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展讯     
《收藏》2017,(6)
正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2017年5月6日至6月28日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是活跃于明末清初的四位僧人画家,画史上合称"四僧"。四僧的绘画在当时得到世人嘉许,并受到之后的"扬州八怪"和"海上画派"等名家的推崇,影响所及直至今日中国画坛。清代宫廷中收藏的"四僧"作品极少,该院所藏"四僧"作品都是1949年至今陆续征集的,展览选取院藏"四僧"佳  相似文献   

2.
周安庆 《收藏界》2014,(10):73-79
冠冕一代的清初大画家石涛,在中国传统艺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他作为大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之十世孙,尽管毕生经历坎坷,但凭藉坚持不懈的努力修炼,艺术成就卓著,与八大山人、石豁、弘仁并誉为画坛“清初四僧”。笔者现以石涛晚年创作的《金陵怀古图》册为例,对其这类山水画艺术做一探讨。石涛(1641-约1718年),为明末全州(今广西桂林)人,俗姓朱,名若极,出家后法名元济、原济,字石涛,号枝下叟、大滁子、清湘遗人、苦瓜和尚、耕心堂、耕心草堂、大滁草堂等。  相似文献   

3.
刘禄山 《收藏界》2014,(8):11-18
八大山人为明朝宁献王朱权九世孙,生于明末天启六年(1626年),逝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享年80岁。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艺术大师一生坎坷曲折,从事书、画、文学艺术创作的时间最长。他曾用过许多名字,如谱名(统[林金])、庠名(朱耷)、僧名(传綮)、僧字(刃庵),在自己作品上所题署的款名、字号、别名也特别多,单是用过的“号”就有雪个、个山、个山驴、人屋、法堀、  相似文献   

4.
《收藏界》2014,(11):22-24
早几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看上去遍地黄金,弹指间一进一出入账以百万元计的故事在坊间、在网络上不停地流传,一大批穷得只剩下钱的煤老板、企业家还不知道傅抱石、八大山人是何方神圣就杀入了拍卖会,原以为坐等数钱,没想到转眼就遭腰斩。在北京保利刚刚结束的春拍上,齐白石的《花鸟四屏》拍得5577.5万元,原以为成绩喜人,但不久就被发现该幅作品2011年的时候就已经拍出了9200万元,3年时间缩水3622.5万元。这样的例子在今年的艺术品高端市场并不少见,一大批贸然入场的投资客,这个春天正在上演集体割肉。  相似文献   

5.
农夫 《收藏界》2014,(6):152-152,F0003
鱼,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绘画题材。远古时期,人们就将鱼的图形刻在石壁上,绘在陶器上,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往今来,画鱼的画家不计其数。但真正有影响的作品也是屈指可数。清“四僧”之—八大山人朱耷,现代画家齐白石、潘天寿,其笔下“大写意”的鱼就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鸿 《收藏》2010,(2):83-87
《松下对弈图》(图1)立轴,水墨纸本。款识:徵明。钤印:文徵明印(白文)、衡山(朱文)。还钤有数枚鉴藏印:“志权鉴定”(半朱文半白文)、“在处有神物护持”(朱文)、“得者须爱护”(朱文)、“郭志权宛楼藏”(朱文)、“秦川张蓉镜鉴定真迹”(朱文)、“蓉镜珍藏”(朱文)。录文:“地僻山深可避贤,苍松郁郁锁寒烟。棋枰最是消闲事,一局输赢日似年。”这是2007年12月北京某大型拍卖公司“2007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古代绘画专场”的一件拍品,原估价260万~360万元,以436.8万元拍出。  相似文献   

7.
何海锋  朱晓清 《收藏》2010,(11):68-70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就清代绘画艺术而言,它属于中国美术发展的衰落期,世俗化倾向尤为明显。然而,在这个美术发展的衰落期里,也出现了“四僧”“扬州八怪”等大家,更重要的是兴起了一种新的艺术样式——“指画”,并在清中期画坛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艺术流派——“指头面派”。  相似文献   

8.
刘晓丹  张达莉 《收藏》2009,(8):141-145
台湾油画发展概况 台湾油画有近100年的发展史。依据谢里法的《台湾画坛五十年回顾》(《新美术》1982-2)和《五十年来台湾西洋绘画回顾-从“沙龙”“画会”“画廊”到“美术馆”》(《社会科学战线》1984-4)。  相似文献   

9.
郭宝成 《收藏》2008,(11):155-156
当前中国油画市场空前活跃,成交量加大,价格攀升,近年拍卖市场上成交价排名前100名的作品的平均价格超过1000万元。2007年5月中国嘉德公司拍卖陈逸飞《黄河颂》成交价为4032万元,靳尚谊《画僧髡残》成交价为1600万元;12月北京匡时公司拍卖陈丹青《牧羊人》成交价为3200万元。  相似文献   

