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一)革故鼎新传统思想中的“变革”观念,古代社会的进化史观和变法理论,指导了我国古代众多改革家的实践。他们或要促进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或要消除社会制度中种种弊端。小学五千年文明史中反映我国古代改革的课文有: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两课。 1.商鞅变法商鞅是我国古代最彻底的改革家,他不仅从思想理论上以无可反驳的历史事实压倒了甘龙、杜挚等守旧派鸹噪,而且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以大刀阔斧,又无反顾的气慨在秦国坚持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经济上“开阡陌封疆”,把土地授给农民,每户  相似文献   

2.
案例师:同学们,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迅速强大,成为战国七雄之最。但商鞅的命运却很悲惨,被惠文王以“谋反”的罪名“车裂”而死。商鞅变法是成功的,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商鞅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呢? 学生一:商鞅是成功的。因为一个人的是否成功,要看他在历史上的作为,而不是他最后的结局。商鞅最后遭遇“车裂”而死,但他的新法却得到继续  相似文献   

3.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推行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改革。商鞅变法既为秦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转型,典型地体现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关于《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这一课题,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据此,本课教学应讲清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人催生了商鞅变法?怎样的措施顺应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4.
道不拾遗     
商鞅,原名卫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他在秦孝公时任秦国的宰相,因功劳显赫而受封商地15邑,故称商鞅。为进行国家的改革,秦孝公听从了他的建议,任他为宰相。他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废除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变法令下达后,商鞅将一根3丈长的木头放在国都的南门,贴出告示说:有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赐10两黄金。但人们都以为是骗人的,无人响应。商鞅又将赏金增至50两黄金,  相似文献   

5.
<正>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①,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学界对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由他主持的变法活动,对商鞅生平特别是他在秦孝公去世之前的一段经历即"孝公欲傳商君"一事则鲜  相似文献   

6.
孟子与商鞅,是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两个最突出的代表人物;而改良与变法,则是奴隶制即将崩溃,封建制即将建立时应运而生的两条不同的路线。孟子代表儒家,提出“王天下”,即“王道”路线;而商鞅代表法家,实施的是一条“霸道”路线。商鞅认为,治国治民的基本政策应是厚贵与重刑。他主张“严刑峻法”,以  相似文献   

7.
商鞅自古驱民①在信诚,一语为重百金轻②。今人③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注释】①驱民——驱使、治理人民。②这两句有个典故:商鞅相秦孝公,准备变法,怕老百姓不相信,便在国都南门树立一根大木头,声明谁能把它搬到北门,给十金。开始大家感到奇怪,疑惑,不敢搬。于是又声明:能搬者,给五十金。这时有个人把它搬到了北门,商鞅马上给了五十金。由是大家都相信商鞅的话,相信他的变法。③今人——指大地主顽固派和道学家。【说明】宋代的大地主顽固派和道学家为了否定王安石变法,大肆鼓吹孔孟的“德  相似文献   

8.
集悲喜剧于一身的商鞅,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改革家。他的变法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赢得了历史的巨大进步。商鞅变法之所以取得成功,与其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这一特定历史条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近来读史,读到两个有意思的故事。 商鞅帮助秦孝公变法后,秦国国富民强,凭借这个功劳,商鞅很是牛了一阵子。尽管他的变法,惹恼了太子身边的一些人,然而,有秦孝公这棵大树靠着,别人再咬牙切齿,也奈何不了他。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发展上看,商轶变注不是失败了,而是成功了。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商鞅所代表的法家思想是历代统治者的治国之宝。商鞅被“五马分尸”不过是其个体生命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期末评初一历史卷,卷末有两道综合题是这样阐述的: 1.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当时,不同阶层的人对这次变法褒贬不一,后来,《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大秦帝国》使商鞅变法再次成为热门话题.秦都栎阳也成为人们闲时的谈资。商鞅在何地变法?秦都栎阳在现在何地?一般人会想起咸阳.实际上商鞅的第一次变法是在当时的秦都栎阳.第二次变法的首要法令便是迁都咸阳。秦都栎阳故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东北的古城屯、御宝屯一带。  相似文献   

