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将陇山以西的居民称为西戎民族集团,说它是游牧民族。实际上问题比较复杂,这一地区在古代除广大的土著外,尚有三皇等族及五帝之族,还有苗及北狄等族。这些氏族或部落先民皆为定居农耕之族。黄帝时期戎族(土著)中的一部分称羌,戎与羌在夏代转为半耕半牧民族;华夏结合戎族的一部分,则一直定居农耕,至夏末称氐族。商代时期,甘肃武威以西的羌族、兰州以西和青海湖以东的戎族,由半耕半牧转为游牧民族;居于兰州以东的氐族仍为定居农耕民族,交错相居的戎族、羌族则为游牧民族。西周见于记载的是不同称谓的戎族,几乎不见羌、氐,是皆以强盛的“西戎”统称之故。商末嬴姓方国余民被逐于“西垂”(今甘肃天水)后,沦为戎地的半耕半牧民族。周懿王时期,迁秦遗民大骆与子“非子”族于西犬丘(今甘肃礼县),与同族先民相聚。周孝王时期,非子邑之秦,成为附庸国,揭开了陇右历史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女娲与伏羲、神农并称"三皇",其事迹与传说反映了原始时代我国上古先民的真实生活与精神风貌。从文字学角度考察,女娲之名源自上古生殖崇拜基础上的杀母祭神和祖骨崇拜。从古文献考察,女娲与伏羲同为中华民族的创世英雄。女娲化育万物、抟黄土造人、与伏羲成婚繁衍人类等事迹,则证明她还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女娲正姓氏、置婚姻、通行媒,因而她又是中华民族的生育之神和高禖之神。由此可见,女娲事迹与神话传说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是尚待开发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象祠记》一文在阳明心学体系中的地位,认为其反映了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构建心学体系初期的思想,可视为后来“致良知”说问世的前奏。《象祠记》中“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提出是对孟子“性善论”的发展,“化”是灵魂,且有“主体之化”与“客体之化”的不同疏解。其“爱屋及乌”说、“舜善用人”说、“舜善化人”说及“人性本善”说,基本存在于道德认知的层面。《象祠记》中所反映的祭象的精神实质,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的意义世界的层面,通过对与宗教相关不同角度的分析,提示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这其实也是祭象背后深藏着的真实意蕴。  相似文献   

4.
在浩茫的宇宙中,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一颗小小的行星,但对于“地球人”来说,她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给人类展现了缤纷丽彩的世界,衍化、繁育、生长出众多的国家、神奇的景观、历史悠久而又各具特色的城市。世界美丽而壮阔,孕育着诗情、诗思与诗美。1997年,一生追求真、善、美的诗人王一批飞遍了我们的地球世界,他洋溢着“星马旅情”,实现了“佛国神游”,“飞越欧罗巴”,“踏足俄罗斯”,“穿梭北美洲”,在紧张繁忙的旅游生活中,挥笔写下了132首诗歌,展现出一个又一个缤纷丽彩的“诗世界”。在《<王一桃诗世界>咱序》中,诗人…  相似文献   

5.
陇城镇位于甘肃省秦安县城东45公里的清水河(古名略阳川水)流域,地域开阔,气候宜人,有源自陇山的略阳川水经略阳城(古名龙城)、略阳道古城北,东向西流。相传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就诞生在这里。距今约8000年前的大地湾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陇城是远古文明的源头,又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娲皇故里”之称。明《秦安志》记载:“凉州故古今以陇为关焉,其山当陇城之北,有女娲庙,建于汉以前。娲皇成纪人也,故陇得而祀焉,今庙存而祀废矣。”陇城是古成纪的中心地带,相传女娲生于风谷,长于风台,葬…  相似文献   

6.
玁狁之侵是周王室北部最大的边患危机,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时代,征伐和反击玁狁便成为西周政治生活的主题之一。双方交战的时间贯穿于西周,以厉、宣时期最甚;地点在泾水、洛水流域和晋南地区。  相似文献   

