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斌 《早期教育》2005,(10):32-32
香港的儿童美术教育,除了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还包括艺术馆,博物馆,艺术团体以及艺术创作人,并有一批公交教育媒体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2.
教育团体是一种以从事教育活动为核心工作的功能性社团,[1]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说,教育团体发展及发挥作用的情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学前教育团体是以学前教育研究为核心工作内容的教育社团。我国学前教育团体对推动我国近代以来学前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近代中国学前教育团体的贡献教育团体早在上个世纪之初就已成立。[2]而学前教育团体的成立,据记载最早是在1917年,即当时的博文中学教员钟佩萸、黄裕兰在上海发起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3]“五·四”前后…  相似文献   

3.
影视教学法,即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电影、电视视频资料,创设与教育主题高度相关的心理情境,结合影视欣赏、小组交流、全班分享感悟等手段,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影视资源贯穿课堂教学过程,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有效运用影视教学法,达到预期目标,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应用中一般包括两个阶段:第一,准备阶段,依据教学内容精选影视作品与讨论的主题;第二,实施阶段,课堂组织观看与讨论,这一阶段又可以细分为团体暖身阶段、团体转换阶段、团体工作阶段、团体结束阶段。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科学》2004,(10):41-45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是面对中国基础教育的社会团体,因此,《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课题所指的“学校管理”,应限定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具体来说,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各地、各类、各种办学形式的小学和初中校,高中和各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并涵盖幼儿园。由于学校教育的诸多共通性,课题的研究成果对基础教育阶段以外的各级各类学校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组织认同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社会认同”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同危机更是现阶段一个为众多学者所热议的一个基本命题。本文拟从大学校园团体发展现状中的成员认同度调研入手,通过责任心、荣辱感和成就感等几个认同层次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团体认同”是重要的思政工作抓手,需要思政工作着着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认同感,从而能够在迈入社会正确地后转变成社会人。团体认同教育为在大学阶段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初对艺术表演团体体制的改革,奠定了此后二三十年我国艺术表演团体的基本模式。改革开放以来,艺术表演团体经过了初始阶段、推进阶段、深入阶段三个阶段的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艺术表演团体与政府的关系由依赖型转向相对独立型,艺术表演团体由事业型转向市场经营型,艺术的社会属性与商品属性逐步统一。  相似文献   

7.
卢颖 《广东教育》2013,(9):32-34
初中一年级是初中起始年级,从班级管理的角度而言,班级建设无疑是初中阶段最为重要的一步。近年来,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在教育界应用越来越广泛,团体辅导也广泛地运用在学校教育当中。人的成长离不开团体生活,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班级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校园的团体辅导当中也引入了"团体动力"的概念。"团体动力"(Group Dynamics)即人类的行为经常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所产生的运作与结  相似文献   

8.
团体心理辅导模式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各种心理辅导的技术,使团体成员自知并自助,达到消除症状,改善适应,发展健康人格为目的。团体辅导开始于20世纪初,二次大战之后,随着行为治疗团体与个人中心团体的兴起,团体辅导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目前在美国、西欧及日本,各种心理辅导团体广为流行,团体辅导的形式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教育、职业训练等众多领域。20世纪90年代开始,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方法介绍到我国。各地教育、治疗机构对团体辅导进行了不少的研究,许多中小学也开始尝试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那么,团体辅导的…  相似文献   

9.
团体动力是心理辅导课的灵魂,增进团体动力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在心理团体辅导的四个阶段中,应运用不同的策略来催化团体动力。创始阶段要启动团体动力,做好上课准备;过渡阶段增进团体动力,构建共同目标;工作阶段运用团体动力,实现自我飞跃;结束阶段凝聚团体动力,深化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下半年以来,广西大化县二中在自治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支持和帮助下,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应用与推广研究”的子课题“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方法的研究”的研究任务。为了把学校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着重进行了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协调发展的探索与研究,旨在通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方法研究,探索新世纪新阶段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进一步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