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在写作中如何凸显人物特征是近期读者来信中涉及频率较高的问题,下面这篇文章介绍了一种烘云托月的技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对比与衬托是两种常用的描写技法。因为二者十分相似,许多学生常常在阅读和写作时感到不易区别,难以把握,所以有必要对二者做一下比较分析。先说对比描写。这种描写是将两种人物、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以突出各自的不同特征;或将同一人物、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不同情况进行对照,以突出其变化的悬殊。例如诗人臧克家的诗《有的人》中:“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在这里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完全不同的两种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高度凝聚在诗中,使鲁迅的崇高与“死活人”的卑劣形成强烈、尖锐的对照,让崇高者愈见崇高,卑劣者愈见卑劣,充分地表露了作者的爱憎感情。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开头部分写道:“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海鸭也在呻吟着……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此处通过描写暴风雨前其他海鸟的声音、动作和情态,进一步突出了海燕以斗争为乐的昂扬旺盛的精神状态。再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里...  相似文献   

3.
师:不少故事吸引着我们,让我们感动;不少人物吸引着我们,让我们牵挂。因为文章设置了种种波澜,作品才具有如此的魅力。所以,我们在写作记叙性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叙述的波澜,做到起伏多变,像黄河九曲一样,斗折弯转,极尽腾挪跌宕之致。那么,同学们写作时,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文章有波澜呢?  相似文献   

4.
清代有个画家叫李方膺。有一次到朋友家做客,在宴席上一位朋友说世上什么东西都好画,就是"风"画不了。在场的人沉吟不语,李方膺突然站起来说:"风也能画。"一语惊四座,众人皆愕然。于是他展纸挥笔,一会儿,果然把"风"画出来了,这就是我们今日所见到的《风竹图》。风本来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你既看不见,也抓不着,我们要直接把风画出来确实很难,但间接表现还是可以的。李方膺利用人们的联想,通过画竹叶的倾斜方向,成功地  相似文献   

5.
烘云托月本是我国绘画艺术中的一种传统技法,但是,《绝唱》的作者刘鹗却成功地把这种技法运用到烘托人物形象上。本文先从环境入手,层层铺垫,步步烘托,使作品含蓄深厚,突出和深化了人  相似文献   

6.
<正>高考作文备考一定要储备丰富而广博的素材。考场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作文就是一门调动材料的艺术,我们所看到的优秀作文决非考场上刹那的灵光乍现,它们往往是瞬时的感触加上鲜活的素材且进行灵活运用的成果,其过程就彰显了用"材"之道。如果说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躯体。也就是说,好作文离不  相似文献   

7.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用五岳突出黄山;"红花虽好,还需绿叶相扶",是用绿叶突出红花.……  相似文献   

8.
[技法阐释]一幅深山藏古寺的美术画,却只有山路蜿蜒而下,一老僧提桶于泉边汲水,压根儿没见古寺的踪影.如此之作,在宋徽宗时竟一举夺魁.其构思之妙,就在古寺藏而不露,已被老僧汲水间接表现得淋漓尽致.传统美术把这种不直接落笔,而着意从旁渲染的手法称为烘云托月.  相似文献   

9.
写作中的“烘云托月”法,原是中国国画的传统技法,指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加以渲染或衬托,以使物象更加明显突出。这种技法运用到文学作品中,就是通过描写别的人或事物来衬托所要表现的人或事物,在对比之  相似文献   

10.
生:杨老师,听说写作方法中的侧面描写,又称作烘托法。请您给我讲讲好吗?师:好。你大概听说过这样——首打油诗吧:“江山一笼统,井底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诗中没提一个雪字,却把大雪猛的气势描述得形象逼真、生动传神,给人以身临其境之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2008,(13):70-70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和时代特征的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泊、森林原野等。环境描写可以起到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当我们在讲叙一个故事的时候,其中的人物总是身处某一环境之中的,若在某些情节中出现独特的环境描写,对故事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有些同学却在环境描写方面欠缺积极主动的意识。请看下面这个例子。母亲的爱,像一条河。她恬静,偶尔会泛着浅浅的涟漪;她清澈,可以看得见河底的颗颗卵石;她轻柔,如春风缓缓送我前行。请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雾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刘熙载《艺概·诗概》)这说的就是烘托法,即烘云托月之法。此法具有迂回、间接性,它通过对与描写对象有关的人、事、物的描写,达到更好地表现对象的目的。因此,许多作品中运用它,起到很好的艺  相似文献   

13.
“烘云托月”,即利用事物间相似或相反的条件,以某些事物作“云”,以突出主体事物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月”,从而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这种手法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衬托法。衬托法能使主体突出,形象鲜明,给人深刻的印象,从而收到好的艺术效果。衬托手法有正衬反衬之别,最常用的是反衬。在古典诗歌中,主体与衬体之间,可以分为人衬人、物衬人、物衬物等。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用皇宫中所有的美女作为陪衬来衬托杨贵妃的美,这是人衬人。杜甫的祖父杜…  相似文献   

14.
如何引导学生写出内容充实、曲折生动的好文章,除了积累生活素材外,在写作方法上,“烘云托月”的技法是值得运用的。这种写作技法,中学语文课本上有许多典型的例子。我在教学中,将作文课文互相贯通,  相似文献   

15.
正在作文中巧妙地运用古诗文,可以使文章的立意构思更为新颖,内容更为丰富多彩,语言更为华丽多姿,因此能够得到更高的分数。如何在作文中巧妙地运用古诗文呢?下面我们就从"运用古诗文的作用""运用古诗文的形式""运用古诗文的位置""运用古诗文的误区"和"运用古诗文的训练"等五个方面分别阐述。一、运用古诗文的作用1.巧用古诗文可使抽象内容变得具体形象,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在影视的摄制过程中.会运用多种技法让一些镜头产生特别的视觉效果.使观众生动、深刻地感知影视内容。同样.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运用一些“影视技法”.会让教学活动见奇效.从而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相似文献   

17.
舞台摄影,绝不仅囿于拍摄演员正影、背影、侧影的光彩照人和远影的扑朔摇曳。为了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演员的多彩风姿,而是镜头总会摇向那些热情有加的观众,他们或鼓掌喝彩,或登台献花,或眉目送情。此时会更让旁观者感受到演员歌喉的圆润、舞姿的轻盈。这观众的喝彩、献花、送情就是一种侧面烘托,这种侧面烘托会把演员表演的精良展示得更淋漓尽致。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口技》一文。《口技》开篇所渲染的“满座寂然,无敢哗者”的肃静紧张的气氛正是“忽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所造成的客观效果,首次侧面烘托出口技人表演之“善”;“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这是口技表  相似文献   

18.
小说写作传统技法"烘云托月法",在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成功运用主要体现在:对主人公曹七巧变态心理根源的挖掘,对七巧出身来历的交代,为下文作伏应,对小说主题的深度揭露,对作者人生态度的剖析,对作者抒情传统渊源的追溯。  相似文献   

19.
烘云托月原是中国画的一种传统技法,通过渲染云彩来衬托月亮,显示月亮的清辉。在写作中一般把通过表现一种事物来突出另一事物的手法称为烘云托月法。  相似文献   

20.
作文写作忌讳言之无物,空洞教条。如何逐步掌握和提高思维与遣词造句的能力呢?加强技巧训练可谓一个有效的途径。由表及里,登堂入室,循序渐进,这应该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古语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刘勰亦云:披文以入情。由此可见,从作文写作技巧入手,为文之妙渐可运斤成风,韬略在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