10.
郎绍君 《收藏》2013,(7):I0130-I0134
在古代文献、诗词和士人生活中出现梅兰竹菊,可谓历史久远。《易·系辞上》有“同心之言,其奥如兰”;《诗经·卫风·淇奥》有“瞻彼淇奥,绿竹猗猗”;陶潜《归去来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绘画中出现梅、兰、竹、菊的题材,约在唐代,在文人之间流行并达到形式上的成熟,约在宋元。宋末的赵孟坚著有《梅谱》(佚),将四者编在一起,以画谱的形式传播,则始于明万历年问黄凤池辑的《梅兰竹菊四谱》。而称它们为“四君”、“四君子”,则是陈继儒以后的事了。  相似文献   

11.
何国辉 《收藏》2010,(5):142-145
2009年底,“大一片红”邮票拍出了368万元,《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带边纸及厂铭)拍出了78.4万元。2010年1月,在香港举行的拍卖会中,《全面胜利》四方连(带下厂铭)成交价高达667万港元,“黑题词”以92万港元落槌,以半枚邮票的形象出现的“大蓝天”竟以219万港元成交!这些未发行邮品为何如此风靡,屡创天价?  相似文献   

12.
一、八大山人生平及书画艺术特色八大山人(1626-1705年),简称“八大”,是清初一位名声显赫的山水、花鸟画大家。他生于明末战乱之际,祖上为贵族,是江西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19岁时遭受了国破家亡之痛,23岁时因不满清王朝统治出家为僧。八大山人性格倔强,行为怪僻,由于长期心情悲愤,  相似文献   

13.
姜宏秋 《收藏》2006,(6):55-55
八大山人名朱耷(1626-1705年),字雪个,号个山,南昌人,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宁王朱权之九世孙。据说他曾阅览元代书画家赵子昂手书的《八大人觉经》,若有所悟,便以“八大山人”自号,八大意为“四方四隅,皆为我大,而无大于我”。  相似文献   

14.
<正>少林棍法在明代已经名震天下。茅元仪于《武备志》中就曾有一段按语,指出“诸艺宗于棍,棍宗于少林”。而关于少林寺尚棍的传说,以明万历四十四年程冲宗猷所撰的《少林棍法阐宗》一书最遍及。书中写道“有一僧投身灶炀,化身紧那罗王持棍护寺”。推官陈世埈在书序中也提出:“自紧那罗王以观音显化,演教少室,遂开千载法门”。民国期间,学者唐豪考究《少林棍法阐宗》的紧那罗王记载,应源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  相似文献   

15.
高鸿 《收藏》2009,(5):46-49
国有文物不等于“东西是真的,质量是优良的” 这件拍品号为0178的郑板桥《竹石幽兰》(图1),之所以估价80万~150万元,最终于2008年3月9日以201.6万元成交,与北京某收藏类刊物2008年第1期以其编辑部名义发表的《2007秋拍纪实》一文以及2007年11月18日云南某拍卖公司网站“典藏资讯”的推介力度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川 《收藏》2008,(7):24-33
市场走向 石鲁是当代画坛怪杰,也是中国最具争议的画家之一。他生前就因那些惊世骇俗的作品而招致许多非议,后来又获得了“野、怪、乱、黑”的称号。石鲁一生大约留下了1000多幅画作。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石鲁的作品屡在海外拍出高价。1987年,他的一幅六尺整张山水《峨眉积雪图》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出了165万港元的天价。此外,他的《芙蓉鸭戏》《惜华长春册》《玉龙白雪一天清》《华岳松风》《华山一枝峰》和《华岳天高》等书画作品在拍卖会上也都有不俗的表现,价位都在数十万元,最少的价格也达数万元。  相似文献   

17.
清“四僧”之一髡残(石溪)《山林暮色图》,又名《秋高气爽图》)(图1)(见台北中华书画出版社1975年版《石溪画集》第23页、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四僧画集》下卷第229页)。纸本设色,立轴,纵124.4厘米,横60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藏。  相似文献   

18.
黄立 《收藏》2007,(5):175-175
3月18日,北京长风拍卖有限公司2007年春季拍卖会在中国大饭店落槌。此次首场拍卖会设“上善草堂·收藏成扇专场”“中国当代篆刻专场”“八面来风·中国书画专场”共3个专场。共成交459件拍品,总成交额为9278.94万元。其中“上善草堂·收藏成扇专场”推出拍品137件,拍出88件精品成扇,成交总额为417.89万元。“中国当代篆刻专场”引起众多篆刻爱好者和收藏家的激烈竞拍,142件拍品成交122.32万元。“八面来风·中国书画专场”聚集了众多中国书画大师的精品力作,推出的229件书画作品成交金额高达8738.73万元。其中,范曾的巨幅作品《竹林七贤》以720.5万元的成交价成为全场之最,齐白石的《庚午山水册》也以660万元落槌,龚贤的《半山楼台图轴》以550万元成交。  相似文献   

19.
王乃栋 《收藏》2007,(1):92-93
石涛《清湘书画稿》图卷(图1,局部),纸本,设色,25.7×421.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已收入《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二册,《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十二册,以及《四僧绘画·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联合出版,2000年8月)等书。  相似文献   

20.
素有“长江三鲜”之一美称的刀鱼(另“两鲜”为鲥鱼和河豚),在今年4月初的《羊城晚报》上被报道竞卖出500克8000元的天价。同期另有报道称张家港一条重325克、长45.3厘米的“刀鱼王”拍出了5.9万元,使众人目瞪口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