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义成语尽管很少以直接命题的形式出现在高考试卷中,但实际上很多成语试题是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我们以2010年高考试题为例,天津卷考查了“休戚相关”和“息息相关”,湖北卷考查了“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绝无仅有”,江西卷考查了“另眼相看”、“刮目相看”等。可见,帮助学生弄清常见的近义成语是我们成语复习专题中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龙的国度,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龙文化在中华文化中蔚为壮观。成语是经过高度提炼和概括的语言,龙文化遂在成语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龙与其他事物搭配而构成的成语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龙文化之一斑。  相似文献   

3.
成语见“龙”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它身体长而有甲,头生角,能走善飞,更能游泳,还会兴云降雨。几千年来,这种虚构的动物成了中华民族的图腾,所以炎黄子孙常常自称龙的传人。成语作为汉语使用广泛、含义丰富的固定短语,充分见证了这一奇异的文化现象。龙虽神异,但以常理度之,它也会生育罢:“龙生龙,凤生凤”是遗传(也喻指环境对人的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含数词的成语到处可见。如“百发百中”、“一箭双雕”、“五光十色”等。英语中含数词的成语和习语亦不少。  相似文献   

5.
“画龙点睛”与“画蛇添足”是常用的两句成语,也是人们评论教师课堂艺术时常用的“行话”。“画龙点睛”来源于梁代画家张僧繇的传说。据传,他在佛寺的墙上画了四条龙,没有画眼睛。后来他把其中两条龙的眼睛点上,刚画完,顿时雷电大作,墙壁震破,这龙就飞上天了。“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中  相似文献   

6.
成语接龙比赛开始了。龙头谁来开? 唐飞说:“女士优先。” 杜真子就以“龙”字开头:“龙腾虎跃。”  相似文献   

7.
趣填成语     
承玲 《良师》2011,(11):64-64
请在左、右图中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字,按箭头方向和“龙”各组成十条成语。  相似文献   

8.
龙的成语     
龙在中国,一直是最尊贵的吉祥动物,上至朝廷,下至民间,都尊它为“万灵之长”。帝制时代,只有帝王以及皇室成员才能穿龙袍,大臣称皇帝的身体为“龙体”,皇宫中的家具、用具等,也喜欢刻画龙的图案。龙的形象到处都有。庙宇的飞檐、廊柱、壁画,民间的衾被、窗花等常有飞龙现身。此外,传统的龙舟更是应用雕刻和彩绘,将龙的艺术文化发挥到极点。龙的影响力无处不在,丰富的龙的成语,就是最好的见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与龙有关的成语。1郾□龙□虎:比喻精力充沛,生气勃勃。2郾龙□凤□:形容气势奔放雄壮。3郾□□龙蛇: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  相似文献   

9.
你好,虎年     
新年啦!这是你们上小学以来经历的第一个虎年。提起老虎,你们会想起什么呢?是动物园是额头上有“王”字的“大猫”,是“生龙话虎”“狐假虎威”等与虎相关的成语,还是《水浒传》里“武松打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成语接龙     
“成语接龙”是常见的游戏,不过现在我们要接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龙呵!(错一个以扣2分计算。)《成语接龙》参考答案龙蛇杂(处)变不(惊)天动(地)大物(博)施济(众)口铄(金)戈铁(马)马虎(虎)头蛇(尾)成语接龙~~  相似文献   

11.
成语接龙比赛开始了。龙头谁来开?唐飞说“:女士优先。”杜真子就以“龙”字开头“:龙腾虎跃。”丁文涛接龙:“跃跃欲试。”杜真子接龙:“视死如归。”“错!”丁文涛说,“‘跃跃欲试’的‘试’是‘考试’的‘试’,不是‘视死如归’的‘视’。”杜真子说:“成语接龙可以用同音字来接。”丁文涛不相信“:有这样的规则吗?”“当然有这样的规则,肯定有这样的规则。”唐飞希望杜真子赢,他叫得最凶。夏林果也希望杜真子赢,这样,丁文涛就不会天天在她的耳边说成语了,所以她也说有这样的规则。丁文涛继续接龙:“归心似箭。”杜真子接龙:“箭在弦上。…  相似文献   

