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高度接近、极具真实感的节目形态,在西方已有多年的历史,它不但不断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高收视率神话,也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时代风气和大众的行为方式。正如美国新闻学者吉妮·斯科特博士所说的那样:“电视和广播谈话节目已经成为影响我们思想和行为方式的一种新权威。它们像是城镇议事厅或社区集会场所,在这个日益数字化和原子化的地球村中把我们集合在一起。我们可能不认识隔壁的邻居,我们可能也根本不想认识他们;我们也许害怕街上的陌生人,怕他们是潜在的罪犯。但广播和电视节目中的谈话节目却是受欢迎的,…  相似文献   

3.
浅谈电视谈话节目应把握的几个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谈话节目之所以受到广大观念青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与广大观众拉近了距离,其轻松自然、类似人际交谈的方式让观众在饶有兴趣中获取信息,解除困惑,受到启迪.同时还在于双方你来我往的话语交流过程中,能够即兴进发出思想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这些灵感和火花往往是最鲜活的、最真诚的,甚至是最富有深刻哲理的.电视谈话节目的兴起,是媒体传播观念上的更新.有必要对其研究.  相似文献   

4.
易文 《传媒观察》2005,(6):46-47
电视沟通谈话节目的功能 谈话节目是一种节目形式,可以和任何适宜谈话的内容结合构成节目。它具有信息交流、提供娱乐、人际沟通的功能,但前两个功能有专门的新闻信息类节目和娱乐节目,而人际沟通则是谈话节目最本质的功能。人际沟通类谈话节目的产生就是这个功能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5.
吕丽 《视听纵横》2006,(4):37-38
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最早出现在央视《实话实说》《、对话》等节目,到目前可以说进入成熟期了。电视谈话类节目根据内容来分,有严肃、娱乐类等形式,也可以细分为人物性的、事件性的、话题性的、情感性的等几类,有时界限也不明确。由于电视谈话节目的样式众多,加上创作作者的随意  相似文献   

6.
电视,因它依赖屏幕与观众进行交流的特性,决定了可视性成为其显著特点。而要增强电视谈话节目的可视性,我认为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选好题材,注重纪实谈话类节目的纪实性表现在真切的现场感和参与性,现场嘉宾和观众是直接的参与者,他们身临其境,感受真切,整个节目是由嘉宾、观众和主持人共同完成的。谈话类节目所设计的话题都是热门话题,所要求的嘉宾都足名流、典型。他们  相似文献   

7.
路军 《新闻记者》2003,(2):27-29
近十年来,上海广播界有这样一些节目,每天吸引着上百万人的倾听。这里有权威论述,有官民对话,更有百姓评点,共话生活;它从多侧面分析事实,全方位透视新闻,让参与者在交流中完善自我,倾听时分享信息。这些吸引了越来越多听众注意的节目就是广播新闻谈话节目。以上海广播界为例,新闻谈话节目有上海人民  相似文献   

8.
曾斌 《新闻记者》2006,(3):50-51
我国的电视谈话节日广生于1995年,曾经以其话题时新、风格清新、现场活跃、贴近生活等特点赢得了大批观众。当年的一些文化学者由此断育:我国社会文化正从偏重教化发展到交流和信息共享,这一变化导致了谈话节目的兴盛并决定它以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尾随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荧屏谈话节目在各 级电视台蜂拥而现,因其节目质量不尽如人意,受到了不少来自观众专家的批评,但“谈话节目”这一形式却受到专家的好评。 需要思考的是,电视人对谈话节目的特性、优势,究竟认识多少?在一轰而上跟进《实话实说》时,  相似文献   

11.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高度接近、极具真实感的节目形态,在西方已有多年的历史,1954年美国NBC推出《今夜》节目,开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先河。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登上我国电视荧屏,1996年3月6日开播《实话实说》,开辟了人际交流的新空间,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谈话类节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谈话类节目在我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  相似文献   

12.
13.
王俊 《新闻记者》2006,(10):65-67
近几年,电视谈话节目日益火爆。但另一方面,我国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目前总体水平不高,各地的水平又参差不齐。除了客观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外.整个电视界对电视谈话节目在定位和形态的把握上.认识模糊、操作上有严重的误区,也是制约电视谈话节目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视节目形式不断涌现,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节目形态异军突起。这类节目因其尊重观众参与意识,强化电视“贴近”属性,倍受受众青睐而走俏。当谈话节目在荧屏抢滩登陆后,它在布光方面的独特方式也随之应运而生。电视谈话节目布光强调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这就要求灯光师布光时,要注重在真实中表现美,在美中求真实,两者兼而有之,才能勾画  相似文献   

15.
朱玉华 《视听界》2001,(5):34-34
“格调”指风度、仪态。主持格调指主持人主持节目的艺术风格。“新闻评论”节目的主持和“服务类”节目的主持应该不一样,前者沉着、老练,严谨而又轻松自如;后者亲切热情而又自然大方。“游戏节目”的主持人和“谈话节目”的主持人风格当然也不同。那么,谈话类节目的主持格调应是怎么样的呢? 一、不“俗”不“雅”。包括形象和语言。节目主持人不能给观众以俗的形象,要以美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美的形象包括美的声音、美的外表。声音形象的美  相似文献   

16.
一、谈话节目的采访特征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采访与一般的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也必须遵循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但是,电子传媒的特性,将作为采访的主持人与采访对象直接推到了受众面前,大家都能够耳闻目睹采访的现场过程,由此也形成了谈话节目主持人采访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汤昌蓓 《视听界》2001,(5):39-39,45
电视谈话节目在西方电视界已有30多年的历史,是各大电视台不可或缺的节目类型。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我国最早尝试这种形式的是上海东方台的“东方直播室”,中央台继“东方之子”节目之后,于1996年3月开播“实话实说”,各地方台也相继开办了谈话节目。它的基本样式是在演播室营造一个特定的谈话现场,在主持人的调动下,  相似文献   

18.
李雁杰 《视听界》2001,(2):28-29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不可或缺的。素质,最初是心理学概念,是人生而具有的解剖和生理特点。人的素质结构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各个方面,如理论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等。其中,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比较特殊,它参与人的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对人的行为起着驱动、调节和制约的作用,并直接影响行为的效率。主持人的心理素质决定了主持人的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电视谈话节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就电视谈话类节目如何摆脱困境的问题,理论界发表了不少论文,纵观种种见解和意见,笔者认为,虽然影响电视谈话节目发展的原因很多,走出困境的办法不少,但最根本的是必须充分认识电视谈话节目中人际传播的特殊性,充分发挥人际传播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积极作用。就此,笔者以自己的浅识拙见就教于新闻学术界和业界。  相似文献   

20.
沈伟利  崔柳 《新闻传播》2006,(10):57-57
目前,我国电视谈话节目有新闻类、社会类、生活类,其中虽然不乏精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节目确实留不住观众的眼球,拴不住观众的心。像“两把椅子两张嘴”这样普遍存在的低成本经营的谈话节目屡见不鲜,而盲目跟风、缺乏个性也是现在谈话节目的通病。主持模式、谈话方式包括话题的雷同带来的不仅是千人一面的乏味,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多数谈话节目没有对目标受众进行准确定位,模式固定化,节目个性不突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