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标的选取是水资源现状承载力评价的关键之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现状承载力评价指标具有不同于非喀斯特地区的特点。贵州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区,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在综合考虑喀斯特地区社会经济、生态、水资源几个方面的基础上,选取了21个影响因子。利用SPSS15.0软件对21个待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现状承载力评价指标为:人均供水量,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亩均农田灌溉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均粮食占有量,人均GDP,生态环境用水率,森林覆盖率,石漠化面积比重,污径比。  相似文献   

2.
驻马店市水资源承载力及其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昆 《天中学刊》2011,26(5):33-37
选取水资源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构建驻马店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2010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从评价结果看,驻马店市水资源承载力比较强,整体上属于良好可承载类型。选择目标规划法,利用数学模型对驻马店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量化求解,科学预测各县区2020年水资源可利用量,得出结论:随着驻马店市用水结构的调整,人口承载能力可以提高;调整水结构更能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假如生活用水比重的提高较缓慢,而生活用水总量的增长较快,则全市2020年水资源人口承载能力明显降低;从总体发展趋势看,驻马店市未来水资源承载能力呈西南强、东北弱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洞穴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以织金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喀斯特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何在旅游开发中使旅游地的环境系统免遭不可修复的损坏,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喀斯特风景名胜区面临的难题之一.旅游环境容量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之一.目前,我国针对洞穴类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尚属空白.以我国典型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织金洞景区为例,定量研究了该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可知织金洞还可进一步提高旅游开发强度.  相似文献   

4.
200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发,新农村建设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和重视的课题放到了全国人民面前.贵州地属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极差,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新农村建设更具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SWAT模型在喀斯特地区径流模拟中的实用性,以赤水河流域为例,在GIS、RS等技术的支持下,应用SWAT模型利用2000年至20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与逐月径流量数据对流域上游地区月径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率定期的决定系数R2和Nash效率系数Ens分别为0.80与0.75,验证期的决定系数R2和Nash效率系数Ens分别为0.81与0.77,模型的实用性较好,SWAT模型适用于喀斯特地区河流径流的模拟.模型结果可为流域上游水资源生态补偿、流域水资源评价、水资源管理及流域水土保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它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 ,而自然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 ,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利用 ,出现了土地退化、水土严重流失等问题。本文以板床村为例 ,在划分土地类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土地评价 ,分析了板床村土地利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如何实现土地的持续利用、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恭城模式是喀斯特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典范.20世纪80年代以前,脆弱的生态环境制约该地区的农业发展,人口增加,土地超载,使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恭城人变生态劣势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农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建筑的现代性和技术的普适性应导致众多城市地域特色消失,“地域性建筑”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喀斯特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质和地貌特征,城市建筑相应具有喀斯特环境的地域特性。通过对贵州青岩古镇传统与现代建筑的研究发现,喀斯特城镇传统建筑从类型和功能上满足了人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需求,但现代建筑的建筑风格和功能更多的是从土地利用的经济性和建筑安全等方面来满足当代人的“工具性”需求,对于“人文性”需求则考虑不多,由此也削弱了喀斯特地区城市建筑的地域特色。这就需要在喀斯特地区的建筑设计如何利用现代建筑技术来适应特殊地形、气候等条件,同时延续地域建筑文化特色,满足当代人们对建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需求。  相似文献   

9.
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建筑的现代性和技术的普适性应导致众多城市地域特色消失,"地域性建筑"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喀斯特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质和地貌特征,城市建筑相应具有喀斯特环境的地域特性。通过对贵州青岩古镇传统与现代建筑的研究发现,喀斯特城镇传统建筑从类型和功能上满足了人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需求,但现代建筑的建筑风格和功能更多的是从土地利用的经济性和建筑安全等方面来满足当代人的"工具性"需求,对于"人文性"需求则考虑不多,由此也削弱了喀斯特地区城市建筑的地域特色。这就需要在喀斯特地区的建筑设计如何利用现代建筑技术来适应特殊地形、气候等条件,同时延续地域建筑文化特色,满足当代人们对建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需求。  相似文献   

