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法律信仰对于法治的重要意义不容置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法律信仰是其应有之义。鉴于法律信仰在中国的匮乏,更突显目前在中国树立法律信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对法律信仰在中国匮乏的文化和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分析,试图探讨在中国树立法律信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法是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即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所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定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这个定义反映了法的规范性、国家强制性、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法治乃是涉及法律精神、法律制度、法律技术的多层理性建构系统,科学有效的法律制度必须以民主的法律意识为基础,没有科学的法律观念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颁布和施行规范了立法权限、立法程序,…  相似文献   

3.
关于元朝的法律,从来的论者,意见很不一致。《元史·刑法志》认为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其失在缓弛”;《新元史·刑法志》却相反,认为其失在“任意而不任法,非纵弛之过也”。究竟如何评价,过去国内专门研究的文章不多,因略抒鄙见,希望得到专家学者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4.
论隋朝修史     
终隋一代虽未修出一部辉煌的史学巨,也没有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史学家,但隋朝史学决不是一片空白。史学家魏澹、王劭、牛弘等对纂修前代史和当代史做了大量工作。唐贞观年间历时八载修成的前五代史多得益于隋修诸史。  相似文献   

5.
龙珍华 《培训与研究》2006,23(11):24-26
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隋朝人名,可以看出隋朝文化现象的几个方面:一、在道德品行修养上遵从儒家“仁”的思想;二、在价值取向上受儒家处世思想的影响;三、尚武精神;四、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五、追求吉利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99页:“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终于导致了隋末农民大起义,起义推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隋的统治是被农民起义推翻了的。有些课外相关资料用此观点,但在课本第101页,又是这样叙述的:“611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起义,各地纷纷响应。起义逐渐汇合成几个强大集团,最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瓦岗军在河南瓦岗起义,攻占隋朝大粮仓兴洛仓,把粮食发给农民。隋政权摇摇欲坠。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政权覆灭了。”紧接着,到了第102页,课本上又是这样讲的:“隋末农民起义蓬勃发展时,隋朝太原留守李渊乘机…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强制性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就这个意义而言,没有强制性,就谈不上法律,这也正是法律与政策的一个重要区别。然而,作为法律的一个部类的国际法,又不能有一个凌驾于各国之上暴力机构以保证它的实施。因此,在缺乏一种可以对违法者执行制裁的超国家制度的情况下,国际法很难得到所有国家的尊重。三十余年来国际  相似文献   

8.
略论法律的经济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将法律作为最高的调整机制,广泛而持久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且影响力不断增强,并直接导致“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由此生发的法律经济分析,即运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理论阐释法制建设的经济动因,带动现今已日趋精细化和规范化的注释法学回归社会生活实际,并重塑法学这一致用之学的思想根基。 一 法律世界是以权利与义务来确定人类行为和关系界限的,而任何权利的享有都必须支付成本(承担义务本身就是成本),惟此才能确保权利界限的清晰,使权利获得安全担保。进而几乎所有的法律…  相似文献   

9.
汪志强 《黄冈师专学报》1995,15(2):69-72,84
本文以儒家礼法观念和仁政思想为参照系.分析研究了《汉书》所反映出的班固的法律思想,将它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王张礼治为主.法治为辅,礼法结合,德刑相参;二是反对严刑峻法,主张约法省禁;三是重视任贤执法。全篇并指明了班固的法律思想如同整部《汉书》以儒家的正统观念论是非的特点一样,打上了儒家正统观念的烙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出发,认为避税与逃税有本质的区别,避税是纳税人利用税法上漏洞,通过合法的方式来减轻或消除自己的税收负担,避税行为本身没有触犯法律。从短期效应来看,避税确实使国家财政税收收入减少了,有社会危害性;但是从长远观点来看,避税可以促进国家现行税法的完善,有利于社会进步,法治昌明。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元互动、合作互助、理性人本的社会。作为人类追求一种美好的社会形态,和谐社会既不会自发地生成,也不会自然地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借助于法律制度的推动与保障。法律是整个社会关系调节器的重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只有营造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体系,培育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文化,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儒家和法观念和仁政思想为参照系,分析研究了《汉书》所反映出的班团的法律思想,将它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主张礼治为主,法治为辅,扎法结合,德刑相参;二是反对严刑峻法,主张约法省禁;三是重视任贤执法。全篇并指明了班固的法律思想如同整部《汉书》以儒家的正统观念论是非的特点一样,打上了儒家正统观念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法律思想是我国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活动重要指导原则。其内容十下:一、法律的本质和作用;二、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应当遵循的原则;四、我国社会主义刑罚的适用。  相似文献   

14.
隋朝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十月,隋文帝杨坚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并为行军元帅,统率总管九十,兵士五十一万八千,进攻陈朝。次年正月,下金陵,陈后主叔宝投降,陈朝灭亡,隋朝统一了全国。为什么隋朝能够统一全国?隋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和作用如何?兹试说明如次。一隋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条件。首先是当时的经济条件。在南北朝时,由于劳动人民在生产上长期的辛勤劳动,南北方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一个具有争议的概念。在民事诉讼中,关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界定,存在各种理论学说。文章以诉讼权利、诉讼义务为指针,解析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研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隋炀帝三次派人入海,到达台湾(时称流求)进行“抚慰”、“慰谕”,前后历时六七年之久,说明隋朝很重视台湾,且有长期经营台湾的打算。但是第三次行动后不久,隋朝国内环境恶化,隋朝力量被迫从台湾退回,从而中断了对台湾的经略。虽然如此,隋朝这些活动延续了三国时期吴国对台湾的经略,加深了海峡两岸的交往,为之后宋、元在澎湖明确治权,并以澎湖遥制台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略论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我国复合型法律人才十分缺少。如何培养更多更好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国外在这方面有许多经验可供我们借鉴,我国在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上也作出了一些探索,清华大学法学院也正在作出一些尝试。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我国法学教育如何改革才能够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认真研究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法律人才的路子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略论我国学校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法律地位问题是教育法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校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故学校法律地位问题是教育法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等其他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中介和核心,学校法律理论问题的研究直接关...  相似文献   

19.
20.
逻辑推理和法律推理的关系十分密切,法律推理是逻辑推理的一般方法在法律领域中广泛、综合的运用,逻辑推理是法律推理重要的理性工具之一。法律推理中的逻辑推理形式必须是有效的,有效的逻辑推理可以消解裁判中的任意性,避免谬误,帮助获得正当的裁判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