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衡派"与新文化运动者们的争论实际上是西学与西学的一场争论,他们的思想来源都来自于欧洲.关键是"学衡派"的主要成员主张要从西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内在性,以传统文化弥补西方文化的功利性,弘扬中国文化的美学特质,所以他们提出了"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他们强调对西方学说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然后慎重择取.在一定程度上说,"学衡派"具有更健全的中西文化观.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编纂于18世纪后期,当时西学进入中国已有两个世纪之久,西学文献在中国已具备相当的规模,然而被称作"全书"的《四库全书》仅收录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并且以科技著作居多。作为整部丛书的目录和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直观地体现了当时官方及主流学者的学术态度,当然也包括他们的西学观。这种西学观,是在诸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而这些存在于学术背后的因素,无论在何时,都对学术的发展发生着具有影响性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在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过程中,围绕激进与保守、改良与革命和思想与学术等重大问题展开过热烈争论,这些争论对推动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概而言之,激进与保守争论的主要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激进与保守究竟谁占主导地位、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关系和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的问题;改良与革命争论的主要是如何认识和评价改良和革命的历史作用和地位的问题;思想与学术争论的主要是什么是学术、什么是中国现代学术和思想与学术的关系的问题。反思这样争论存在着非历史主义现象严重、盲目创新和评价标准错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观察晚清长江流域学术流变,国学保存会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个案。国学保存会在维新势力着力推动引进西学实现中国学术近代化的情境下,另辟蹊径,通过倡导古学复兴,借鉴新知反省和颠覆渐趋萎缩的旧式传统学术,再造新式国学,着力从中国传统内部推进学术近代化。无论其直接动机和最终成绩如何,这一努力在中国学术转型过程中,无疑具有范式多样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洋务思潮重要内容的“中体西用”论,对近代乃至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体西用论与“西学中源”说相辅相成,在文化学上的误区是显而易见的,构成了一种对后世危害很大的西学观,它规定了西学在中国文化结构中的低层次地位和作用,长久地束缚了国人的文化学视野。  相似文献   

6.
李舒 《神州学人》2023,(3):15-18
严复早年中西学兼收并蓄的学术经历,以及对中国和西方社会的深刻思考,为后来他的中西会通及学理构建奠定了基础。在留学回国后,面对甲午战争失败后的中国,严复希望能通过翻译斯宾塞相关思想及其著作,找到挽救国家危亡的途径。严复利用自身西学的优势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在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影响下试图构建系统的群学思想,以在思想层面为救国图存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是中国诗学现代转化的开拓者。他的治学方法的思想基础受西学(西方的哲学和自然科学)很大影响。他主张“欲学术之发达,必视学术为目的,而不视为手段”,所以他才能真正从纯精神的高度观照中西文化的异同并将现代西学观念有机地融入中国学术领域。“诗界革命”的口号虽早已提出,只有在王国维的学术实践中才得以完成或结出硕果。王国维创立现代诗学的意义并不只在于为传统诗学增添了若干新颖的概念和范畴,也不仅在于首用西方理论评论中国文学、而在于重新规范了传统诗学范型,将它导入通向世界学术系统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对船山的评价呈现为历史的三调:作为民族主义、唯物主义思想家和启蒙思想家的王船山。当历史演进到二十一世纪之际,一些船山研究开始了试图回到王船山本身的努力。然而问题是,如何回到王船山本身?或许所谓的“王船山本身”这样的提法本身就是“非法”的?这一问题折射出中国学术界所普遍面临的困境。我们实际上处于这样一种诠释学处境之中:一方面,我们应当承认中国哲学与中国化的独特价值,不再用西学的框架肢解和宰割中学,避免将中学西方化;另一方面,西学的存在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我们已经“被抛”在西学面前。可能的出路或许在于:在中国学术与西学达成“视域融合”(the fusion of horizons)之后的“大视域”——借用王船山的话来说,“合往来古今而成纯”。  相似文献   