10.
据贵州省地表自然形态数据库显示 ,全省平均坡度值为 1 7.78% ,1 5度以上陡坡占 59.6 5%。全省平均海拔为 1 1 1 0m ,海拔 50 0m以下的地面仅占全省总面积的 4 .57%。全省山丘面积比重大 ,占全省总面积的92 .5% ,山间平地仅占 7.5% ,是全国惟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全省由于喀斯特面积所占比重大 ,大部分地区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不足 50 0m ,大大低于周边邻省地区。贵州是东亚喀斯特发育的中心 ,喀斯特类型复杂 ,形态齐全 ,集中分布面积大 ,其出露面积占到全省总面积的 6 1 .9%。这是一种环境承载能力低下、生态系统敏感脆弱、地形破碎崎…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湘西北喀斯特山地生态脆弱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探讨了该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 ,提出了适合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地域特征的持续农业发展五种模式和相应的对策 .  相似文献   

12.
人地关系视角下的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发生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脆弱的喀斯特生态地质环境中,人地矛盾加剧引发了大面积的西南喀斯特石漠化.西南喀斯特人地关系可归纳为农耕农牧型、矿山开采型、开山修路型、工业污染型和城镇扩张型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人地关系对于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的发生发展作用方式和作用程度有所不同,其中农耕农牧型人地关系对石漠化的作用最大.要协调人地关系控制石漠化,妥善解决农村居民生存与发展困境以缓解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压力是重点,脆弱生态环境的改良和石漠化修复技术是支撑,加强管理是保障.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严重短缺,沙尘暴肆虐不断,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民勤生态环境的治理成为摆在民勤乃至全国人民面前的难题。笔者认为水资源短缺是民勤生态环境恶化的本质,要治理民勤的生态环境条件,首先必须把民勤用水量大幅度降下来,提高对现有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在全国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环保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保护工程。用1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再用1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的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观;下个世纪中叶,在全国建立起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大部分地区做到山川秀美,江河清澈.这是一个跨世纪的壮举。本文就在这一宏伟目标中我国所存在的水资源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近年来.我国给水水质污染越来越严重,引起水资源的短缺,已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水体污染严重.对高质饮用水的需求日益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开发新净水工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承载能力就是指当地水资源能够维系在可支撑的人口、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最大规模总量,它是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出发点。本文主要论述了水资源统一管理与水资源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水资源承载能力对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中国的西南部属于喀斯特地形的主要分布地区,通过在喀斯特地区进行可持续发展试验,阐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对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作用,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恭城模式是喀斯特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典范。20世纪80年代以前,脆弱的生态环境制约该地区的农业发展,人口增加,土地超载,使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恭城人变生态劣势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农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讨论了辽宁中部地区解决水资源问题及其相应的生态环境效益问题。辽宁中部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水资源极为短缺,预计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初增加40亿立方米/年的水资源。区内局部缺水,但整体上是个内涝与盐碱严重的地区,大范围的跨流域调水将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就地开发剩余水资源,可解决近期供水问题并有利于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奖励》2005,(3):62-62
该项目针对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人类活动对水资源演化和生态环境高强度干扰的特点,从流域水循环模式、生态需水计算和预测的研究着手,提出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理论方法、基本模式和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该项目建立了西北内陆干旱区流域水资源二元演化模式,为水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质量的统一评价奠定了基础;提出了基于二元演化模式的水资源评价层次化体系,将有效降水与径流型水资源联合评价,对于干旱区流域水分-生态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具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进行水资源优化调配,解决北方,尤其是京、津、冀地区资源性缺水的21世纪重大战略工程.其对于水资源调入区,不仅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供给,而且极大地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调出区,由于汉江流域水资源量的减少,必然造成相应的一系列影响.通过剖析襄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襄阳市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提出了襄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