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以“的两种虚词用法进行分析和辨别,“以“用作介词可以介绍动作、行为所用的工作或凭借的事物.“以“用作连词连接的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在时间上是一前一后的,或者后一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通常是前一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目的和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从报刊杂志上收集的实例,对日语的助数词"回"和"度"进行了比较.发现这两个词虽然意义很相似.相当汉语的"次""届"等,但在用法上并非完全一样,有些情况下可以互换,有些情况下是不可以互换的.对比分析发现,下列情况下,一般不用"度":当和接头词"第"、"全"一起使用时:数词有小数点或数词为零时;在规定的时间或期间内有规律地反复或持续的行为动作的频度;表示行为动作的连续、合计和比例时;下次的行为动作可预测时.  相似文献   

3.
"连、连连、一连"是一组意义相近的频率副词,三者的基本语义和功能相近,但又存在不少差异:"连连"只表示动作行为的反复,表示的动作频率最高,时间长度最短;"连、一连"既表示动作行为的反复,又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表示的动作频率相对较低,时间长度较长。"连连、一连"是由"连"演化出来的,其语义强度和描写性比"连"更强;在句法结构和音节搭配上,三者也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比较分析了"常常"和"通常"在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上的差异。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常常"与句子的核心成分联系非常紧密,且仅仅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频率很高,既可用于陈述过去、现在发生的事件,也可表达将来的意愿。而"通常"与动词的联系并不紧密,不用于表示动作发生的频率。"通常"不可修饰简单谓语或单音节动词,且不用于陈述将来事件的句子中。此外,"通常"还可以用于主语前,修饰整个句子。因此我们认为,"通常"是对整个事件进行描述,而并非单纯修饰动作行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左传>中引进动作行为发生或进行处所的介词短语作了全面的统计分析,发现其中的"于"绝大多数都出现,少部分可以隐省.确定动作行为真实发生的, "于"就出现,动作行为没有真实发生的, "于"就不出现.这是因为这种用法中的"于"虽然已经虚化为介词,但还保留了"到"和"到达"的意思.通过研究,为郭锡良先生"介词‘于'起源与动词虚化"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于"字在句中的省略及语译规律1.引进动作行为的方位、处所之"于"的省略及语译;2.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之"于"的省略及语译;3.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之"于"的省略及语译;4.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范围之"于"的省略及语译;5.被动句中介词"于"的省略及语译.  相似文献   

7.
动结式“V好”表示动作完成或者达到完善的地步。本文在对语料收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V和“好”的语义和语法特征的探讨,认为“V好”中的V是动词中表示动作行为的那一部分,具有[+自主]、[+持续]、[+完成]的语义特征,V表示的动作行为必须能够产生动作或者说话者心理期待的结果,V多数情况下是能够带受事、结果、对象、工具等宾语的及物动词。  相似文献   

8.
"动词+时量宾语"的歧义由其表示的语法意义所决定.而语法意义又与动词本身的语义特征以及时量有关;在结构内部,时量意义的实现必须指向动作行为的持续或者动作完成所造成状态的持续;表示动作行为的词有持续性和非持续性之分,动作造成的状态可称为遗留状态.由于重新分析",看"类动词内部应当再有进一步分类.  相似文献   

9.
郭琴 《现代语文》2007,(1):53-54
"把"是一个具有多项语义、语法特征的量词,它既可以作名量词,也可以作动量词.在作为动量词表行为、动作次数时,其语义与"次""回"大致相同,本文将对动量词"把"表行为、动作次数这一用法进行分析.本文的动量词"把"均指这一用法.  相似文献   

10.
"革命"词语泛指文革期间使用的表示与所谓的"革命"思想、意识和运动等相关的人与事物、动作行为以及性质状态等的词语。按其构成和来源分为三类,分别从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遵义方言的助词"来"其意义用法与普通话不同."来1"用于句子或先行分句末尾表过去时一动作行为发生并完成于说话之前,同时兼有"归来"的实义,有离开某地实施动作后又回到原地或向原地移动的意思."来2"用于分句或句子末尾,表示先完成某种动作、出现或实现某种情况或者到了某个时间再进行另一动作.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以"常用作介词和连词.作介词时主要作用是引介谓语动词的方式、手段、工具、对象以及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等;"以"字句可分为三大类六小类.作连词时主要作用是引出动作行为的目的."以"字还可用作构词成分.  相似文献   

13.
两周金文中"用"的词性和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字在两周金文中出现频率很高,其词性和用法均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就词性言,有动词、介词、连词三种;就用法言,"用"为动词时有"使用"义,"用"为介词时可以引进动作行为凭借的对象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用"为连词时主要表示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革"期间,有大批的旧有词语趋于或已退出现实的使用,文章按人物称谓类、事物称名类和动作行为类分别对这一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数量短语+竟+动"句式中,当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完成了时,"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小量;当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未完成时,"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大量.在"数量短语+竟+形"句式中,如果"竟"后接的形容词部分的含义为肯定正方向形容词的,则"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小量;如果"竟"后接的形容词部分的含义为否定正方向形容词或肯定负方向形容词的,则"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大量.  相似文献   

16.
围观"围脖"     
"围观"与"围脖"原本是毫不相干的两个词,但是在今天却可以组合成动宾短语,表示动作行为和对象的语义关系.这一变化的起因是"围观"与"围脖"这两个常用词在2010年分别产生了新义.  相似文献   

17.
李凌  魏来敏 《文教资料》2008,(14):33-34,19
从出现在动词后面的"给"所联系的动作行为来看,V后的"给"主要有"给予"和"允让"两种意义,本文主要考察表示"给予"意义的"给"和动词一起构成"V+给"格式中的动词的再分类.  相似文献   

18.
唐山话中的"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山话中的“着”字有与普通话不同的特殊用法:一是作为语气助词,表示“叮嘱,命令”等语气;二是作为时态助词,表示发生在近时过去的行为、动作。  相似文献   

19.
"为X起见"格式通常与"为了"一起被视作表示目的的特定标记。本文通过对"为X起见"格式的语义句法的考察,发现该格式义表达的目的与"为了"并不完全相同。这种格式义所要表达的目的是:使某人、某种抽象事物或某种动作行为处于动作发出者所希望达到的正面的、良好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20.
成都话里的"倒"和"起"是兼有实词和虚词用法的.一方面它们是趋向动词,可以作趋向补语和结果补语;另一方面它们是动态助词,可以看作一种持续标记.另外,"起"有表动作行为的完成这一独立用法.本文在口语实例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力求清楚地剖析它们的语用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