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备考背景:《英语科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到英语知识运用的命制原则为:1.语言必须放在实际的并尽可能不同的情景中运用。2.语言必须适合具体的交际行为。3.考核的焦点在于是否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刘玲 《考试周刊》2007,(50):74-75
本文以交际教学法为支撑,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改课堂中运用交际法。阐述了如何根据交际法的学习原则开展课堂活动,交际活动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实际运用中取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和旅游市场对旅游英语人才的要求,旅游英语的课程目标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交际法以培养交际能力为核心,是最符合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方法。本文根据交际法的指导原则,具体分析了交际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李筱菊教授提出的交际能力及学习交际能力的原则为理论基础,把语言教学交际法运用于英语语音教学中,从英语音素、节奏和语调三个方面着手,试图为中、高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设计一套英语语音交际性教学的方案,并指出语言教学交际法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运用就是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学习英语语音语调,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金金 《考试周刊》2011,(61):98-99
礼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约束着人类的社会活动。礼貌原则是语言交际中制约语言行为的一种规范。在日常社会交往活动中,人们为了实现自己一定的交际目的.会话时往往会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结合高考例题论述Leech的礼貌原则及其在英语日常交际中的应用.并阐述了中西文化对礼貌原则的异同,从而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对策.让学生掌握正确恰当使用英语交际用语。  相似文献   

6.
本从综合英语课的教学目标和交际法教学的实际与原则出发,探讨了如何将交际法运用到综合英语课的课堂教学中去,并以《新编英语教程》第一册第一课为例具体地阐述了交际法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英语教学中忽视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能力,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不强的现实问题及对交际能力的错误理解,本文从交际能力的概念入手.论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讨论了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8.
汪钰 《考试周刊》2007,(31):70-71
语言与其文化一起产生与发展。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大学英语的教学实际论述了文化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原则以及策略。  相似文献   

9.
言语得体是说话的根本原则,首先论述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什么是言语得体,并分析在英语学习中,造成英语口语表达不得体的原因。其次论述如何使用得体的英语进行交际,并强调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最后指明在英语学习中要注意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性,了解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关系,了解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关系,从而使我们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道、得体的英语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10.
英语独词句是英语经济性原则运用的典型范例。在实际语言运用中,使用得当,有助于成功交际。本着重探讨其分类、成因及语用场。  相似文献   

11.
推销交流论     
在研讨推销内涵的基础上,从交流性态的新角度探讨社会流中普遍存在的微循环现象即推销交流现象;尝试按性态将社会交流分成弱态交流、中态交流、强态交流和超强态交流等4种级态,明确定位推销交流为其中的第3级态;首次提出推销交流场的概念,初步给出了由4个交流效应模块构成的推销交流场的定性模型,并研究了它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中央文件精神的传播效果,关键不在于宣传声势的大小,而在于能否真正被广大人民群众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运用苏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中的活动说、中介说、内化说来阐释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在连接大众传播与内向传播的中介作用,旨在说明在大众传播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千万不可忽视人类最基本、最核心的传播方式: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各级政府和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者(即组织传播的控制者)和共产党员(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应着力联系本地实际去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而因之所建构的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氛围(或曰现实环境),对于民众自觉认同并实践党的方针政策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报纸、影视、网络等大众媒介的快速发展使河南民俗文化的生存形态、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河南民俗文化呈现出传播环境开放化、传播媒介多元化、传播内容文本化、传播手段技术化等新的传播特点。这种传播方式对河南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融合、演化等既有有利的影响,又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典籍注释对语言传意研究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籍注释是注释家运用书面语言,把典籍中的意义进行了一次转换(传、注)或二次转换(疏)传递给多数读者理解的语言行为,也是古代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复杂传意行为。古代学者对注释传意的沟通功能、对注释传意与语境的依赖关系、对注释传意的各种表达体式、对所传之意与文本之意二者的关系以及形成之原因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研究。将典籍注释纳入语言传意研究的轨道,可拓展目前语言传意研究以言语交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局面,使古代与现代相沟通,传统与现代相辉映,既使中国语言传意研究在国际化的轨道上不断向前发展,又不失其本土化、民族化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15.
对沟通理论的研究 ,主要以拉斯韦尔等人提出的沟通模式为代表。教育行政沟通模式是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 ,建立在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的基础上 ,它在教育行政组织的上行、下行、平行沟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交际方式主要有两种: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非语言行为是文化习得的结果,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并且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要通过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来完成.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运用非语言行为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17.
对交际需要的研究目的在于描述语言是如何满足不同环境的交际需要。从五个方面探讨了语言交际的实质和外语学习者的交际需要:交际基于语义;交际须符合语言表达;交际需使用得体语言;交际是相互作用的过程;交际具有结构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先秦时代是产生论辩的时代,各种政治、军事、外交活动中都充盈着合理性的论辩精神。这种论辩精神对于当今世界的国际交往,仍然有其现实意义:其一是当今世界的国际交往需要合理性的论辩精神;其二是在当今世界的国际交往中需要确定真实有效的假设性前提。这不仅是国际交往中必须要消除"终极公理"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国际交往中合理性的论辩精神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性别有着自身不同的性别文化,男性和女性按照各自的性别文化规则来规范自己的交际行为。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男性和女性的交际与面对面交际一样反映出根深蒂固的性别文化差异。笔者尝试从男性与女性在网络交际与面对面交际中的文化差异、男性与女性网络交际的风格及网络交际道德规范等方面探讨网络交际的性别文化差异,并针对网络交际中出现的性骚扰等现象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Socket的通信方法,根据TCP/IP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平台,通过Zigbee无线通信与自组网技术,设计了以Android操作系统为平台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实现了通过无线wifi网络与Windows系统的电脑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解决了如何利用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持终端对Zigbee无线网络中的LED灯光进行远程调控的问题,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的LED灯的智能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