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丙及其“八千卷宗楼”文图(南京图书馆)我国近代公认的四大藏书家及其藏书楼,即浙江归安陆心源的“宋楼”、山东聊城杨绍和的“海源阁”、浙江杭州丁丙的“八千卷楼”、江苏常熟瞿镛的“铁琴铜剑楼”。其中丁丙的“八千卷楼”驰名国内外,为四大家藏书楼之首。190...  相似文献   

2.
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与浙江归安陆心源的“皕宋楼”、杭州丁丙的“八千卷楼”及山东聊城的“海源阁”,为晚清时全国有名的四大藏书楼。  相似文献   

3.
河北电台经济频道北方快车晨光号“建楼读报”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栏目,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这个栏目所涉及到的不光有新闻事实,更有对这些新闻事实的评述。在“观点”、“思想”、“理论”已成为新闻本身的今天,这个栏目的思维与判断更凸显出教育听众、启发听众的巨大作用。下面就近来收听“建楼读报”的感受略谈如下:  相似文献   

4.
“八千卷楼”是晚清四大著名私人藏书楼之一,仿文澜阁款式建造。但至今踪迹全无,令人遗憾。本文考证了“八千卷楼”的具体位置和存在时间,以供参考。同时,借此引起人们对藏书楼这样的文化遗产的重视,以便挖掘出更多的文化遗产,丰富浙江私人藏书楼史料和杭州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巍峙黄河第一楼①,势穷千里镇长流。金城关侧涛声引 ,白塔山巅客影浮。崇阁疑飞天外矗 ,宏碑喜拓望中留。艺林珍聚开新境 ,同际明时作胜游。其二飞阁凌空势共摩 ,名追草圣仰嵯峨。精摹翠墨风神远 ,妙擅银钩兴会多。绿荫千层留白塔 ,金汤万里泻黄河。应欣陇上人义萃 ,揽胜何妨发浩歌! ①碑林主体建筑上有巨匾 ,题“黄河第一楼”。“黄河第一楼”——兰州碑林落成喜赋@陈乐道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都在干着泥瓦匠的活,有人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说在垒墙,第二个说在挣钱,第三个说在建楼。他们虽然干的是同一种工作.却有着不同的动机.反映出他们不同的从业观。仔细想来,认为是在“垒墙”和“挣钱”的两虽略有差别.但基本上都属于把工作仅仅当成生存的手段来对待的一类:而持“建楼”态度则是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去做。  相似文献   

7.
韦正兰 《大观周刊》2012,(47):220-220
“者楼模式:指转变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要求,持之以恒地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在者楼河流域种植蔬菜,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法和机制。”经过20余年的探索,册亨形成远近闻名菜——菜——稻 “者楼模式”,开启了册亨早熟蔬菜种植业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八下卷楼”是晚清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此楼建于1888年,在晚清杭州盛极一时,对杭州历史文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演员宋丹丹的一条微博“潘总,我就是个演员没多少钱,我请你喝拉菲,别再盖楼了,真的,求你了”,在微博上不胫而走,顷刻间盖起一座高耸入云的“微博之楼”,甚至很快就从微博“盖”到了纸媒上。这个“潘总”当然也是盖楼的——大名鼎鼎的潘石屹,人称老潘,1963年11月出生在甘肃天水,在“黄土高坡”农村上小学、中学。  相似文献   

10.
到过新加坡的人,除了游览美丽的圣淘沙、飞禽公园之外,总少不了要去逛书城。曾几何时,书城易名为“百胜楼”了。缘何要改?改名的奥秘在于,新加坡有70%是华人,他们多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影响,知道有句歇后语叫做“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书音谐“输”。有人逛了一趟书城,虽然买到可心的书,可回家“筑方阵”输了几盘,生意场上输了一单,便疑心是逛“书城”沾上了“输”字,心里便布下了阴霾。据说还有人投诉报端,建议改名。书城的经营者也认为言之有理,经过一番思量之后,索性来个反其意而用之,于是就有了“百胜楼”的招牌。  相似文献   

11.
罗乐 《大观周刊》2012,(6):38-38
纵观国内外,高校冠名现象与争议并存久矣。日前,清华“真维斯楼”事件又将“高校冠名”这一话题推至风口浪尖。对此,一方面,有人认为“冠名”之举商业化气息过于浓厚,与大学自身的气质极不相符;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高校冠名"之举无可非议,不仅可为高校发展教育事业提供资助,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形象,从而达到校企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洗楼"     
“洗楼” ,望文生义 ,极易使人联想到清洗楼体玻璃幕墙之类的新兴服务行业 ,其实是指发行人员到居民楼中挨门逐户征订报纸。“地毯式轰炸” ,太玄 ;“敲门式征订” ,太实。而借“洗楼”喻之 ,生动形象 ,简洁明快。“洗楼”式征订源于成都 ,乃市场竞争产物 ,后被报业同行“克隆” ,广泛采用 ,屡试不爽。余一日午睡即成 ,忽有剥啄之声入耳 ,细询方知系办公楼内一家晚报 ,遣人打上门来。只因路径不熟 ,“大水冲了龙王庙”。“洗楼”式征订力度之大、波及范围之广 ,于此可见一斑。“洗楼”@陈长林  相似文献   