7.
陇城自古为陇上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也是传说中女娲崇拜的发源地,素有"娲皇故里"之称。女娲崇拜在这里流传了两千多年,其民俗文化亦形成自己的特色。古代陇城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对民间女娲崇拜形成有重要影响。如何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强烈的现代意识推进女娲文化研究,是学界同仁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女娲神话是中国最古老的神话之一,女娲人首蛇躯,既是伟大的始祖母,又是造人、补天的大英雄,集神格、人格于一身。有唐一代,文人们频频以女娲神话入诗文,经过不断地改造与移位,女娲形象日益丰满,女娲神话也渐渐步入了文学化的正轨,成为了重要的文学意象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国之大事有二:一为战争,二为祭祀.《左传》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将祭祀与战争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礼记·祭统》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唐史学会武则天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七日在陕西省咸阳市召开。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文物、考古、出版单位的代表五十余人参加了会议。现将这次专题学术讨论会综述如下。一、武则天研究的回顾千余年来,人们对武则天发表过各种评论。有唐一代,基本上是肯定的。如崔融撰哀册文,说她“从宜称制”,“仗义当责”,“英才远略,鸿业大勋”。中宗、睿宗定她的谥号为“则天大圣皇帝”“天后圣帝”。唐朝国史中,她一直以帝王的身份被列入本纪。安史乱后,女祸误国论渐兴,对武则天的非难稍多,但论者仍承认她“内辅时政,厥功茂矣”。宋元以后,随着理学的日益兴盛,文人儒士斥责她废唐称帝,骂她阴鸷好  相似文献   

11.
伏羲女娲神话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伏羲和女娲的神话 ,自 194 2年闻一多发表《伏羲考》奠定了以后 6 0年图腾论解释的基本思路。“图腾”在人类学上本来就是一个泛化的概念 ,用它解释中国文化更是方凿圆枘 ,中国神话理应从中国历史文化因素的综合中求得解释。伏羲、女娲都是战国文献中新出现的人物 ,没有任何记载可以证明他们的故事传自史前社会。伏羲、女娲和洪水神话是大禹治水的派生或翻版。西南少数民族关于羲娲兄妹相婚再造人类的故事并非所谓血缘婚残余 ,而是在道教传播中“种民”之说的神话表述  相似文献   

12.
唐代,伍子胥信仰在江南地区十分盛行,伍子胥庙作为淫祠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地方祠祭之一,并在历次禁毁淫祠运动中被保留下来。至唐末,子胥庙获国家敕为“吴安王”,正式进入国家祭祀系统。官员在伍子胥庙历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分别是参与者、改革者和清除者。有唐一代,面对地方祠祀,地方官员多扮演第一、二类角色。  相似文献   

13.
《长恨歌》写于唐元和元年(公元八○六年),距发生“安史之乱”的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已经相隔50年了。诗的题目叫《长恨歌》,内容也确实是围绕着长恨来写的。这“长恨”当然是指唐玄宗李隆基与他的宠妃杨玉环之间的那种生死相思,永无见期而言的。 诗的前半部分写的是一出闹剧。唐明皇在骊山华清宫迷恋杨贵妃,贪色误国,过着穷奢极欲,乐而忘忧的糜烂生活。杨氏兄妹以色邀宠,弄权乱政,以致引起“安史之乱”,果真引出了国家倾覆,生灵涂炭的结果。 诗的后半部分转为悲剧。它用大量的笔墨写西逃成都,写马嵬坡兵变缢死杨贵妃时玄宗的不忍和依恋;写入蜀后他的悲伤和思念,以及战乱平定,回京路过马嵬坡时君臣相顾流泪;又写他回到京城后,  相似文献   

14.
院子的四周围着一圈房子。院子里有一只母鸡和十一只小鸡。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在它们周围跑着,跳着。母鸡咕咕地叫起来,惊恐地展开翅膀来保护她的一窝孩子。这时小姑娘的爸爸走来了,责备了她几句。晚上,四周一片静寂。那个小姑娘又跑出来了。她偷偷地走向鸡窝,把门拉开,钻进母鸡和小鸡群中去。母鸡和小鸡大声狂叫,向四边乱飞。小姑娘在它们后面追赶着。这时她爸爸走过来,抓着她的手臂,问她干什么。小姑娘垂下头,蓝色的眼睛里亮着大颗的泪珠。“怎么啦?”爸爸问。她哭起来,“我想进去亲一下母鸡呀,”她说,“我想请求她原谅我,因为我昨天惊动了…  相似文献   

