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费采访"又名"支票簿新闻",英文为"check-book journalism".美国杰克·尼奥纳德和乔·索茨曼对于"支票簿新闻"这一词条的界定比较随意:向消息来源付费,让他或她说出自己的故事.香港传媒评论员赵眉则称:"‘支票簿新闻'是指新闻机构主动或被动地用金钱,向包括政府公职人员,如警察、消防员、海关或医疗人员,或向商业机构或私人团体的人员,甚至包括竞争对手的人员,购买消息或通风报信,有关金钱亦即俗称‘线人(针)费'或‘针钱'.这些活动多为幕后交易,有时会涉及贿赂与贪污行为.‘支票簿新闻'也包括新闻机构用钱向新闻来源购买独家采访机会、消息或额外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2.
用事实说话"的"核心是‘说话',‘用事实'是方法".这是最传统的理解,长期以来,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规范性的内涵".但是,当我们现在再来诠释这一概念时,我们是否可以注入某些新内容呢?  相似文献   

3.
调整加速度     
刘晓昆是个性情中人,似乎总有一股永不停歇的冲劲,因此也难免有人觉得他"有点强势".在有一年的方正电子年度会议上,他别出心裁的给公司管理者都订制了一件登山服,在致辞中他说:"现在我要带领大家进行新一轮的‘攀登'了,这一轮‘攀登'会很残酷,如果大家的体力不好,内功不好,就会掉队,掉队就意味着你会在人力资源部的大本营里面等待重新分配甚至被淘汰."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的社会批判、文化批判和媒介批评理论中,意识形态理论以其强烈的批判性又被称之为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过去两个世纪内,在西方的媒介及其文化批判领域,随着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意识形态"这个概念的内涵的不同阐释,先后形成了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全球主义以及后现代学派等四种媒介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5.
陈凌 《编辑学刊》2004,(4):48-50
翻开中外两千余年的翻译史,人们不难发现,"从西方最初的‘直译'、‘意译'之争,到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到前苏联的丘科夫斯基、卡什金的有关译论;从我国古代的‘因循本旨,不加文饰'、‘依实出华'、‘五失本'、‘三不易'等,到后来的‘信达雅'、‘神似'、‘化境'说,等等,几乎都是围绕着‘怎么译'这三个字展开的".但是自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翻译研究,不再囿于狭隘的单纯的语言转换层面,而是更多地从广阔的文化层面上去审视、研究翻译,由此摆脱了"历史上翻译研究常见的经验层面而真正进入了严格意义上的理论层面".国际翻译研究领域的这一深化和进展,大大拓展了我们研究翻译的视野,先前遭到忽视的边缘领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大泛视觉传播时代,广告借助于大众传播工具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但"许多广告为迎合人们的某种意识和趣味,赤裸裸地宣扬‘享乐至上,物质至上',‘一旦拥有,别无所求',‘高贵品质,高雅享受',‘贵族风范",因此,有学者批评广告败坏了社会道德,没有发挥广告的社会文化功能.不过,同时有观点认为,广告本来就是一种营销的工具,广告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它的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7.
"影视报道"定义于电影电视的新闻片、专题片、纪录片的基本传播功能,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或"历史事件的报道",核心功能是告知事实的"报道".针对"影视报道"百年来饱受事实失实的"假面"困扰,本文在能指、所指语言结构和"媒介事件"原理语境下,拟从"影视报道‘假面'困扰源自语言能指、所指结构原理的失衡"、"影视报道‘假面'的本质是演绎‘媒介事件'"、"‘大摄影'技术语境下影视报道的‘假面'消遁与真实回归"、"‘伪记录'演绎‘艺术记录'的有限空间"四方面探寻影视报道守真品格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邢小群 《出版参考》2005,(26):25-26
郭沫若原来是尊孔的."五四"时代,"打倒孔家店"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对此,郭沫若却有不同看法.他在给宗白华的信中说:"孔子这位大天才要说他是政治家,他也有他的‘大同'底主义:要说他是哲学家,他也有他的‘泛神论'底思想;要说他是教育家,他也有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底动态的教育原则;要说他是科学家,他本是个博物学者,数理的通人;要说他是艺术家,他本是精通音乐的;要说他是文学家,便单就他文学上的功绩而言,孔子的存在,便是难推倒的:他删<诗>、<书>,笔削<春秋>,使我国古代文化有系统的存在,我看他这种事业,非是有绝伦的精力,审美的情操,艺术批评的妙腕,那是不能企冀得到的……要说孔子是个‘宗教家'、‘大教主',定要说孔子是个中国的‘罪魁'、‘盗丘',那是未免太厚诬古人而欺示来者."  相似文献   

9.
碧海一丹心     
正军旅女书画家沈一丹3月19日在太原举办了个人书画展,她将此展命名为"碧海丹心"。沈鹏老先生对此有过精彩的评价:"沈一丹君把她的书画展命名为‘碧海丹心',我感到很有意味:有色彩,有形象,把自己的名字与海军连在一起了。还有她给自己的画室题名‘沐兰轩',单看‘沐兰'便感受着兰花的幽姿,待细看,分明暗含着‘花木兰',‘木'字左旁的三滴水,既是‘沈',也有‘海'。亏她这番琢磨,中国语言文字真妙!我认为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  相似文献   

