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歌历史悠久,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其他一切音乐艺术的源泉。民歌按体裁的不同,通常可分为劳动号子、小调和山歌三种类型。其中,小调流传得非常广泛,也最为重要。已有的研究多限于民间小调的社会功能方面,对于其曲式结构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认为,是人们的音乐审美决定着民歌小调曲式结构的审美。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以具体谱例为依据,通过对同词同曲、异词异曲民间小调"起承转合"曲式结构的比较研究,以求梳理出民间小调曲式结构所蕴涵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台民间小调是河西地区民间音乐文化中很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歌唱艺术。该县罗城乡民间小调最能体现西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和高台民间小调的总体风貌。从歌词上看,这些小调以叙事为基本的构成元素,其复杂多样的结构形式,形成了其独特的结构美。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三个方面浅析连云港地区民间小调的基本特征:一、小调的内容涉及到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各个方面,显示其内容的丰富性。二、演唱时,可连续演唱多种小调,调式间相互转换十分灵活,施用于一般的业务伴奏者。三、小调的旋律受到周边地区民歌的影响,优美而明快,同时又被其它剧种所吸收,可塑性强。  相似文献   

4.
“荷包”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品,设计玲珑,刺绣精美,常常被昔日农村青年男女作为传递爱情的信物。由于我国各地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和风俗习惯不同,《绣荷包》小调在民间传唱过程中形成了在旋律、节奏、调式等方面韵味殊异的特点。鉴于此,笔者将传唱最为广泛的两首《绣荷包》,从音乐特点和感情处理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小调,是在民间流传较广、形式较规整的短小精悍的歌唱形式,属于民间歌曲的范畴。甘肃高台罗城乡民间小调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三类:情爱类、农事类和规劝类。这些小调大都反映了音乐作为抒情艺术的典型特征。从歌词上看,它们都以叙事为基本的构成元素。不论是细密铺叙,还是简洁叙事,都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浚县民间小调是一种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表现形式,可以被作为一种具有教育性的资源引入到本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本文中笔者立足于自身实践经验和思考,对浚县民间小调走进本地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性及方法作简要分析,期望为小学音乐教学起到一些具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湘西花灯音乐是流传于湘西的一种舞蹈性较强的民间音乐。它结构完整,旋律优美,地方色彩浓郁,深受群众欢迎。湘西花灯音乐包括龙灯、狮灯、牛灯、马灯、车灯、船灯、蚌灯、虾灯、茶灯、地故事等民间歌舞演唱中的一切小调,它是由本地山歌、摊腔、小调以及外来的既成曲调演变发展起来的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形式。现对湘西花灯音乐的形成与发展作些初步探讨。一、湘西花灯音乐的形成湘西花灯音乐同湘西许多民间音乐一样,发端于古代民间祭扫音乐。在湘西,有这样一种说法:“闪雷禾起虫,无雷天必旱。必须舞龙以求雨,跳灯以娱神……”。…  相似文献   

8.
五河小调以活泼欢快、幽默风趣的音乐风格以及充满温情的人文关怀流行于广大的淮河地区,是淮河流域汉族民歌文化的典型代表.自明代开始,五河小调开始见诸于各类记载,并得到广泛流传,在历史积淀及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艺术品质而成为汉族小调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别于其它汉语境下的小调特色.本文着眼于五河小调中的典型案例,试图通过音乐特点的分析总结其艺术品质的精华所在,并进一步阐述其在汉语境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古调式常指17世纪前流行于欧洲的民族调式。它来自民间后为教堂所采用,故又称为教会调式。中古调式的出现虽早于大小调体系,但在目前的乐理教学是以大小调体系较为主的,因此本文以大小调记谱法特征为基础,反推中古调式的调号。  相似文献   

10.
锦歌(歌仔)是漳州最古老的民间曲艺,以方言演唱,曲调朴实,内容通俗。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锦歌(歌仔)传入台湾,并与当地民间小调融合。后来,以歌仔为主要音乐,结合舞台表演产生了歌仔戏。海峡两岸戏剧界人士普遍认为,台湾歌仔戏源于漳州锦歌。  相似文献   

