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沉陵白族姑娘出嫁前,兴唱哭嫁歌。当订了婚的姑娘的父母应男方要求“放口”(即同意出嫁)之后,嫁娘便不再出外做事而深藏闺房之中,白天忙着做陪嫁鞋,准备出嫁时给新郎、公婆、男方伯叔、兄弟姐妹、外公外婆、舅父母等每人一份见面礼;夜晚唱哭嫁歌。唱哭嫁歌时,一般都请同宗的未婚姑娘三五人甚至十多人陪唱,场面十分感人。哭嫁歌有单哭唱与合哭唱之分。单哭唱由嫁娘个人在夜深人静时单声哭唱,抒发满腹心事,给父母、哥嫂和亲友们听,有时亦请声调近似的姑娘代哭。合哭唱即嫁娘与陪哭者一齐哭唱,陪哭唱人多时,亦可分成几个小组轮流…  相似文献   

2.
在沿河土家族婚俗中,首先要请媒人说亲,然后送聘礼、讨庚、定亲、迎亲、回门。其中,独特的婚俗有哭嫁、过礼、迎亲、拜堂等。哭嫁"哭嫁"是土家姑娘出嫁时告别亲人的仪式。新娘一般在婚前二三天开始"哭",会"哭"  相似文献   

3.
《中学教育》2007,(10):58-59
韩非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姑娘就要出嫁了,有个人对姑娘的父母说:"女儿出嫁后,不一定就能生儿子。所以平日应该让她从婆家多偷些衣物、器具等藏在外面,防备着一旦不生儿子,被婆家赶出来。这样生活才会有着落。"  相似文献   

4.
补翅膀     
蜘蛛姐姐看到蜻蜓在哭,问道:“蜻蜓姑娘,你干吗哭呀?” “我的翅膀坏了,不能飞啦。”蜻蜓又哭起来。 蜘蛛姐姐说:“我给你补吧!”蜘蛛姐姐吐出浓浓的胶液,很快把蜻蜓姑娘的翅膀补好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各民族众多的叙事长诗中,哈尼族的《不愿出嫁的姑娘》是一部形象地反映从母系制过渡到父系制后哈尼族姑娘的婚姻悲剧,具有特殊的认识意义和文献价值。长诗分八章,共一千五百行,诗一开始就描写啥尼姑娘对结婚的恐惧和不愿出嫁的决心。爹妈要把姑娘嫁,姑娘苦苦哀求: 阿爹阿妈啊,我一辈子哪里也不去。你们不要嫁我,女儿要跟爹妈在一起, 我不愿去啊,女儿在爹妈才不会遭孽。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出嫁女子哭是笑,落第举子笑是哭。"笑"本是愉快的表现,但也有特别;"哭"本是痛苦的体现,但也有例外。出嫁女子的"哭"表示出与父母分别的"痛苦",实则借此掩饰将与如意郎君共浴爱河的甜蜜;"笑"本是愉快的表达,但也有反常,落第的举子无情却似有情,以面露笑意来遮掩内心的落寞和失意,所以他们的笑比哭更使人感到可怜,甚至可悲。这位古人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逆向思维,从而完成了"似此而彼"的立意,写出了流传至今的佳句。  相似文献   

7.
记得小时候,每当我因跌倒而哭鼻子,大人便抱起我,然后一个劲儿地跺地,哄我说:"晓宇不哭了,都是地不好,踩死它。哦,哦,乖乖不哭了。"虽然跌得挺疼,但是大人们这样一番哄说之后,我总能很快停止哭声,甚至破涕为笑。 现在,我长大了,当我看到大人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哄小孩子的时候.我不由得深思--虽然那只是一种哄孩  相似文献   

8.
不艳羡那浓妆艳抹的摩登女郎也不想那高跟鞋真丝袜霓虹裳亦懒得描眉画睫涂脂搓粉一心爱脸庞沐一身朴实素雅的山村姑娘呵自是清丽脱俗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山村姑娘乘乡风洒一路妩媚一路馨香婷聘袅袅潇潇洒洒走过决桥流水石阶村巷如一束玉洁冰清绝色绝美的幽兰盛开进都市的屏风摇曳出灵山秀水的芬芳山村姑娘给袖子执木褪院纱巾笑语荡漾山村姑娘挥铁锄舞银镰割禾稻韵致无穷水田里趟出的日升日落粼粼波芒地头上垦过的春夏秋冬风姿妙曼姑娘的秀发也在太阳底下闪着吉祥的光芒赞不尽哟山村姑娘淳朴和美丽歌不完哟山村姑娘无瑕与善良山村姑娘伸手揽住平…  相似文献   

