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例片段】《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师:我们:大家来品味文中四处人物语言描写的句子。老师认:勾,这四处最能体现人物的思想情感。老师发现.其中有一处“日”字前用了一个修饰语“大惊”.表现出了鲁肃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态。请问:鲁肃为什么会“大惊”?  相似文献   

2.
[教学片段]师:文中有四处语气描写的句子。老师认为.这四处语言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的思想情感、个性特点。而我们发现.其中有一处“曰”字前用了一个修饰语“大惊”.表现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4.
《孙权劝学》讲述的是吴王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人文教育价值。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教学时要学生理解"劝"在文中的具体表现,并品味人物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刘琼 《教学随笔》2016,(5):154-155
本文对《孙权劝学》进行了教案分析,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认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孙权劝学》进行了教案分析,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认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孙权劝学》以对话描写为主。简短的几句话,就使人物说话的口吻、神态和心理跃然纸上,引入深思。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教材简析:《孙权劝学》一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主要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文章记事简练。  相似文献   

9.
本文做了《孙权劝学》创新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并且受到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本多晦涩难懂,教学任重而道远,初一的文言文教学绝不能等同于初三文言文归纳复习。怎样在低年级教学中贯彻郭思乐教授的"以生为本"教学理念?诵读无疑是最切实可行的方法:以读明意,以读悟情,以读品味。唯有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关注学生认知特点和学情,才真正可以开源发流,使学生获得主动活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孙权劝学》是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主要写了孙权、鲁肃、吕蒙三个人物的对话,全文只有119个字,却言简意丰,传神生动地塑造了三个神态各异的艺术形象。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没有拘泥于课文蒯读提示中的“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这一点,而是创造性地在教学目标中将此改成了“想想三个人物形象对我们各有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12.
胡晓静 《成才之路》2011,(18):92-I0021
《孙权劝学》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古代小说。初看故事情节简单,平白如话,但是要真正品出其中的滋味,需要一番咀嚼,挖掘和领悟。  相似文献   

13.
王君执教的《孙权劝学》有三大亮点.一是在"教什么"上聚焦文化,指向生活,敏锐地捕捉到《孙权劝学》中孙权善"劝"的特点,提炼出有效沟通这一教学主题,通过小群文阅读、聚焦式阅读、针对性阅读等方式,让课堂教学有了深度和广度;二是在"怎么教"上营造学习母语的环境,通过教学场的穿越,解决了文言文教学的最大问题——"去陌生化",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实现了发展语言和应用语言的穿越,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三是教学呈现灵动如水,主要表现在通过小群文阅读的形式"用教材教",使课堂教学抵达了语文的内核和生活的本源,以及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掌控上.  相似文献   

14.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入门之径,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法宝。本文阐述了诵读的含义及其在文言学习中的作用,结合课堂改革背景,以《孙权劝学》为例设计"四读"课文,为诵读课堂提供三大教学策略:敢于"放"——以读促学、适时"收"——以评促读、"多"与"少"——七分研学,三分后教。一、朗读?朗诵?诵读!关于"诵读",《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讽,诵亦可云读,而读之义下止于讽、诵。讽诵止得其文辞,读乃得其义蕴。"[1]"读"不仅是一种口头表达方式,还包括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英国学者培根有一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知识可以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三国时期活捉关羽的吕蒙就是一例。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吕蒙读书的一篇文章《孙权劝学》。  相似文献   

16.
有幸为大家讲授了七年级下册文言篇目《孙权劝学》一课,现就本人在上这堂课的教学构想、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的感受.谈谈自己对文言文教学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教者要善于从教材中发掘具有创新因素的讨论题,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现以《孙权劝学》为例,试谈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8.
节奏为先,提高学生合唱能力;鉴赏为主,建立学生合唱意识;歌曲为梁,培养学生合唱情感三个方面对合唱教学作了探索,不仅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而且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9.
刘刚 《学语文》2014,(5):23-24
《孙权劝学》是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短小精练意韵悠长,看似简单其实包涵深意,具有多角度思考和拓展的空间。无论是从读书学习、开卷有益还是从劝说方式、发展眼光等方面皆有值得挖掘的地方。所以,语文老师们爱选此课,也爱上此课。只是很多节公开课和示范课听下来,笔者却感觉到很多语文老师并没有抓住此课教学的要义,也没有引领学生在思维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跃进。笔者借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以生为本”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现代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新时期高校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坚持“以生为本”。在《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实践中,贯彻“以生为本”是高校“两课”教学的重大改革。本文主要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概论》“以人为本”的特征和在教学中转化为“以生为本”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