13.
(一) 商鞅(约公元前三九○年——前三三八年),原名公孙鞅,战国中期卫国人。他“少好刑名之学”(《史记·商君列传》),年轻的时候,跑到魏国,在崇尚法家的魏国宰相公叔痤那里当一名家臣,研究和总结了早期法家李悝、吴起等的理论和变法经验。公元前三六一年,秦孝公下令求贤,商鞅到了秦国,得到了秦孝公的信任,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由于变法获得显著成功,当上了秦国的大良造(相当于相国兼将军),并被封为商君。因此,史书上称他为商鞅。法家后学者辑录的《商君书》,记述了他的学说。《更法》是《商君书》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14.
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而实现的,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确立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政治改革,而进行的变法。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却遭到奴隶主贵族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相似文献   

15.
想起商鞅     
公元前338年,在陕西华县,一位壮年汉子被残忍地五马分尸,施以车裂之刑。那个汉子叫商鞅。100多年之后,天下大旱,中原各国纷纷出现流民队伍,可位处关中的秦国努力抓生产,促收成,保持了秦国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秦国在天灾时的稳定得益于始自100多年前的商鞅变法。商鞅本是卫国人,但卫国为强邻所欺辱,已经衰落,有雄心大志的英雄无用武之地。秦孝公是个理想的领导者,他想让秦国从内忧外患中走出,建立春秋霸业。商鞅到了秦国得其明主,秦孝公如鱼得水。商鞅清楚,变法的成败不在知法、立法,而在执法。因此立木为信,有了“南门徙木”的试验。商鞅…  相似文献   

16.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3,(6):I0002-I0002
6.商鞅一、生平介绍商鞅(约前390—前338),战国中期政治家,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是卫国贵族,名公孙鞅,亦名卫鞅。因有功于秦,秦孝公封卫鞅于商(今陕西商州市)15邑,号为商君亦称商鞅。李悝、吴起的变法活动给予他深刻的影响,因此他少时喜读刑名之学,到了青年时期,他已经成为一个有学问有才干的人。最初,他在魏惠王的相国公孙痤手下做小官,深得公孙痤重视。公孙痤临死对魏惠  相似文献   

17.
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变法,根据地上文献和地下考古发掘资料的"二重证据"法研究,商鞅变法创建了一个以高压的社会氛围、鲜明的社会等级和快捷的上升渠道为特征的秦国社会。此次变法对秦国的主要贡献是完善了"军功爵制",提高了秦人的战斗力,但是商鞅并没有刻意打击旧贵族;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大众的生活水平也没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孙佳 《考试周刊》2009,(12):236-237
商鞅变法对战国时期的秦国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而商鞅在这次变法中的个人作用保证了变法的成功。本文试对商鞅在变法中的个人作用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9.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是战国初期秦国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同时他又是一位卓越的有建树的法学家。他“少好刑名之学”,后来在总结前人法治思想和变法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法的基本理论作了全面的论述,其中关于他的“法治”思想独具特色,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1、商鞅“法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商鞅“法治”思想的形成不是孤立偶然的,它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及其相应的哲学基础。春秋时期,铸铁的发明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工商业破土而出,民间的集市贸易也很繁荣。到了战国初期,中国进入了封建…  相似文献   

20.
师:(挂出《战国七雄图》)谁能在图上填出战国七雄名? 生:(举手填图)填完后回座。 师:你填得真快!(问大家)有问题吗? 生:没有! 师:这位同学记得真清楚! 师:(师指图生看图)地处西部的秦国进行了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也就是…… 生:(齐答)商鞅变法。 师: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哪些好处?谁能说一说? 生1:商鞅变法使秦的国力大增,军队战斗力大大加强,不仅收复失地,而且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