9.
沅陵白族哭嫁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沅陵白族姑娘出嫁前,兴唱哭嫁歌。  相似文献   

10.
女儿初嫁了     
女儿出嫁了。她出嫁的第二天傍晚,我感觉到她真正地走了。出嫁那天,迎亲的车快要来了,我对妻说:“你一会儿莫哭呀!”我怕她伤心,故意说说笑话化解她的情感。迎亲的车来了,最先落泪的是我的姐姐和母亲,妻在分手仪式时抑制不住哭了。儿子早些天就兴致勃勃地放出话来,要  相似文献   

11.
[引言]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在课堂上讲了这样一件事:有段时间,他忽然注意到,小孩子们往往喜欢钻到桌子底下。除了捉迷藏的喜好,是不是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当这位作家也钻到桌子底下的时候,他发现,眼前竟是一幅大异于平常的画面:小孩子变大了,只见大人两条腿,人们穿的鞋子也异常大--原来孩子是在体验和欣赏现实世界的另一个版本。作文中视角的变化,也往往能收到与此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身体?身体还比较生硬。“再听我讲一下这个舞蹈:春天,柳绿花红,茶山青青,纷飞彩蝶倏忽来去,农家姑娘口唱山歌手摘春茶,欢笑着追扑蝴蝶,表现劳动的欢快。”“懂了吗?懂了?那继续练,练好就配乐。”她话音刚落,一个长得白白胖胖的姑娘哭着走了过米:“马老师,我……,我不当……班长了!”“你怎么啦?”“那些男同学,老欺负我们……,我……管不  相似文献   

13.
快乐加油站     
《课外阅读》2012,(23):18+52
您跟着转今天有个年轻女人点了脆皮甜筒,不要底下的威化。服务生说:"那怎么打?不如买个圣代。"她嫌贵,说:"我就要上面的,不要底下的。"那服务生旁边的哥们儿有些看不下去了,告诉她:"那您进来,把嘴接到底下,我喊一二三,您跟着转……"  相似文献   

14.
喜新厌旧     
Liwa 《父母必读》2011,(5):126-126
一看到新玩具,就哭着要,好像特别喜欢。但真正给他买来时,却只在到手的那一瞬间玩一会儿,过后随便一丢就不再玩了。 宝贝为什么喜新厌旧?小孩子的心思真难猜!别着急,一点一点读下去,谜底就会慢慢揭晓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了《诗经》中《桃夭》一诗的主题侧重,认为《桃夭》不仅是一首歌颂婚嫁的民歌,而且,重点歌颂姑娘出嫁时父母对女儿的叮嘱,希望她出嫁后做一个宜室宜家的好女人。  相似文献   

16.
出嫁闺女哭是笑,落第举子笑是哭,这便是生活中的反常现象。有创见的作家很善于在文学描写中运用“反常”的艺术表现手法。文学描写中的“反常”手法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有一年夏天,在贵州某市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马上就要出嫁的姑娘正对着镜子梳妆时,突然发现自己的头发成片成片地脱落,甚至露出了青灰色的头皮,美丽的长发姑娘顿时成了一个秃头的尼姑,这怎么能受得了?她不由得放声大哭起来更可怕的是这个村  相似文献   

18.
在北方小麦种植区域,至今流传着一种麦子丰收以后,出嫁的姑娘回娘家或者娘家人看望出嫁的姑娘的礼仪习俗,在山西的南部地区被称为“走麦罢”。结合田野调查和古文献资料,我们认为“走麦罢”习俗,源于早期祭祀土地丰产的巫术仪式,后来发展为具有多重礼俗功能的礼仪活动。伴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农业地位的转变,此习俗也逐渐呈现出衰微趋势。  相似文献   

19.
"柳树姑娘,辫子长长,风儿一吹,甩进池塘……"这首儿歌是描写柳树的,它让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柳树产生了好感。记得一年级刚入学时,我总爱抚摩位于校园操场东边的那棵亭亭玉立的柳树。那时,柳树就成了我在学校的知心朋友。我笑,它仿佛和我一起笑;我哭,它好像也在陪我哭。  相似文献   

20.
正1早些年出嫁的时候流行哭嫁,从头一天下午开始,到第二天早上被迎亲的队伍接去夫家。这十多个小时里,各处的女性亲戚都要去见见待嫁的新娘,于是外婆进来,哭的是关于外婆的,姑姑进来,哭的是关于姑姑的,舅妈进来,哭的是关于舅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