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7年5月上海文汇报被国民党封闭之后,我从上海文汇报驻香港特派记者变成失业者。7月间上海文汇报的同事陆续来到香港,我和上海来的同事刘火子、唐海、黄立文几乎每天都到中环香港大酒店喝下午茶。对我们来说,在这个叫做“鳄  相似文献   

2.
任美玉 《大观周刊》2012,(21):154-154
一、学困生的含义 所谓的“学困生”就是“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思想不求上进.品德水平较低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哪一个学校里都有存在,虽然他们只是极少数,但要转化他们使之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一项艰巨、细致、耐心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喀什日报》1985年7月23日头版《喀什之窗》专栏刊载杨爱君献血救产妇的新闻。报纸发行后,伽师县城一片哗然。已死去两月之久的产妇,报上居然说她“得救”了,产妇的亲属见报后,复又悲痛欲绝。当地读者立即来信提出批评。那么,产妇是怎样死而“复生”的呢?原来原稿中作者并没有交代清楚产妇是否得救,编辑想当然加上“产妇得救了”五字,造成了影响很坏的事实错误。这是一起深刻的教训!我们认为编者、作者都应从中吸取教训。错误的产生,编辑负有直接责任。编辑错就错在信笔加上“产妇得救了”五个字。尊重原稿是编辑工作的一项原则。原稿上没有的事实,编者不能搞逻辑推理,凭想当然往上添加。遇到原稿事实不清楚时,应当打电话或写信去问一下,不弄清楚就不能刊用。这是编辑工作方面的教训。作者有没有责任呢?我们认为作者也有责任。作者的责任在于没有把产妇是否得救写清楚。首先,在约三百字的原稿里,作者共用了三个“救”  相似文献   

4.
张赛 《新闻世界》2012,(7):261-262
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民族智慧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在"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大背景下,本文结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体会议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解读安徽非遗的分布与门类,剖析其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途径。本文认为,具有商品属性的非遗门类,可走生产性保护与发展之路。没有商品属性,不被社会需求的非遗则要走抢救之路。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接触到谣言。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谣言又多了一种传播途径那就是跨越地域的互联网。由于互联网传播匿名、自由和交互性强的特点,为网民提供了隐藏身份,谣言的发展无论从复制的速度和规模来看,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当网络谣言变成"新闻",其杀伤力更大。  相似文献   

6.
我原来是上海国棉六厂细纱问工人,现在在劳动报社工会生活祖做记者.我今年30岁,在国棉六厂做过11年工,在劳动报巳工作3年.解放后我做工会小组长、车间工会主席.1952年我参加上海工人政治学校第一期学习,在结业时,劳动报发展我做报社的通讯员.开始,做通讯员不会写稿子(解放前我家里贫穷,从小只进学堂讲过三年寒学),因为缺少文化.但是,劳动报对通讯员工作做得很好:报社里搞群众工作的同志,交我任务,要我反映情况;跑访织厂的记者同志和我挂钩联系.他们知道我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休息.我休息辰光他们就来找我谈,征求对报纸的意见和群众反映,了解生产上有些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龙 《新闻实践》2012,(1):17-18
杭报在线上线后,滚动新闻作为报网融合的有效载体,随之开始运行。在近三年的时间里,滚动新闻由当初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被评为浙江新闻名专栏,我们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作为一名滚动新闻记者,我既是杭州日报的记者,同时也是杭报在线的记者。我结合自身的实践,试着回答经常听到的一个问题:“报网之间你们到底是怎么互动的、怎么滚动的?”  相似文献   

8.
在遭遇暴力拆迁之后,他们踏上了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的维权之路。尽管时有不顺利,但他们相信,“一件不可能的事,做的人多了,就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相似文献   