13.
住在21楼     
潘璇  陈谊花 《大观周刊》2006,(21):I0013-I0013
一个单身的男人,爱上住在城市高层的感觉。“阳光A版”,原本就是这座城市的一座“著名”建筑,而这个叫张亚林的男人将自己的第一空间安置在了它的最顶层——21楼。  相似文献   

14.
韬奋楼     
这幢雄伟壮丽的古楼,耸立在华东政法学院校园内。它建造于1897年,原为圣约翰大学的“怀施堂”。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邹韬奋同志于1919~1921年曾在这幢楼里学习。为了纪念邹韬奋同志,1951年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将“怀施堂”改名为“韬奋楼”。这幢百年古楼曾一度失修,在十年动乱中又遭到严重破坏,就连“韬奋楼”三个字也被搞得无影无踪。现已修复。原司法部部长、华东政法学院第一任院长魏文伯同志重新题了“韬奋楼”三个字。邹韬奋同志与世长辞已40载,这座楼作为纪念文物,时刻激励着后人。  相似文献   

15.
重访五桂楼     
出余姚城南25公里,车行约1小时,便到达四明山重镇梁弄。这里是浙东人民抗日根据地,也是历史文化名镇。离梁弄街不远的洞门里,有被誉称“楹书之富甲越中”的五桂楼。 (一) 1964年6月,我在余姚调查文物时,曾首次登上五桂楼。书楼座北朝南三开间,是一幢两层木结  相似文献   

16.
近日,省总工会主办的全省“劳模宣传月”暨“走近最美劳动者”记者行采访活动启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田喜荣为“走近最美劳动者”记者团授旗。“劳模宣传月”活动包括“推进发展做表率,富民强省建新功”劳模服务社会“四送(送文化、送医疗、送法律、送技术)”活动、“十百千”劳模宣传活动、“走近最美劳动者”记者行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私家藏书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到了近代,以霍、杨、丁、陆“四大家”为巨,声名显赫。在四大家之外,还有众多谓之“小藏家”的,他们不显山,不露水,看似普通却藏龙卧虎,所藏之书不乏孤本珍本,常熟赵氏旧山楼就是其中之一。它规模虽小,但所藏精粹颇多,一些名家手写稿本都是海内孤本,还有不少旧抄本也都是十分稀见的。不过,旧山楼并不为时人所知,其藏书秘不示人,当年叶昌炽造访旧山楼,未遇主人,没能见到所藏珍本秘算,因而对其不了解,故称其为“小藏家”。(叶昌炽《藏书纪事诗》七)吴晗先生所撰《江苏藏书家小史》一文中…  相似文献   

18.
以牺牲节假日和个人休息时间为代价,没日没夜地干活儿——如今,昔日人们脑海中劳动模范的社会形象。正在大规模地移植到城市中的常人身上。他们的工作强度,大大超出了常规的“敬业”标准,比起传统意义上的“劳模”,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9.
南京国民政府办公楼在初建时,图纸上注明是“文书局办公楼”。明明是为国民政府主席建造的办公楼,而为何要用“文书局”这个名称呢?熟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性格的人都知道,这就是林森的低调处事方式,不事张扬,大事化小而已。1936年1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及官员们相继搬入后,再用此名称明显不妥,于是才称为“主席办公楼”,或“国民政府办公楼”。1948年5月总统“选举”后,该楼就改称为“总统府办公楼”。至于“子超楼”的称呼,那是1943年8月林森在重庆遇车祸逝世后,为了纪念他,各地陆续将一些地名、路名以林森或他的字“子超”来命名,如福建有“林森县”,重庆、南京、台北有“林森路”。  相似文献   

20.
2003年9月11日,新华社发出一条醒目的消息:被称为温州“腐败楼”的中银大厦将以定向爆破的方式“了却残生”。届时,这座6年来被当地群众关注的烂尾楼,将随着隆隆的爆炸声“寿终正寝”。想不到两个月过去了,炸楼仍不见动静。可不,建楼容易炸楼难。这是一座“中国爆破第一高楼”,难度可想而知。一家似乎被认定胜券在握的企业因独享其成且承爆条件不达标而被淘汰出局。现在,炸楼工作真正开始浮出水面。记者从温州有关方面获悉,温州市政府决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爆炸这座“中国腐败第一楼”。2003年11月20日,全国有7家能承担爆破的特殊企业报名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