11.
周口关帝庙,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沙颖河北岸,被称作"周口八景之冠"同时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口关帝庙的民间音乐表演形式主要有"担经挑"和"坠子小调"等。本文以周口关帝庙的主要民间音乐表演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担经挑"、"坠子小调"等民间音乐进行深入调查,以期能对周口关帝庙庙会的音乐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为豫东地区的民间音乐研究提供可参考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秦妍妍 《考试周刊》2010,(28):43-43
《绣荷包》作为一首传统的民间小调,其分布范围很广泛,几乎遍布全中国。本文从该民歌的曲调特征、歌词风格与衬腔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了鲁南民歌《绣荷包》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临海词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海词调是盛行于当地民间的一种坐唱曲艺形式,曲调优美清雅,是一套较为完整的民间曲艺音乐艺术。临海词调又称台州词调、才子词调或仙鹤调,由南词、昆曲和当地民间小调发展而成的,是浙江省内独特的曲艺品种之一。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韵味,长期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来,《摘石榴》经历了三个发展演变阶段,四种传播方式,其经过百年的发展和传播,由一首地方小调而成为享誉全国的经典民间情歌。  相似文献   

15.
“孟姜女”调是我国流传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民间小调之一,其在闽台地区的传播与变异的过程中,与闽台民歌、戏曲相互融合、消化,成为闽台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闽南民间小调.本文通过闽台民歌“五更鼓”与“孟姜女”的渊源关系,研究其与闽台民歌和戏曲音乐相互交融中发展变异的特点,进而认识闽台音乐的文化地域特色和审美习惯.  相似文献   

16.
祁阳小调是流行祁阳一带的民歌小调,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提高,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曲艺形式。由于它产生在劳动人民的生活土壤之中,又广泛地在人民群众中传唱不息,因此保留了较多的朴实淳厚的民间特色与活泼明快的艺术风格。祁阳小调源远流长,曲目丰富,曲  相似文献   

17.
《海风阵阵愁煞人》是吸收民间小调与中国戏曲的元素创作而成,是中国歌剧《红珊瑚》中的经典曲目之一,广为流传,至今不衰。《海风阵阵愁煞人》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这一点上表现极为突出,特别是在对白的运用上更是十分出色,可以把人物性格表现得很鲜明。主要从曲式结构、音乐风格和演唱等方面对《海风阵阵愁煞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使广大爱好音乐文化、爱好演唱歌曲者能更好的学习、欣赏该曲。  相似文献   

18.
延安秧歌剧是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向民间学习,挖掘整理民间音乐再创作的艺术结晶。延安秧歌剧反应了延安革命根据地军民的真实生活,受到广大军民的广泛欢迎,并引起轰动,为民族歌剧的诞生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太谷秧歌是源于太谷民间小戏,发展于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的小调,其曲调优美、通俗易懂、短小精干、琅琅上口,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在千余年的发展中吸收了南北民间小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间小戏.现有资料很少有将太谷秧歌舞蹈元素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章通过对太谷秧歌表演剧目的反复观看、记录与总结,发现其中具有夸张幽默的情绪化舞蹈元素、朴实自然的生活化舞蹈元素、物虚情实的情境化舞蹈元素,并对太谷秧歌舞蹈元素进行梳理与分析,进而为探索太谷秧歌舞蹈元素在学术上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自十九世纪中期,在黄河三角洲这块土地上,以"秧歌腔"等民间小调为基调,吸收"凤阳歌"及其他剧种的营养,在黄河三角洲广大劳苦大众的精心培育下,孕育出了我国八大剧种之一—吕剧。此间盐垛及周边村庄的艺人们为此付出了艰辛,从唱门—坐唱—化妆演出;以"捋(驴)戏"到吕剧定名,盐垛村及周边村庄的艺人都倾注了自己的心血。本文经过认真调查访问和反复查阅资料,作了认真研究而写成的。文章列举了大量的人和事,从而证明了吕剧是黄河三角洲这块土地上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而产生的。而盐垛村及周边村庄的艺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