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党在这个时期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追溯这条道路的思想渊源,是党在三大前后开始把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用来指导中国进行土地革命,这也是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思想形成的时期。我们党就是通过深入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在土地革命中从幼年逐步走向成熟的。  相似文献   

2.
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中心任务是没收地主的土地与富农的多余土地,打倒地主阶级,限制富农阶级,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毛泽东在领导创建中央苏区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地探索和解决了中国土地革命的对象、任务等基本问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土地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就提出了土地革命的理论和政策,当时,受共产国际指派来中国指导革命的鲍罗廷对土地革命的认识曾有过一段曲折的经历,因而研究鲍罗廷在中国土地问题上的功过是非,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问题,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4.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能否正确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关系中国民主革命成败的一个基本问题。而土地问题能否正确解决,关键在于能否制定和执行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断地总结土地斗争的实践经验,为党制定了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从而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财经思想的理论来源中,主源是马克思主义,次源是中国传统财经思想。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经济情况的分析是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财经思想的经济基础。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财经思想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可分为萌芽阶段、初步发展阶段、进一步发展阶段和形成阶段。文章对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财经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灵魂及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今天是民族民主革命时期的著名的人民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陶行知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我们大家在这里集会隆重纪念他,是有重大的意义的。陶行知先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由教育救国走上民族民主革命道路的一个典范。二十年代前后,他抱有教育救国的思想。从大革命时期到土地革命战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经色政权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其核心内容是工农武装割据、包括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三个方面。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经成功地选择了一条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民主革命道路,表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之所以能成为正确路线的代表,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同他能广泛深入而经常地调查研究中国社会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农村的调查研究的重视,使他比别人更了解了中国的农村、农民,进而了解了中国社会。毛泽东农村调查研究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依据.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时期,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的认识偏差主要集中在两大问题上:一是将中国的农民问题混淆为小资产阶级问题;二是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区分为反帝的民族革命和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指土地革命)前后相继的两个不同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对近代中国城乡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以武装斗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土地革命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并指出近代中国城乡对立的结局是“乡村”战胜“城市”。从而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初步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开始萌芽;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毛泽东初步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走向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又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试析毛泽东的农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必须通过土地革命,发动和领导农民,开展武装斗争,方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从而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又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但由于客观上受到国际环境变化的压力,主观上急于求成,在农业和农民政策上,犯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四清”、“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左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重视贯穿于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在实践中,毛泽东组织发动农民参与革命;在理论上,毛泽东积极探索,形成了关于农民问题的系列理论。本文通过对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实践与理论的研究,认为:成长环境孕育了毛泽东重农情结;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发毛泽东的深入思考;传统文化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影响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14.
在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农民教育问题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毛泽东立足于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状况和中国农民的特点,对农民教育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深入的理论探讨。他的农民教育思想,无论是对当时还是现在的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教育,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长征是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毛泽东为这一壮举的完成做出了重大贡献,奠定了其胜利的组织基础、政治基础、军事基础和思想基础。探讨毛泽东与红军长征胜利的关系,对于弘扬长征精神,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并研究了毛泽东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对辛亥革命的阐释,认为这是毛泽东思想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时期的观点正是对早期共产党人辛亥革命观的扬弃。这一扬弃,不仅反映了毛泽东辛亥革命观的渊源流变及背后蕴含的时代背景,见证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理论探索中的突出贡献,亦充分验证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鉴于苏联斯大林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毛泽东提出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号召。探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未将这些成果真正付之于实践,相反,却重蹈了斯大林模式的覆辙,走上了一条与解放思想的初衷相背离的道路。研究这场巨大的历史悲剧,对我们今天继续解放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在深入总结剖析这场可贵探索的重大理论成果与局限的基础上,力求能揭示出导致这场悲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