10.
一、新闻语篇的意识形态功能 意识形态这一概念自法国哲学家特拉西最早提出以来,经历了拿破仑、马克思、阿尔杜塞、葛兰西等多人的阐释,但在今天的批评话语分析中已了有新的含义.它是指社会团体所共享的而且是理所当然的一种信仰和价值观.① 批评语言学家始终专注于研究语言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认为意识形态与语言是相依相伴的,一定的意识形态总是借用一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意识形态具有语言性,而语言具有意识形态功能.  相似文献   

11.
晏东方 《青年记者》2008,(11):27-28
消息分两种,"一种是很直观简单的信息,这类信息牵涉的背景、所含的意义并不很大,但又为人们所需要,如一般的文艺消息、体育消息,我们不妨叫它‘浅新闻'或‘轻新闻',‘纯新闻'.  相似文献   

12.
对目前文摘编写规则中要求一律用第三人称的写法的规定作了分析和讨论.认为从汉语角度看,对中文摘要"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的要求往往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和前、后句衔接不顺畅的后果.至于对英文摘要一般要求使用第三人称和被动语态的情况,似乎与目前国外发展趋势不太吻合.建议对现有的有关编写文摘的国家标准作适度修改或颁布一个补充规定,放宽对人称使用等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2002年,英国学者朱利安·沃尔弗雷斯(Julian Wolfreys)出版了《21世纪批评述介》(Introducing Criticism at 21st Century)一书,该书的第12章为戴维·庞特撰写的"幽灵批评".看到这个题目使人感到有一种阴森森的诧异:有一种批评理论叫做"幽灵批评"?此前似乎还鲜有所闻.这种"幽灵批评"是一种"幽灵式"的批评,还是对"幽灵"的批评?后一种理论似乎应当属于灵魂学、精神学,或者精神现象学之类,大概不属于文学批评的范畴.属于文学批评的,大概只能是前者了.那么,什么是幽灵批评呢?  相似文献   

14.
郭萍 《传媒》2018,(13):40-42
西方学者伊格尔顿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格,它以一种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根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折中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艺术反映这个时代变化的某些方面,这种艺术模糊了'高雅'和'大众'文化之间,以及艺术和日常经验之间的界限."只要具有这种反传统理论倾向的哲学理论流派都可归于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是对"现代"的一种批判或超越.后现代主义以反传统而著称,可以说传统哲学主张什么,后现代就反其道而行之.  相似文献   

15.
一、小引潘维一篇《敢与西方展开政治观念竞争》派给思想界一个任务:"开展在意识形态领域跟西方的竞争"。为此,首先要"解构所谓‘普世’价值,说破这‘皇帝的新衣’,把一个药方应付百病的荒唐揭穿"。什么是潘维号召解构的"普世价值"和要说破的"皇帝新衣"呢?——是"如宗教般俘获民心"的"自由民主"!是"‘民主’与‘专制’两分的政治蒙昧主义"!据说,这种"民主与专制"的两分"傲慢地高踞于话语权的最顶端,解释世界上发生的几乎一  相似文献   

16.
刘巧翔 《今传媒》2009,(11):48-49
西安某都市报不久前刊发的一篇报道称,中山大学古典文献专业博士徐××近日在博客发文,批评湖北省今年高考满分作文、古体长诗<站在黄花岗陵园门口>"结构零乱,不懂换韵"、"漏洞百出","基本是‘老干体'的标语口号","如果让他评分,只能得零分";  相似文献   

17.
"我们要在税务干部中强化三种意识:第一,档案是税务部门依法治税的‘晴雨表';第二,档案是检查工作作风是否扎实的‘试金石';第三,档案是实施责任追究的‘杀手锏'."北京市怀柔区国税局局长郑怀远如是说.为了提高全局税务干部的档案意识,充分发挥档案在税务工作中的作用,郑局长畅谈了全局上下,有重点、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加强档案管理的"四结合一落实"活动.  相似文献   

18.
邓正来先生《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以下简称《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自发表以来轰动一时,引来热烈讨论.作者自陈初衷:"采用经过界定的'范式'分析概念,对中国法学中具有重要影响或者仍具有重要影响的四种不同甚或存有冲突的理论模式,即以张文显为代表的'权利本位论'、以部门法论者为主力的'法条主义'、梁治平的'法律文化论'和苏力的'本土资源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本书得出结论认为:中国法学之所以无力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法律发展提供一幅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进而无力引领中国法制/法律朝向一种可欲的方向发展,实是因为中国法学深受着一种我所谓的西方'现代化范式'的支配,而这种'范式'不仅间接地为中国法制/法律发展提供了一幅'西方法律理想图景',而且还致使中国法学论者意识不到他们所提供的并不是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19.
画中有话     
所有发达经济体都在接受当前这场危机的‘X光透视',把它们的‘骨架'和‘骨架'上的毛病暴露给大家。我们所有国家都是如此,无论是日本、美国还是欧洲国家。欧洲央行行长让-克洛德·特里谢表示,欧元区的危机是一场更广泛的、西方的危机,但他仍相信,这场危机最终将推动欧洲走向更深层次的经济整合。  相似文献   

20.
5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曾尖锐地批评:"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