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理论是在形式主义日盛的情况下,对形式与内容矛盾关系的一种调解。贝尔是从形式出发来建构其理论的,其自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调解的结果不但使形式脱离内容,反而导致意味的消解。形式美的独立性成为“意味”消解的前提,形式因的能指性和转换性为消解性提供了可能性,主体心理图式的差异性和解读方式的多样性,则标志着“意味”消解的开始,并成为一股驱动力,进一步使消解走向高潮。消解的过程,是原有“意味”建构与解构的矛盾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艺术作品的形式美本身也受到了损害。  相似文献   

2.
审美理解力是一种渗透着感知、想象、情感的直观把握,它具有三层建构:最基本的理解是对于不同于“实用状态”的“虚幻状态”的理解;第二层是对作品的象征意义、典故、题材、技巧等内容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和各个民族的深层意识、哲学思想的理解;第三层是对“有意味的形式”的直观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理论家贝尔的一个理论假设,但他没有解释清楚“意味”的来源。李泽厚用物质实践解释艺术形式的起源,用生活积淀来解释“意味”的产生,从而对艺术的超越性做了合理的解释。由此可以知道“有意味的形式”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时间的流失,让人们忘却了内容;二是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把握了意味而创造了“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图形创造能力训练重在将物象转化为有意味的视觉语言的可能性,提倡视觉的开发、心智的开发、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文章结合高专《工艺美术基础》课程的教改实践对此进行了富有创意性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艺术本质的探究是艺术理论上难有定论的问题,许多理论家采用心理学的、人类学的、美学的、社会学的、文化学的、语言学的等学科或交叉综合的研究方法,来探讨艺术的本质。本论文试从人类文化系统和艺术自身系统的两个视角出发,论证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陈菁华 《教育探索》2007,(11):39-40
审美理解是一种渗透着感知、想象、情感的直观把握,它具有三层建构:最基本的理解是对不同于"实用状态"的"虚幻状态"的理解;第二层是对作品的象征意义、典故、题材、技巧等内容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和各个民族的深层意识、哲学思想的理解;第三层是对"有意味的形式"的直观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教学艺术应追求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了解“有意味的形式”的内涵,有助于理解教学当中追求“有意味”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理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意味”的教学情境创设和“有意味”的合作学习、探究教学、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8.
教学艺术应追求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了解“有意味的形式“的内涵,有助于理解教学当中追求有“意味“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理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意味“的教学情境创设和“有意味“的合作学习,探究教学、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9.
贝尔的美学是西方现代艺术的理论基石,他以形式意味与审美情感这主客相融的两面构成他的形式主义美学,从而取代了传统美学主客相分的认识论模式,并对后来的西方美学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在历史遗传下来的技法样式中如何继承,结合时代的思考,从而才能产生与过去传统艺术相媲美的新艺术形式。在多媒体盛行的时代,多元化的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利用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差异原理结合艺术形式,找出一条新的具象创作规律——差异原理形式,以此形式为角度对现代主义艺术经过艺术形式的分析期后过渡到后现代主义艺术,如何作到继承与发展,如何对待历史积淀下来的知识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象征 ,是乔伊斯常用的一个艺术表现手法。“玫瑰”,作为一个反复出现的象征意象 ,在《画像》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小说中玫瑰的象征意义 ,玫瑰作为涵盖作品内容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及其在记叙主人公成长经历过程中所发挥的意象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体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传奇》是张爱玲小说文体成熟的标志,其文体风格可以概括为:新奇华丽与苍凉素朴并行。讲述与呈现——作者对小说写实品质的追求(客观的作者);俯视与反讽——小说中作者对人物和读者的距离控制(主观的作者);“情绪”——作者内心的不自觉宣泄(主观中之自我)。张爱玲的小说文体成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一个独特而迷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凡是用来恰如其分地表现、传达或寄托艺术家主体内在生命并富于创造的形式即为"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在其<艺术论>中造成自身理论逻辑矛盾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分清何谓"形似",何谓"写实".  相似文献   

14.
诗是最讲究艺术形式的艺术,在诗歌这种特殊的体裁中,艺术形式有着特殊的地位——诗美的本质。诗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内容沉淀、内隐于艺术形式,使艺术形式成为诗美的本质标志。  相似文献   

15.
诗是最讲究艺术形式的艺术,在诗歌这种特殊的体裁中,艺术形式有着特殊的地位--诗美的本质.诗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内容沉淀、内隐于艺术形式,使艺术形式成为诗美的本质标志.  相似文献   

16.
“有意味的形式“——《孤独者》细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慧 《文教资料》2006,(4):40-41
将作品的精神内涵与结构形式分解开来,研究者常常以此作为通道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然而对于作者和读者来说,作品只是一个呼之欲出的整体,通过特定的结构方式呈现出特有的张力。《孤独者》是鲁迅的精神自况,那一时代的先锋知识分子所体味的孤独、虚无和荒诞感尽显于作品中。它所采用的现代小说的叙述方式,既是对传统小说的背弃,也来源于精神表达的呼唤。内涵和形式的碰撞和遇合促成了这样一个耐人寻味、催人思考的“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中外艺术家的著名绘画作品的分析讨论 ,认为绘画作品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活动的载体 ,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物质形态 ,构成审美形式的各个要素即色彩、笔墨、图式等。因此 ,艺术家对这些要素必须深入研究 ,使形式和精神得到完美的结合 ,这样 ,才能使绘画作品体现出一种“有生命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韩丽梅 《沧州师专学报》2006,22(1):33-33,35
从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透析《雷雨》中突现的生命怪圈、文化怪圈。在这个怪圈上有三个支点,那就是周朴园、周萍和周冲。  相似文献   

19.
英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著名的美学命题“有意味的形式”,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现代艺术家和评论家对它赞赏有加,但其仍未免有滑向形式主义之嫌。李泽厚先生对它进行“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的改造和完善,虽也可包涵部分文学作品,但要把整个文学涵盖在“有意味”中,似乎并没有做到,还有待进一步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论审美需要     
审美需要是具有诗性智慧的人用美的尺度衡量自己,建构自己,使自身从异己的自然和残缺不全的现实中超脱和解放出来的需要。他的主要对象是艺术,因为艺术是人的诗性智慧的对象化,他用想象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有意味的形式,让人在其中进行诗意的卧游,在审美同谋过程中走向自由和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