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作文》2007,(3)
经典名言1.自重、自觉、自制,此三者可以引至生命的崇高境域。——丁尼生2.知道者必不自矜,知义者必不好得,知德者必不沽名。——张九成3.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7,(3)
经典名言1.激浊而扬清,废贪而立廉。——柳宗元2.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3.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子  相似文献   

3.
《新作文》2007,(3)
经典名言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2.优秀的人物,总是远离世俗,而不是罪孽的浊流里浪荡。——高尔基  相似文献   

4.
《新作文》2007,(3)
经典名言1.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李叔同2.处理关系重大的事情时,往往很容易产生的胆怯心情就会支配我们,而从这种胆怯到犹豫不决,从犹豫不决到半途而废,就只有很小的、很不明显的一步了。  相似文献   

5.
最近接连编发了两篇稿子,心中颇有感触。一篇是一位青年教师写的:《我们离天使有多远?》另一篇也是一位青年教师写的:《做研究者还是做教书匠?》  相似文献   

6.
巴金的内省     
这是内心的自省。我交朋友即使感到有负于人,即使受良心的折磨,我也不作形式上的悔过。这种痛苦超过良心的责备。但十七年中间发生了变化,自己不知从什么地方找到一种面具,戴上它用刻刀在上面刻上奇怪形状,反而以丑为美。再发展下去便是残害人类的十年,将人作狗。我受了不少折磨和屈辱。我接触了种种不能忍受的非人生活。我忍受了十的侮辱。固然我因为活下去,才积累了经验,才有机会写出它们;但我明白了一点:倘使人人都保持独立思考,不唯唯诺诺,说真话,信真理,那一切丑恶、虚假的东西一定会减少很多。活命哲学和姑息养奸不能说没有关系。以死…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在认知科学的发展历程中,以内省为代表的第一人称方法是存在争议的。一方面,内省所面临的问题是KK原则失效。从形式上看,公理4所表达的KK原则也不足以完全刻画内省。基于此,可采用通过增加时态算子对内省进行限制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内省是私人所具有的行为,不可以作为客观判断的依据,但是如果所有主体都是理性的,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内省,那么理性主体就足以完成内省。可以通过采用主体内省程度层级划分的形式对内省进行扩展,从而使主体的知识、信念与主体的认知状态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8.
先秦儒家内省的对象是君子,君子指的是国家中的掌权者或者将来有可能成为掌权者的读书人。内省的精神实质是责任意识和自我提升,其目的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统治者,它不仅关乎个人伦理,还关乎政治教化。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类似于君子中那些可能成为掌权者的读书人。立足内省这一优秀传统,从中获得对大学生个人修养的启示,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内省品质的养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的女艺术家在创作中注重内省,常常以日常生活经验、记忆、个体的身心实验,身体反应的记录为创作的内容,她们的表现了最复杂的感性冲突,也打破了传统艺术之间的简单划分,突破日常生活与高雅艺术的界限,立体呈现出后现代艺术的多元化、不拘形式的开放特征.  相似文献   

10.
“镜”之原型具有丰富且深厚的文化意味。从古代文学、哲学文本的角度透析“镜”这一意象的原型意义及其逻辑结构———人生、社会之“镜”,哲思、艺术之“镜”,其实质是内省意识。这一原型意义———“清、明、静”的意象源自质感极强的“止水”的性状。传统文化之“镜”是当代自我意识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炉中煤》这首诗,是郭沫若1920年在日本留学时写的。粗看上去,似乎是痴心少年的一首情歌罢了,因为激情似火,把自己比做了燃烧的炉中煤炭,“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还是比较新颖的。然而这首诗的副标题,却是“眷念祖国的情绪”,这就是说,诗人乃是把祖国比做了自己的爱人,恋恋深情,其实是为了故乡而燃———为江山不为美人。如果你还记得《老残游记》里把中国比做面临沉没的大船(有空不妨看看这个中国版的泰坦尼克),还记得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把中国比做衰老的母亲,记得舒婷在她的诗里说祖国呵“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人有很强的山水情怀,他们不仅借山水抒发自己的志向、心境和情怀,更用文化赋予山水以灵魂,使人们在灵动的山水之间去寻求美,去发现真理。  相似文献   

13.
一个学生问:“我们的眼睛为什么不对着长,使两只眼睛对看,可以马上看到自己的样子,不必担心牙齿上有菠菜屑,也不必担心嘴边饭屑?”这是很好的问题,很多动物的眼睛都是长在两边,至少它看的范围广,不像人类,脑后无眼,被人暗杀了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的确,诚如孔子所说,“人苦于不自知”。我们眼睛演化的目的是朝外看,“明察秋毫而不见舆薪”,看得见别人脸上的小雀斑,但是看不见自己脸上的青春痘。为此,人类发明了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但是有了镜子以后,人类就真的有了自知之明了吗?在心理学上曾有个很有趣的实验,…  相似文献   

14.
15.
《留学生》2010,(5):1-1
留学人员既拥有跨文化背景下的全球视野.又有着无法割舍的中国情怀。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韩启德对我国广大留学人员整体特点所进行的科学概括和准确描述。  相似文献   

16.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样的视点,即:潜能是每个人与生俱有的,且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有待开发的潜能,而每个人的潜能优势领域是不一样的,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谓潜能,就是尚未被开发的,没有外显化的潜在的能力,亦即是一种隐性的,没有产生实际效果的能力。本文所研究的就是关于内省智能以及如何开发这种潜在的智能使之成为现实的能力的问题。一、对内省智能的认识(一)内省智能的含义内省智能在加德纳所著的《多元智能》一书中被称为自我认识智能,也可称自知——自省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个人内…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中的"内省"不同于西方出于知性的自我反思,而是一种"德性内省"。它是个体在思考和处理自我-他人关系中对自我言行、品质、观念进行道德检视的实践活动,是与个体道德感知力、道德自觉性、理想自我等相关联的,能够提升个体道德品质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实践活动,对当代道德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承基 《课外阅读》2011,(3):193-193
感性与理性、压抑与奔放、悲观与乐观、内隐与豁达、幻想与现实,内质复杂的诗,我们可把它理解为“多元矛盾‘内省’的诗”。  相似文献   

19.
我总是努力使少年在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之后,能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应当成为一个和我现在不一样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公民的诞生》)。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中国没有本土宗教。狭隘意义上的宗教中国确乎没有。道教更多的是一种哲学,儒家更多的是一种伦理学和教育学。但我认为,山水是中国人的宗教。中国人对山水的崇拜非其他任何教派所能及。相反,其他教派都要到山水中去寻位置,找归宿。看看我们旁边的岳麓山就一目了然。这座山海拔仅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