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反射与倏逝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菲涅尔公式,讨论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穿透深度,相移,和反射光的位相跃变以及倏逝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全反射时的表面现象,从表面波的透入深度、相速、波长以及能流等方面论述了表面皮的特性;从而说明表面波虽亦是进入光疏介质中的波场,但跟进入光疏介质中的折射波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最后得到的结论是只有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才有表面波存在,但在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在光疏介质界面上所存在的波场并非表面波。  相似文献   

3.
发生全反射时,反射光的相位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本文从菲涅尔公式出发讨论了这个变化规律,推导出反射光相位随入射角变化而变化的公式.  相似文献   

4.
《内蒙访古》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文章。它以散文的形式,表述史论的内容。它的内容精深宏富,以汉族与匈奴的关系为中心,追溯自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年)修长城、胡服骑射(前307年)到呼韩邪单于款塞入朝、昭君出塞(前33年)近三百年间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作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昭君出塞、和亲政策等问题作了科学的评价,一反几千年的传统偏见,推出新说,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令人心服。  相似文献   

5.
一、实验装有细柄的木球(直径5厘米左右),用煤油烟或蜡烛烟薰过,使球面均匀布满一定厚度的烟粒层。冷却后,将此球浸没在烧杯内的清水中。(如下图)这时薰黑的球不见了,我们在杯子外面各个方向见到的是闪闪发光的银白色的亮球。将球移出水面,仍是那个黑球,如此可反复多次。这个实验,简单易制,黑、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有限介面的观点探讨了在发生全内反射时光线的侧向位移问题,并自行推导验证侧向位移公式  相似文献   

7.
拟人倏格在现代英语中,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极为常见,极有表现力。本文着于对这一修辞格表现方式的探讨并结合《大学英语》教材上的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大学英语》的课文及阅读文章,更好地欣赏原作,提高文学欣赏水平,以求进一步一作者达到感性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8.
“没有语境,就没有语言”,语境是修辞的生命源,是修辞的亮相场,修辞语用从这里获得美的生命,并以这里为舞台背景,展现给读或听,因此,语境问题是修辞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语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或利用间诸因素的各种潜能,进行制约性和创造性的运用,以提高语言的表达力度。  相似文献   

9.
庄周 《现代语文》2004,(4):10-10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於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教材选修3-4(人教版2007年4月第二版68页)中有一个观察全反射现象图。其中有这样的文字:"让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它的平直的边上,在这个边与空气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逐渐增大入射角,观察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变化。"由于教学仪器过于简陋,现象不够明显,不易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11.
正当光线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若入射角达到临界角,将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全反射现象是几何光学部分重头戏,有关全反射的考题层出不穷,且屡"试"不爽.1.光线经过全反射棱镜发生全反射例1空气中两条光线a和b从方框左侧入射,分别从方框下方和上方射出,其框外光线如图1所示.方框内有两个折射率n=1.5的玻璃全反射棱镜.能产生图1效果的放置方式是  相似文献   

12.
"全反射"教案设计青岛一中孙梅,唐军〔编辑按〕本节课由孙梅老师讲授,并获全国第二届中学物理教师优秀教学录像课大赛高中组唯一一名特等奖。现将本课教案并附备课体会刊登,以供广大读者研究参考。课题全反射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全反射(教案)范静华(河北省丰润县第二中学,064000)【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2.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3.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全反射条件4.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5.解释自然现象【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全反射现象难点是临界角概念和全反射条...  相似文献   

14.
笑和哭这一对矛盾的强烈的情感表现方式与它们所对应的喜悦与悲哀的感情内容,在许多正面人物身上是和谐一致的,但在塑造曹操这个典型时,罗贯中在更多情况下却故意割裂了情感表现方式与感情内容之间的正常对应关系。对二者的错置进行艺术化的夸张、定形之后,可以达到两个效果,一是揭示曹操情感表现方式的假,二是揭示曹操感情内容的丑恶的微观细节。  相似文献   

15.
初中物理第二册“全反射”一节是几何光学的一个难点。其困难,不在于对全反射现象字面的了解和叙述,而在于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和掌握。这个难点也是重点,突破不了难点,就抓不到重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做好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6.
对全反射定义的讨论甘肃通渭教委教研室牛托稳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必修本第二册第七章"全反射"一节中,就全反射现象产生的条件论述间题,已有不少同行提出建议.关于"全反射"的定义问题,笔者也翻阅了近十种书刊,对其表述也不完全一样.究竟全反射的第二个条件是i>A...  相似文献   

17.
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必修)190页中,介绍了光的全反射现象的演示实验.该实验是利用半圆形玻璃砖来演示的,从表面上看很容易演示成功,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不易观察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而折射光线更难发现,其原因是在玻璃和空气中都不易观察到光线的传播路径.因而,就看不到:当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随入射角逐渐增大,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远,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线起来越强的现象.为此,我对本实验作了改进.  相似文献   

18.
系统分析全反射现参的物理本质,并进一步探究全反射时引起的位相变化及其相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的三个有关全反射的实验 ,操作简单而且现象明显 .能够使教学取得满意的效果 ,又能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素质教育 .一、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观察全反射现象教材中提到 :水中或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 ,是因为光从水或玻璃中射向气泡时 ,在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 ,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一实验来观察其现象 ,就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实验器材 大烧杯 ,试管 ,水 .实验过程及现象分析 实验时 ,在大烧杯图 1中装大半杯水 ,在试管中加少量水 ,将试管斜放入烧杯中 ,试管与水平面夹角最好为 45°角 (注意 :试管中的水面应低于烧…  相似文献   

20.
一.全反射的定义 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会增大到90&;#176;,此时,折射光全部消失,入射光全部被反射回到原介质,当入射角再增大时,入射光仍被界面全部反射回原介质,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