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继续工程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是我所测控通信总体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科技干部的迫切愿望.一、“七五”期间继续工程教育回顾“七五”期间,我所贯彻落实“抓好总体、加强预研、改进研制、快出人才、搞好改革、开拓创新”工作的方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严谨求实、开拓进取、团结协助、无私奉献”的建所精神,以“简化、实用、可靠、节省经费、不盲目追求先进”为科研设计宗旨,以提高航天和靶场测控通信总体技术水平为重点,以促进青年科技干部迅速成长为突破口开展继续工程教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重大的工程验试任务都离不开总体技术工作,在运载火箭、航天器飞行试验中也是如此.30多年的艰苦创业使我国独立建成了完整的航天试验测控通信系统,同时培养了一支测控通信总体技术队伍.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这支技术队伍的建设,加强总体技术人才的培养,是继续工程教育工作中一个崭新而重要的课题.一、总体技术人才的重要性总体技术工作就是针对工程试验任务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研究确定工程目标、探索目标实现途径、拟出总体技术方案(包括技术途径、经费预算、时间进度等),供决策层作出科学的决策.总体技术队伍就是由各专业人员组成的、专门从事总体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3.
同志们:自1986年航天系统第一次继续工程教育座谈会以来,在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航天职教战线上的全体同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教育要为航天事业服务”,经过共同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同,继续工程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素质和发展航天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我部承担基地海上测控总体技术方案的拟制、测控、通信等主要设备的技术把关和测量船的应用研究等工作。高层次的科技人员占技术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一,是1967年以前毕业的大学生。他们长期在国防科技战线上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比较深厚的专业技术基础,是基地完成海上试验任务的技术骨干,也是基地技术队伍的核心力量。但是,由于他们长期工作在试验第一线,频繁出海执行任务,没有条件系统学习和更新知识。如何结合试验任务的需要,对高层次的科技人员开展继续工程教育?  相似文献   

5.
一、为什么要开展继续工程教育继续工程教育是国家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对策.从我们科工委部队来讲,开展继续工程教育是提高科研试验能力、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试验工作的需要;对我们每个专业技术人员来讲,开展继续工程教育是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和增加第二次就业(即转业)的竞争能力的需要.所以,继续工程教育是国家、部队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三者的共同结合点,这就构成了继续工程教育的动力和目的.  相似文献   

6.
继续工程教育是一种在职教育。它的进行是与教育对象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密切相关的。继续工程教育既可以看做是一个相对独立系统,又可看做是一个单位整个工作的组成部分。因而应该统一规划,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同时还应注意到,继续工程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因此,实施激励  相似文献   

7.
洛阳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建所20多年来,为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政治合格、技术精湛、作风良好的科技干部队伍.他们是我国航天测控通信技术领域的宝贵财富,是随着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科研设计队伍.近年来,为了适应我国航天测控通信事业的需要,促进国防建设和尖端技术的发展,继承我国航天测控通信事业的宝贵经验,培养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6年批准,我所为第三批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并自行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在上级机关的统一领导下,经过自己的努力,我所的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工作有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8.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技术部主要承担基地科研试验任务的技术总体和技术保障工作,我部针对本部专业种类多和年龄结构两头(老科技人员,年轻科技人员)多,中间(中年科技人员)少的特点,紧密结合所承担的科研试验任务,坚持把提高完成科研试验任务能力作为继续工程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分层次的继续工程教育,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我部特点的继教路子,圆满完成了历次大型试验任务的总体技术工作和基地主要试验设备的改造,更新换型的总体技术工作,获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老科技干部焕发了科技青春,年青科技干部逐步成才。  相似文献   

9.
<正> 继续工程教育是振兴经济、实现四化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是适应新技术革命形势的基本对策之一。为进一步开展继续工程教育工作,现就继续工程教育的一些基本特性及其规律性做一讨论。一、继续工程教育的高层次特性首先,我们从继续工程教育的含义、对象和内容做一分析。在我国,继续工程教育是指对具有大专学历或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在职科学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补缺的教育。教育对象包括理、工、农、医等各方面从事教育、科研、设计、生产和管理的科学技术人员。学习内容主要是当代最新知识、最新理论、最新技术,也包括补充以前没有学过的新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机械控制理论课程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工程教育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探索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针对测控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机械控制理论的课程教学进行优化和完善。为了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从教学理念体系、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实践三方面进行研究,为高校控制类课程教学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一、开展继续工程教育是提高设备改造水平的关键我室负责研制和维护用于航天医学工程实验的大型地面模拟设备,包括提供力学环境的大型人用离心机、水刹车着陆冲击塔、多功能转椅以及提供各种温湿度压力环境的航天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将国际工程教育模式—CDIO模式(Conception,Design,Implementation,Operation,简称CDIO)引入至航天专业固体力学系列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是增加航天专业学生实践比重、培养工程能力的一种有益尝试。本文给出了CDIO模式与航天专业力学系列课程的结合途径,并描述了CDIO模式下航天专业固体力学系列课程的具体设计与教学实践等具体内容,希望为目前航天或力学专业工程师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测控专业课程体系存在课程设置不够完善、不同课程之间存在重复或相互冲突的地方等缺点,借鉴国内外相关高校测控专业工程教育教学和卓越工程师培育经验,结合我校测控专业的特点,根据CDIO工程教育要求,优化并完善适合我校测控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有效推动本专业的工程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运载器综合技术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开设的专业方向,主要研究测控技术与仪器在运载器综合测试中的应用技术问题。本文针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运载器综合测试技术方向的重点课程设置开展了研究工作,提出了两个重点课程,即运载器系统综合测试和运载器地面综合测试,并重点介绍了两门课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F0003-F0003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国家重点工程,由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着陆场七大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16.
课程体系是工程教育认证七个指标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课程体系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而影响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可达性。以华东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设置,包括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设置、特色体现(轨道交通)、课程体系设置中的体现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处理非技术因素的能力布局。  相似文献   

17.
分析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体系中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研究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本内容,探讨基于系统工程教育方法论建设测控专业实验体系的基本思路,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教育改革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6):183-186
在2015新版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引导下,分析了标准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要求,剖析了测控专业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以满足复杂工程问题和非技术要素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为出发点,对测控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的改革与建设,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使测控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对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初探。根据"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要求,形成一种以基础工程训练为基础,在实践环节中增强工程意识,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改革,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一批满足社会需求的测控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在国家重大工程川气东送开发建设项目中,针对遇到的世界级开发难题,结合专业技术人才特点,深入开展继续工程教育,为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从树立创新的继续工程教育理念,建立完善的继续工程教育体系,拓展多样的继续工程教育形式等方面,探索了在全球视野下如何在重大工程中开展好继续工程教育工作的问题,为企业充分发挥继续工程教育的重要作用,应对工程学领域重大挑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