等义。但是,跟随课本的非常权威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文言文必读(必修3—5册)》(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中设计的习题却把“举”翻译成“被攻占…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却不能带宾语,不能用副词修饰、限制,也不能充当状语、补语等。但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能带宾语,能受副词的修饰、限制,也能充当状语或直接用在动词后边作补语等等。这种文言名词活用的语言现象是文言实词活用中较复杂的一种。文言名词的活用,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谈谈文言名词活用的辨认。一、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辨认(一)句中没有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组充当谓语,而是名词处在谓语位置上,即连用的名词构成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这个处在谓语位置上的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例如:  相似文献   

14.
日语无标记被动句指受事充当主语,形式上没有使用被动助动词"れる"或"られる",而意义上含被动语义的句子。它的类型主要包括特定动词、功能动词词组、动词存续体及宾语主题句。虽然无标记被动句也表达被动含义,但在语义上与有标记被动句有所不同,施动性较弱,更突出受外力作用后产生的结果状态。通过对日语无标记被动句进行分类,分析其句法形式及语义特征,能够进一步增进对无标记被动句的认识,拓展被动句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主谓宾语句和兼语句在结构形式上非常相似,很容易混淆。通过辨析谓语的性质、查看结构关系和变换的形式、检验能否添加标点几种方法去区别上述两种句子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战国策》中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形式较为丰富;从数量上看,于字式、为字式数量最多,见字式其次,为……所……式较少,被字式最少。其中的动词绝大多数是单音词,复音词非常少,这与汉语音律节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是汉语发展的过渡时期,上承先秦两汉,下启唐宋元明清,晋代干宝撰写的《搜神记》对于我们研究中古时期的被动句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搜神记》有标志的被动句,本文对《搜神记》中的有标志被动句进行了穷尽式调查和描写分析,归纳其中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8.
被动句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针对现代汉语中,无标记被动句的结构和用法进行了探究。无标记被动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其结构看似与主动句相同,背后却隐藏着深层结构及用词的不同,在使用上也有诸多限制。本文就无标记被动句的句法结构、语法成分和使用范围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9.
一、定义 何为双宾语句?已故著名学者解之曰:“一记所语之人;一记所语之事。先人后事,无介字以系者常也。”(马建忠《马氏文通》P152)“双宾语者,一表人,为间接宾语;一表物,为直接宾语。”(杨树达《高等国文法》P112) 两位名家指出了两个宾语的性质不同,但是如何断定是双宾语,它还有哪些固有的特征,尚觉语焉不详。再看时贤的表述:  相似文献   

20.
一《孔雀东南飞》中“逆以煎我怀”句,课本注释为:“想到将来,我心里象煎熬一般。逆,逆料,想到将来。”《辞海》释这一句中的“逆”作“违背,背叛”。我认为《辞海》的注释才恰切,因为这样讲,“以”字的介词意义有着落了,介词后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