12.
生肖说成语     
军军和梅梅两姐弟好竞赛,这不,一天放学回家时,军军向姐姐梅梅提出“了用生肖说成语”的比赛建议。梅梅赞同了,并说:“好,军军,你先说。”8岁的军军说话像放鞭炮,又响又脆:“我是属龙的,成语有‘龙飞凤舞’‘画龙点睛’‘车水马龙’‘叶公好龙’‘来龙去脉’‘藏龙卧虎’‘群龙无首’‘老态龙钟’‘龙吟虎啸’‘生龙活虎’……”  相似文献   

13.
有趣的填字     
1.请在下面空格里分别填入一个字,使每一竖行组成一条成语,之后用填进去的字作谜面,打一日用品。踏所落庸先所中流除后文无洪新姿心实不石之士难楼砥万春能寸救月飒壮地辞出道卒免阁柱难笋武铁灾异爽志2.下面的成语是无“头”成语。请你给它们接上“头”,分别组成四字成语,之后再用填上的字作谜面,猜一个字。机已屈成载水日者虚观到者半言年尽龙作强计可成能于斗马方多而成成不功之累其去聪中民乘舟伸思量龙长劳入败功拒倍隐月才脉明干生《有趣的填字》答案1.脚在水中,身在空中,排雨能手,抗日英雄。日用品谜:伞。2.有木能行车,车来能乘坐,马…  相似文献   

14.
成语言简意赅,内蕴丰富,不少成语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或神话故事,而且还有“主角”。有的“主角”就显现在成语中,比如“愚公移山”。有的成语是发生在这个“主角”身上的故事,比如“铁杵成针”这个成语的“主角”就是李白。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在你小小的脑袋瓜里一定积累了好多有趣的成语吧?什么“数字成语”、“十二生肖成语”、“三字成语”、“六字成语”等。但你有没有留意到,在成语世界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易序成语”呢?  相似文献   

16.
1.画龙点睛——价格的作用【成语出处】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  相似文献   

17.
成语语约意丰,表意准确而生动,历来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每年成语题都会准时出现,可见成语被看重的程度。而成语题得分率向来不高。不少学生觉得记忆成语耗时费力而又容易遗忘,下了工夫,成效却不明显。确实,到了高三再死记硬背成语,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不求甚解地生硬记忆也难以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所以成语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靠平时积累。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具有固定性结构的词组或短句。它是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约定俗成的。而且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所以成语中包含有许多文言知识。笔者尝试在课本文言文学习中,穿插成语的学习和记忆,既有效积累了成语,又可利用成语作为反证,帮助理解与记忆课本文言知识,一举两得,效果很好。一、在课文内容分析中学习直接来自文本的成语 成语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古代经典文献,而我们的文言文教材选择的往往正是此类作品,所以许多成语就出自课文文言篇目。学习《寡人之于国也》,了解了“五十步笑百步”是孟子作的喻证,说的是“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是程度轻重不一”;学习《劝学》,知道了“青出于蓝”出自“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此成语为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超越前人之义。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了解了“完璧归赵”的故事,也就懂得了此成语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相似文献   

18.
“龙”的形象产生由来已久,追溯上古时期已可见其雏形。在汉代,“龙”的形象已作为汉画像砖石墓中不可或缺的题材。南阳地区的汉画像石“龙”形象题材丰富,造型灵动。作者从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外部形态的分类等方面做了综合的考证,使用图像学和符号学的方法,总结出该地区“龙”形象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9.
汉语成语中富含以各种动物意象来进行寓意表达的成语,而蕴含"虎"与"龙"两种动物的成语更是难以枚举。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为理论指导,分析蕴涵动物"虎"与"龙"的成语在英译中所采取的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歇后语探源     
歇后语是一种有特定结构的固定语。成语藏词不是歇后语。“歇后”这个名词在唐代出现 ,但歇后语在先秦文献中就比皆皆是。可见歇后语起源于殷商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