9.
"国学"这一概念最早是指国家设立的学校,而不是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用"国学"来指称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有一个流变的过程。清朝末年,中西文化的交流有了很大进展。为了区别西方的学术文化和中国两千多年来以经、史、子、集为基础的传统学术文化人们把前者称为"泰西之学"或"西学",而把后者称为"中学"。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由此而来。此后,随着变法维新的推进,有人将西方学术文化称为"新学",而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称为"旧学"。也有一  相似文献   

10.
康熙的西学观,是在学习、反思和批判地吸收西学的过程中形成的。康熙对待西学的态度是:批判吸收,学以致用,凡不利于巩固统治及不适合中国国情者坚决取缔;其西学观的实质是“节取技能,禁传学术”,并大力倡导“西学中源”说。在西学观的指导下,康熙应用西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他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其思想学说的核心内容。在现代,一些人认为人活着的根本价值只是为了追逐物质利益和感性满足,人们的生存心态具有显著的现代特征,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对现代人的生存心态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历代作家的价值取向,归结为经国说、教化说、人道说、自我说、娱乐说、理性和非理性说、历史说、唯美说、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共九种,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否“染有民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粹主义是一种极富空想色彩的社会思潮。自胡绳先生提出:“毛泽东染有民粹主义色彩”这一论点以来,既得到了理论界部分人的支持,又爱到了理论界部分人的尖锐批驳。只有通过对民粹主义全面而准确的把握及对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思想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思想的正确认识,才能对毛泽东是否染有民粹主义的问题进行科学的界定。  相似文献   

14.
归责原则是在国内民法法其中构建专家民事责任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文章从专家民事责任性质多样化角度分析,认为国内民法法其中对其归责原则宜采一元化的过错责任原则,而危险责任(无过失责任).公平责任与严格责任均不适宜。  相似文献   

15.
From Confucius to Lin Piao, all reactionaries in history who tried to restore the old order and turn back the clock invariably advocated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chung yung]." Confucius praised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as the "supreme virtue"; Chiang Kai-shek spoke of it as "the most refined and correct philosophy of life"; and Lin Piao babbled that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 is rational." The revolutionary people, however, have nothing but contempt for all this trash. Hadn't Confucius cursed that "the inferior man opposes the mean"? This shows that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has always been opposed by the revolutionary people since antiquity. The working class is the most thoroughgoing revolutionary class, so it should thoroughly criticize this doctrine.  相似文献   

16.
基于财税学说产生的时代性,本文指出,研究财税学说不应仅关注学说本身的主张与政策,更应将其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把握。文章从历史史实入手,将西方财税学说的演进大致分为原始积累时期、自由竞争时期和混合经济时期三个阶段,并分析每个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背景,以揭示西方财税学说产生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术界对于作权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体系存在争议,笔认为对于直接侵犯作权的行为。一般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在部分直接侵权及间接侵权场合也存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的适用。考虑到作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借鉴国外已有的成例及TRIPs协议中的相关规定,在直接侵权并给作权人及相关权利人造成损害的情况下仍需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8.
是否承认继承的共同正犯概念,后行行为者是否应当对先行行为者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承担责任,刑法理论界存在着肯定说、否定说。应当承认继承的共同正犯概念,肯定说能够准确界定各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9.
以历史研究法考察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指出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核心问题是自由裁量权的问题。然后从立法权与司法权关系的角度,用比较方法分析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运用上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不同制约机制,指出:以两大法系的经验为借鉴,在我国移植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关键是要由立法机关运用这一原则为审判机关设定冲突规范,以确保审判机关正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20.
特征理论和原形理论是解释词的含义以及获得的两种主要理论。特征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理论,国外有关个体言语获得的大量研究都是在三理论框架下进行的。后来一些研究对特征理论提出了质疑,从而推动了语义获得研究。这些质疑也使特征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陷入困境。原形理论主要是针对那些与特征理论不相符合的实际事实而提出来的。为此有必要分别从实验事实与理论逻辑两个方面剖析特征理论的困境,以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