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读了《捕蛇者说》,我们觉得此文在写作上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了一个“异”字,“异”虽然在文中只出现一次,但却象一条无形的纽带贯穿于全篇,以“异”开篇,又以“异”结束,写了异物、异事、异情、异理,揭露了一个“异”的社会制度。一、从结构上看,以“异”为暗线,环环相扣,节节相应。文章以写异蛇开篇(永州之野产异蛇),  相似文献   

2.
着一“异”字境界大开———谈《岳阳楼记》的巧妙构思湖北/李明海《岳阳楼记》成为千百年来传诵不衰的美文,除了它全篇骈散结合、悦耳动听的优美语言和那令人上进、催人奋发的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外,还在于它那结构的精美。作为一篇写景抒情的...  相似文献   

3.
宋玮  仄平 《语文知识》2005,(12):25-25
“异称”是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给以不同的称呼的修辞手法。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借助异称塑造形象。鲁迅《阿Q正传》中阿Q宣布投降革命党后,赵太爷以巴结的口吻称他“老Q”,阿Q没有理,赵秀才只得直呼其名“阿Q”,阿Q站住了,歪着头问道:“什么?”于是赵太爷又称“老Q”,赵  相似文献   

4.
辨“攻守之势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贾谊《过秦论》(上)这篇课文,其中心论点就是文末的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如何解释这个结论,对理解全篇课文关系极大.这里的两句话是什么关系?其中的“而”字是表示什么关系的连词?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弄清“攻守之势异”是什么意思.课文后边的注释这样说:“[攻守之势异也]攻和守的形势不同.攻,指秦始皇和始皇以前兵力强,攻略四国.守,指二世和子婴时兵力弱而困守关中.”我觉得这说法不够清楚.以至和课文的意思有所抵梧.比如课文中写道:“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这是说二世时秦朝威力的强大,也是陈涉起义的背景.我们知道,陈涉起义后,其部将周文曾率兵攻进函谷关,但不久就被秦将章邯率兵驱出函谷关,全军覆没.而后章邯又相继打败了陈涉、项梁,陈涉、项梁相继死难,起义受到严重挫折.这说明秦朝当时的兵力并不弱.课文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异口同声”、“众口一词”的现象已大为减少,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的心里话,“异口异声”、“众说纷纭”。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如何面对这一现象?我想:教师应认真聆听并真诚接纳学生的“异口异声”。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是一部倾注蒲松龄之毕生心血的传世杰作,《促织》更是以一只小小的“异”虫在人们的心中烙下了永久的印记。为了突出这只虫之怪异,作品极尽渲染夸张之能事.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相似文献   

7.
编辑与作者之间有“异”有“同”,其“异”是绝对的,“同”是相对的。不认识二者之间的“异”与“同”,就不能真正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同”虽然是相对的,但它是编辑和作者二者之间的最佳境界。没有二者之间的“同”,编辑实践中的许多问题就难以妥善地解决。在实际工作中以“同”为前提与以“异”为前提有很大的不同。要使编辑与作者二者之间从“异”到“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防止单一化的倾向。目标虽然是一致的,但求“同”的途径和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应作全方位的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8.
王志峰 《文教资料》2010,(10):114-115
文章分别从“因人而异”、“因情节而异”和“因时而异”三方面探讨了宋代“同罪异罚”的特点。同时对宋代理学家司法审判的观点和方法中作了简单陈述,指出了他们在推动“同罪异罚”实施中的作用。最后,分析了宋代施行该原则的原因.以及时代背景,并对其深层次原因作了简单解读。  相似文献   

9.
通常所说的反义词即是指意义相反的词,着眼其“异”,其实反义词不仅有“异”的一面,还有“同”的一面。反义词中的“同”,即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同”是构成反义词的基础。同时在共同的意义领域中它又有对立的一面,“异”是“同”中的对立关系。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反义词是同与异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10.
纵观近几年来的语文试卷,作文占了“半壁江山”,要想在中考作文取得理想的分数,务必做到“一新一异”,即“立意新,表达异”。 “立意”,简言之。也叫确立文章的主题,它是全部构思活动的重要环节,“怎么写”主要靠它主宰,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材料就像文章的“血内”,结构就像它的“骨骼”。有骨有肉四肢发达、体格健壮,这当然就好了,  相似文献   

