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王玉华 《现代语文》2009,(7):157-157
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点和难点,怀古诗作为诗歌的重要内容为出题者所青睐。但是,学生在鉴赏时经常是桃源叹无路,鉴于此,本文试图以高考语文试题中出现的以金陵(今南京)为创作背景的怀古诗为例,寻幽探秘,探究怀古诗的基本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4.
怀古咏史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它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历史故事,古人事迹,历史遗迹等的描述,借以表达作者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从而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所谓“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是也。例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就是通过对古都金陵的核心——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的描写,来寄托诗人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的。  相似文献   

5.
由历史文化名城到古代诗歌意象,“金陵”从早先的地域概念转化为具有浓郁政治文化色彩的艺术符号。“金陵”意象频繁地出现于古代诗人的怀古作品中,承栽着他们沉重的感伤情绪,寄托了他们强烈而明确的政治意识和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6.
18年前的3月26日,夜色渐渐凝重,一颗流星划过浩渺的夜空,一个璀璨的生命在这一瞬间定格为永恒。  相似文献   

7.
《快乐阅读》2008,(9):54-54
1.诸葛亮:"明天我就去江东游说孙权,与我们联合对抗曹操。"刘备深情地递给诸葛亮一大碗白米饭,说道:"去东吴路途遥远,需要体力,来,多吃点……"  相似文献   

8.
金陵有”六朝古都“之誉,历来是文人吟诵的对象。本文通过典型举例,浅要地论述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宋词中的金陵怀古主题,并分析说明了其中蕴含的意味。  相似文献   

9.
隋堤怀古     
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锦帆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那堪重问江都事,回望空悲绿树烟。【赏读】隋堤刻印着隋朝短暂的历史,记录着隋炀帝的故事。隋炀帝是历史上臭名昭彰的暴君,他用大量的兵力去修挖运河,只为便于自乙乘龙舟游历,从而激起民愤,导致隋朝只维持了短短数十年的统治便灭亡了。诗人开篇便将斥责之情表露无遗。首句中的一个"穷"、一个"复"都反映出隋炀帝的  相似文献   

10.
咏史诗与怀古诗都是涉“古”题材的诗歌,但诗论家历来都不大注意去仔细区别它们。近年始有论者对其各自特点予以辨别,但仍存在缠夹不清的地方。从它们各自的内容构成、抒情特点及创作渊源方面对其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11.
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进行叙述、描写、评价、凭吊、抒怀的诗歌,一般称为怀古咏史诗。由于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因此广义上又称为咏史诗。怀古咏史之作在魏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便已产生,到了唐代蔚然成风,出现了刘禹锡、杜牧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怀古咏史诗成了诗歌海洋中一朵耀眼的浪花。根据诗歌表现的意旨,怀古咏史诗可分成三种类型。下面就具体谈谈。  相似文献   

12.
苏轼的怀古词数量不多,但内涵丰富,包括讽咏君王、追怀隐士和感慨兴替等思想,从中可看到苏轼旷达超脱思想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3.
张鹏 《语文知识》2006,(8):34-34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历代文士凭吊赤壁的诗文多从大处起笔,晚唐诗人杜牧这首妙冠千古的《赤壁》却独出机杼,从一个细微的角度切入:诗人从容漫步江岸,或许只是想让自己心底的抑郁随江风而去,这时,他无意间看见了一柄埋在沙砾下的锈迹斑斑的断戟。诗人在看到它的刹那便有一种激越的情感涌遍全身,于是他迅速地拾起这把断戟,俯身在江边虔诚地细细洗磨。  相似文献   

14.
杜牧的诗歌包含着浓郁的怀古意识,其咏史诗最直接鲜明地体现了诗人的怀古意识。表现为三点:一是王朝更替、世事变幻之叹;二是论述了历代宫廷政变、王朝覆灭这类重大政治事件,指出帝王将相的穷奢极欲、贤愚不分是导致悲剧的主要原因,并借此对悲剧里的"红颜祸水"表示了惋惜同情;三是针对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展开议论。此外,杜牧的感怀诗、交游诗、赠别诗亦融史于诗,大量引用史事典故加强时事论证,歌颂帝王将相、前辈英雄的功勋事迹。  相似文献   

15.
苏轼、辛弃疾的怀古词一脉相承,但苏轼的怀古词内容更为自由,旷达超脱、浩怀逸气,而辛弃疾的怀古词更多表现渴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壮志,感情豪壮、炽烈、沉郁悲愤。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人生遭遇、人生抱负的不同。从对人生价值的关注到对时代价值的追随,怀古词一直是宋代文人抒发情感的重要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6.
春之怀古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  相似文献   

17.
春之怀古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掌不住了,扑哧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咏史怀古类诗歌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型,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对咏史怀古诗歌教学的要求,高中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从咏史怀古诗歌的定义,目前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歌的教学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19.
宋代金陵怀古词是自唐代金陵怀古诗之后,形成的独立文学题材。北宋金陵怀古词在抒情方式上承接唐人的审美情趣,其现实情怀以忧世为特征在词中得以确立,格调含蓄而温婉;至南宋,金陵怀古词的写作多与时局相关联,其情怀更加注重批判现实,词写强烈的个人情绪,格调因伤时愤世而愁郁沉痛。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宋代政治历史状况论述了宋代怀古词的发展历程:从北宋初柳永创制慢词怀古发展到忧时忧世、忧生优己的二分路向,周邦彦则集其大成。而南渡后由于时代刺激,主要呈现为伤感、情激、悲慨、思论四种风神。宋亡之际,则以“哀以思”的怀古之作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