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南的冬天》一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冬天是一个缺乏色彩的季节,可是语言大师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来确切地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幅富有色彩感和意境美的图画。  相似文献   

2.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这部分是全文的引子。作者一开始就抓住“温晴”这个贯穿全篇的特征,从“风”和“阳光”两方面,运用对比的手法。对济南的冬天作了概括的介绍。文章的开头,作者没有向读者展示北国冬天所特有的严寒和清冷,而是用两个有名的城市来和济南作比较。  相似文献   

3.
现代杰出作家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四十年代曾入选于商务书局编辑的《国文课本》,解放三十三年后的今天,又被选进全国通用的初一语文教材。据作者亲属回忆,此文写于一九三四年。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北中国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教学设想:1、教学中要体现抓住景物特征和景物变化进行描写这个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有关词语,特别是形容词的学习;2、让学生模仿本文写法,练写短文《家乡的冬天》;3、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生质疑;正音释词;讲析一、二自然段,师生解疑。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解题。 1、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写景散文)老舍(加横线者为板书内容,下同)。 2、简介作者。(略) 二、学生默读课文、做记号,教师启发学生质疑。三、让学生们查字典,给黑板上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有关词语(查好的同学自动上黑板填写)。如,肌肤,绿藻,澄、蓝汪汪、空灵等。  相似文献   

5.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写的一篇优秀的散文。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作者用自己过去住地作对比,指出济南是个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的“宝地”。文章一开头,作者并不直接说济南的冬天如何好,而是远远地用北京、伦敦的冬天作对比,作陪衬,来说明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响晴的”,以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暖、晴明。这一对比,又不是一般的空泛的叙述,而是从作者过去住地的亲自感受来说明:在北京,“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在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是怪事”。而这难见到的“奇迹”  相似文献   

6.
随着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探究质疑的积极性高涨,对《济南的冬天》等经典课文也提出一些质疑和看法,现撷取一二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7.
在一般人的眼里,冬天是严寒、萧条、冷清的象征,但在善于观察的有心人的笔下,富有冬天特色的济南却成了令人神往的“宝地”。《济南的冬天》主要是赞美济南冬天的“暖和”和“安适”。老舍不是一般地说一说济南的冬天是怎样地风和日丽,怎样地温暖宜人;他写了济南冬天的阳光。写了那个季节里的风、雪、山、水等,分别从几个角度、几个方面具体地抒写济南冬天的可爱。读了这篇优美的散文,你会觉得在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好象唯有济  相似文献   

8.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温暖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用生动的形象、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清新的语言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美、冬天的济南美。一、形象美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向我们描绘了几幅美景。第一幅画描绘了阳光下济南的全景。济南像被“放在一个摇篮里”,“暖和安适地睡着”,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多么恬静,多么舒服。第二幅画描绘了秀美的雪景。矮松顶着白花,蓝天镶上银边,白雪夹着…  相似文献   

9.
《济南的冬天》出自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之手,其语言之精美,抒情之巧妙,可谓炉火纯青,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下面从几个方面加以赏析。  相似文献   

10.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  相似文献   

11.
《济南的冬天》作为一篇经典散文,在很多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在优美的文字面前,很多执教者在教授此文时,常有"爱你在心口难开"之惑,苦于不知如何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体会文字之美、情感之美、艺术魅力。笔者在执教此文时,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文本进行赏析品味:首先要立足文本,研读到位。面对这样一篇佳妙之处不胜枚举的经典美文,教师备课的过程也是一次"美  相似文献   

12.
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老舍在写作时,很注意文章的照应,《济南的冬天》就是典型的一例。在作者笔下,北中国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度冬如春,山青水绿,美丽如画。读来倍觉生动而真切,如临其境,如见诸物,深受感染。文章之所以有如此魅力,除了语言精美,感情充沛,想象丰富之外,严密的逻辑性是一个重要因素,照应是展开真实画面,实现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作者在文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照应。  相似文献   

13.
《济南的冬天》被选作初中语文材教之后,不少人撰文加以评价、分析,这对该文的教学是有帮助的。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对《济南的冬天》的发表时间和出处,误传较多。有的说“本文写于1935年,当时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有的说“文章写于1935年,其间老舍正在青岛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它是否是作者‘避国民党老爷们的炎威’在青岛《民报·避暑录话》上所作,或者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回忆性文字,笔者手边无资料,不得而知”(《中学语文教学》1982.5)。针对这些误传,武汉师院中文系主办的《中学语文》在1982.4期上发表了谌忠恕同志的《读<济南的冬天>》一文,在山东大学中文系孟广来老师的帮助下,第一次较为准确地阐述了《济南的冬天》的发表时间和出处,指出“《济南的冬  相似文献   

14.
备课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笔者认为每个老师都要树立长、中、短备课的理念。这个说法来自李贺武著的《优秀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1件事》。他认为: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基础。横向看,备课包括备  相似文献   

15.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鬂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农;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凤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到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简直是太美了),具有诗一般的意境。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的确不假。本来,地处北国的山东,人们只知道泰岳的雄伟、水浒的好汉,并不曾闻说这山东济南有何特别之处。可是,经老舍这位著名作家和语言大师一描述,奇迹就出来了,弄的读者对这个并不出名的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乃至羡慕和神往起来,这,就是老舍笔头上的神力了。因此,讲授这篇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对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的学习上。具体步骤为:第一,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及变化的写  相似文献   

17.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  相似文献   

18.
《济南的冬天》教学评析王清泉大凡好的写景散文虽然写的是自然风景,却也联系人的美好情感,往往通过对景物的勾勒点染或浓抹细描来抒情显志,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著名作家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就是如此。作者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笔...  相似文献   

19.
老舍同志的《济南的冬天》已收入一九八二年秋季使用的初中语文第一册,和朱自清先生的《春》、峻青同志的《海滨仲夏夜》、杨朔同志的《香山红叶》合成一个单元,恰好是各写一个地区的一个季节。构思各不相同,可以说是各篇都是匠心独运。散文的构思总是与作者的观察相关,又由他笔下的记叙(还有写景、抒情等等)体现出来;以老舍同志的这篇散文而言,他客居济南几年,观察到它的冬天有特别的可爱的地方,于是就把这些观察所得,熔铸起来,形诸笔墨。他所观察到的济南之冬,其独特处在于温、晴,在记叙中他首先记述了这个总的印象,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来记叙它的温、晴,记叙的笔墨,突出的是:以比较来显示它的温、睛,用比喻来体现它的温、晴。教学本文,似乎就应当抓住它的济南之冬有温晴天气这一散文线索,沿着它的先总写,后分叙的记叙过程,引导学生阅读、欣赏,培养学生观察、记叙能力。  相似文献   

20.
老舍先生在优美的写景散文《济南的冬天》中描绘了济南的冬天“温晴”而又山秀水清的特点,抒发了对祖国锦绣山河的异常深厚的热爱之情,把冬天的济南写得生机勃勃,色彩缤纷,令人赏心悦目。为了克服教学环节的松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打算用一课时教完这篇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其中景物描写的手法。我们安排的教学环节如下:一、紧扣文题,简要介绍济南,导入新课。济南是一个古老的城市,东,西、南三面有小山环绕,北面濒临黄河,象个盆地。济南又地处丘陵和平原的交接地带,无数清泉涌出地面,素有“泉城”之称,其中以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