1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章“分数加、减法”中的第二节内容。本小节包括“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异分母的加法和减法在计算法则上与同分母分数加、减...  相似文献   

12.
“两课”是教育部明规定的大学公共必修课,“两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不少大学生却并不完全这样认为,教育与被教育之间的认识差异即“异识”是客观存在的。应对这种“异识”的普遍性、产生原因、危害以及解决的途径与方法进行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桃花源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卓然立于初中语文教材中。怎样才能把它教出新意,学出新趣呢?我本着从单篇课文整体阅读的角度着手,用“成功的一问”,收“一字串珠,连成一片,激活课堂,悟出主旨”之效。在学生熟读、自译的基础上,笔者先拈出几字供学生讨论、如“美”、“异”、“乐”等,当学生确定“异”字可提挈全文时,我相机提问:文中有“渔人甚异”之句,你们认为“异”在哪些地方呢?对“异”文而找“异”,学生异常有兴趣,特别是当明白这“异”是与桃源外的现实相对而言时。综而述之,有这些“异”:①桃林发现异(忽逢桃花林);⑦桃林风景异(“中无杂树”句);③山口造化异(“小  相似文献   

14.
“见异思迁”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人人都知道这是个贬义词,是用来批评用心不专一,好高骛远的人。今天,我却想为“见异思迁”正名。“见异”如果是见到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可以去想办法得到它呢?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就人的本性来说,也是人人都希望有好的环境,得到好的东西。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得“思迂”,这有什么不对的呢?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看到了人家的许多好东西。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产品是我们所没有的,这就是“见异”,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诗人动情、画家倾心的著名游记,是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优秀散文。今日重读,另有感受,试就其结构美、意境美、语言美——所谓“三美”作浅说。一、结构美一是金线串珠之美。古人曰:“一字穷理,定全篇主脑;片言居要,连通体经络。”首段末句中的“乐”字,实属“文眼”,犹如金线串珠,主宰文脉,统绾全篇。朝幕变幻,四时异景是写山水之乐;扶老携幼,熙来攘往是写游人之乐;投壶对弈,起坐喧哗是写宾客之乐;鸣声巧啭,飞跃林间是写禽鸟之乐;山肴野味,酒酣人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中德育的必要性,语文知识与德育水乳交融的关系,已是语文教师的共识。究竟怎样使德育与语文知识均落到实处,我们以为最根本的途径是要做到“三异”: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文而异。一是因教材之异确定单元、各篇的德育目标。以初中第一册语文为例:第一单元《一件珍贵的衬衫》、《老山界》、《草地晚餐》等,德育目的应是学习革命先辈艰苦创业精神,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下的课堂 ,众口一词“异口同声”的情况将大大减少 ,学生会喊出多种声音 ,甚至可能有些是“别样的声音”。作为新时期的教师 ,我们是因此减少学生的活动 ,增强对学生的控制 ,还是应该去认真聆听并真诚接纳学生的“异口异声”呢 ?翻开语文新教材中的“研讨与练习” ,我们便不难发现 ,与过去教材中的课后思考题相比 ,它更强调阅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 ,更加注重多元思维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阐述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国事”和“国是”是一组同音同义词,它们都可以表示关于国家的大政方针之事,但二者又有不同之处。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辨异:  相似文献   

19.
“同课异授”校本教研的基本特点是贴近实际、同伴互助。突出这一特点,我们建立了“同课异授”校本教研的基本流程:备课组集体研究准备同一课例并依次授课,一轮课后集体评议修改教案。执教者借鉴改进形成优化的课堂教学流程设计。整个研究过程通过梳理将“问题”上升到“课题”,通过分工“小题大做”,提高研讨解决共性问题,既能整体提升教学质量.又能提升教师群体专业水平。这里以我校“优化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识字教学策略”研究为例,一探“同课异构”校本教研的基本轨迹.发掘其中蕴含的教师专业发展点位。  相似文献   

20.
释“得无”应顾及全篇安徽蚌埠市教科所陈章甫曾平东先生《也谈“得无”的用法与释义》一文(《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12期),对初中语文第五册课本中两处“得无”的注释都予以肯定,否定了其他的异解。现略呈管见,与课本编者及曾平东先生进行商榷。庄文中先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