15.
伏羲、女娲图像是渭河上游彩陶纹饰、造型的重要母题之一,渭河上游地区彩陶在大地湾、西山坪、马家窑、冯家坪遗址中均有出土,包括独立女娲形象造型、龙纹图腾、合体的伏羲女娲图像等,出土数量较多、造型独特。虽然年代不同,但龙图像、女娲图像、伏羲女娲图像的造型样式却是一脉相承的,嬗变痕迹明显可见。这些出土的伏羲女娲图像体现了相同的外在形式与精神内涵,说明渭河流域是伏羲、女娲神话传说的发源地之一;从中隐约可以看到伏羲、女娲原始信仰之传播过程。作为华夏文明的本源和民族文化的母体,伏羲女娲神话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安徽马鞍山地区,有一位乡间女子名叫金淑姿,她出身大户人家,性格活泼,思想开放,自小与表哥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们十四岁开始通信,十八岁订婚,二十二岁结婚。金女士酷爱读书,写得一手地道的白话文,文从字顺,圆转流畅,而且墨走龙蛇,援笔立就,以至父兄姊妹称她为“女谪仙”,丈夫推她是“老于文章的能手”,称赞她的信“庄谐互出,甘苦备致,九炼成钢,光辉照人。”然而,人世间的事往往悲多欢少,绚丽的爱情之花结出的往往却是苦涩之果,“才如江海命如丝”的古例不幸为她所蹈。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巫性、诗性和女性三者之间就存在着一而三、三而一的同源关系,世纪之交在成都诗坛出现的“女巫文化圈”印证了这一点。身为“女巫圈”的一员,“非非”诗派的女诗人小安创造了“幻听”的诗学法则,带领读者在混乱的声音丛林中寻找着居于内心深处的宁静。小安的诗歌通过调用动物语言的力量,使得“书写之物”发生位移;在“摆弄”碎片的占卜过程中,以拼贴画的技术手法展示了诗思的流动性和想象力的自由。小安以她的天真和童心重新诠释了古老神秘的巫术仪式,赋予日常生活以游戏的意义,实现了“诗性”对“巫性”的游戏性回返。在普遍推重严肃理性诗思的中国诗坛,这种独特的巫术式写作自有别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九天玄女是我国道教之女神,她与宋江故事的联系的原因之一,是有共同的泰山文化背景。这一形象在《水浒传》中虽然描写不是很多,但在全书“天人合一”的结构布局与情节发展上,为“天命”之象征,宋江之保护神与导师,作者之代言,堪称思想与艺术关键中之关键。其意义则加强了全书的道教色彩,体现了作者化“盗”为“良”的淑世意图,显示了《水浒传》成书资料有更复杂的来源,其在“天人合一”故事框架作为“天”的代表人物,开章回小说中这类人物设置与描写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在王安忆的小说中,为我们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情与爱,“精神恋爱”便是其中之一,所谓精神恋爱是指两性间只有神交而无肉体结合的一种能让人得以升华的“纯爱情”.在《弟兄们》、《神圣祭坛》中王安忆专门探讨了这种精神恋爱,并宣判了其死刑.而在《乌托邦诗篇》里,她又以一种异性之间似父女似师徒似兄妹类似于爱情又不同于爱情的精神之爱-她称之为“怀念”的别一样情怀来复活了己被她一度否定的精神恋爱,这可以说是她关于两性精神恋爱的一种理想.  相似文献   

20.
吴珏  薛晟 《阅读》2023,(79):42-43
<正>善耕实验小学校是苏州市区的一所百年名校,前身为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的长洲县官立高等小学堂。创办人为晚清人章式之。1930年,第五任校长韩秉直提出以“善”“耕”二字为校名。2009年8月迁址至平江新城新校区,更名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校至今。历年来,学校勤耕于一脉传承却又历久弥新的“善耕”之路上,腾跃着百年老校昂扬不止的蓬勃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