9.
档案,仅保存于库房之内,是一种“睡资料”,其价值、其作用都处于一种休眠状态.而我们管理档案的目的在于提供利用档案信息,为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服务,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不断挖掘档案信息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档案利用服务效率,将档案资料转化成可供各方面利用的“活字典”.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档案部门得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10.
整理“投稿档案”,无意中翻到几页过去的“槁约”,翻看一遍,很令我感动,有感而发,写下这篇短文。那些“稿约”,用词贴切,态度真诚,没有一点做作与虚伪,没有一点“老板”样子,没有一点板着脸说话的味道。“稿约”又称为“投稿指南”。说是“指南”真是名符其实,要啥有啥。它不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第一代80后大学生毕业了,广州电视台也像国内其他新闻单位一样,接收了第一批80后新闻从业人员。五年之后,部门里80后一代,已经超过了半数,尤其是一线采访记者,已经担负起主要的新闻采播工作。比如今年年初,春运新闻采访,到粤北京珠高速公路韶关段报道冰冻天气公路交通受阻的六名记者中,有五名是80后,其中三名记者,入台工作不到一年。  相似文献   

12.
中印关系是亚洲安全木桶中重要的板块。因此,与发展的“硬道理”相比,历史的恩怨显然不应成为中印关系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怎样“引导人”?史占旗一个时期以来,有关明星的报道成为某些报纸宣传的重头戏。秘闻、隐私铺满纸,文字、图片一起上,热热闹闹,熙熙攘攘。当然,明星的奋斗生活、艺术成就,不是不可以宣传,但有的记者和报纸,却热衷于渲染明星的个人生活和婚恋。甚至有的对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叶萍 《中国编辑》2005,(5):57-59
做过中小学老师的人,对名称一般为“××(当地省区名)教育”的教育期刊,可能都不会感到陌生。此类刊物通常每省一本,隶属于省教育厅(省教委),其主要目的是为省域教育系统官方代言,便于地方教育工作者交流经验。这就是本文所定义的“教育行业期刊”。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然而,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龙冈镇新冈村因受到化工污染,原来水草青美的新村变成了可怕的“癌症村”。这表明了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和谐社会任重而又道远,《环境保护法》在某些地方得不到很好的执行,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相似文献   

16.
“出售与回购,都是市场的选择”中国人最熟悉的“茉莉花”歌曲幽幽响起,古都京城的胡同里,一群拉二胡、听京曲的老人,一个普通家庭在有滋有味地啜饮品茗,一阵声音传来:“北方的味,熟悉的香--‘京华’茉莉花茶”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所谓"公民记者"的时代,我们为什么写新闻?新闻若只是传递信息,那么,记者与一个同样可以传递信息的非记者何异?又与一部足以全息摄像的机器何异?人不是机器,因而,新闻也应该充满人的思考、人的温度.名记者郭玲春特别强调新闻写作中的那个"我",甚至于"常常不加掩饰地表露自己的倾向.有时按捺不住,会直白地呼叫、张扬我的观点."①今天,很多新闻难以打动人、震撼人,原因无他,就是来自记者作为认知主体的"我"不够强大、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18.
对一些心里有话而谈不出或者不愿谈的人,人们称作“闷葫芦”,这对新闻采访者来讲,是极头疼的对象。怎样才能打开“闷葫芦”呢?我们在采访实践中有这样一些体会。充分准备反复启发这些“闷葫芦”往往因为表达能力差,思想有顾虑,或有其它原因而影响同记者的交谈,有的干脆不愿见记者。对于这样的采访对象,马上同他面谈效果往往不理想,甚至会使采访时间白白消耗掉。这就需要采访者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了解外围情况,再同主要报道对象接触。准备工作,包括翻阅他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现在不少通讯员对“一稿多投”说法不一,有人赞同,有人否定。“一稿多投”的现象很多。请问:究竟“一稿多投”对不对?什么样的稿件可以“一稿多投”,什么稿件不能“一稿多投”? 湖北襄樊市 戴幼南 戴幼南同志: 凡稿件不允许一稿多投,这是新闻单位和书刊出版部门的规定。“一稿多投”的做法违犯了这个规定,很显然是不对的。但是,现在经常发生“一稿多投”的现象,有的同志搞“一稿多投”,是存有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心理,有的通讯员在来稿中还把自己某篇稿件被多家  相似文献   

20.
《上海证券报》1996年1月3日第九版刊登了同向荣的文章,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在合作的过程中,提高广播信息的深度和质量。”这是一个病句。质量可以提高,深度则无法提高。深度,深浅的程度;向下或向里的距离。比喻义为(工作、认识)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比如:对这个问题大家理解的深度不一致。也比喻为事物向更高阶段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