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有关黄河师:同学们,请猜谜语:中华母娘,发源天堂,形状像“几”。生:(齐答)“黄河!”(大屏幕:黄河汹涌波涛。)(师板书———“第三节黄河”。)(大屏幕显示:《歌颂黄河》。)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你是中华儿女的摇篮,你是伟大祖国的母亲河!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中华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你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和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个主要地形区;经过长途跋涉,在山东注入渤海。流经沿途,你以伟大母亲的胸怀接纳了…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有关地图表明黄河入海口在历史上有重大变迁。“我国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图(P_2)标明黄河入海口在现今山东境内;“商朝形势”(P_5)、“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P_(15))、“西汉疆域”(P_(30))等图标明从商至西汉,河水(黄河)的入海口在现今河北境内;“东汉疆域”图(P_(32))标明河水(黄河)入海口在现今山东境内,一直延续到三国、隋、唐、五代十国、北宋时期,只是其名称在隋唐时正式标明为“黄河”。“宋金对峙形势示意”图(P_(109))标明,黄河夺淮水下游入海(在今江苏境内),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前期;“太平天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教科书《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有一幅“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示意图”(教材第49页),图中黄河经山东入渤海,是东北流向。但是,黄河在1938年花园口决堤至1947年堵口复归故道期间应为东南流向,仔细分析此图所示均为1945年的历史内容,这显然是历史时空不符。一、黄河决口与复归故道的时间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自从1855年黄河改道经山东入渤海,一直保持东北流向。1938年5月,日军发动对徐州地区的进攻……6月,国民党政府下令在郑州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以洪水阻敌前进,掩护国民党军队的撤退。黄河遂由原来的东北流向改为东南流向,大部…  相似文献   

4.
周馥作为晚清的封疆大吏,十分重视山东黄河的治理,他在到山东任职之前,对山东黄河进行仔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治水方案,1902年8月,升任山东巡抚后,“殚精治河,不遗余力”,使得山东黄河大堤防洪御险的能力明显增强,周馥重视治水是其重农思想的体现,也为后人留下了富贵的治水经验。  相似文献   

5.
黄河山东河段位处黄河下游,是黄河防洪的重要地区之一。周定王五年(前602)宿胥口河徙后,流经鲁西北,黄河穿行山东千余年。现行河道是清咸丰五年(1855)铜瓦厢决口改道后形成的,具有堤距上宽下窄、纵比降上陡下缓、输沙能力上大下小、泥沙淤积严重、地上悬河突出等特点,造成防凌及河口治理任务繁重。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环境,关系着地区和行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山东黄河经济的发展为山东黄河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山东黄河事业发展长河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如何解决好影响和制约山东黄河经济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广大干部职工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加快山东黄河经济发展上来,关键之一在于创新经济指标考核思路,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才能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带领广大职工齐心协力推动山东黄河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这一描写黄河的诗句,不但写出了黄河一泻万里的气势,写出了黄河横空出世、落天走海的神态,更是抒发了中华民族大气磅礴的胸襟、写出了黄河之魂、民族之魂。现存的李白诗中,咏及黄河流域山水田园的有100首左右。他这种对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及对黄河儿女的感情之深是无与伦比的。李白自青年时代仗剑辞乡出蜀之后,大半生几乎都处在漫游的生涯中。而他所漫游的几乎一半时间和地区,都是在黄河流域,足迹遍及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黄河流经之处,都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李白出…  相似文献   

8.
黄河绝唱     
专题当我们亲眼看到这样一条河流,这样一条不仅仅提供水源、也以自身的健全和澎湃向人类提供文化和审美享受的河流,这样一条不仅仅承载着古老的文化传统而且孕育着未来和希望的河流,这样一条亲近着我们、滋养着我们、愉悦着我们的河流,我们会说:这正是我们想象中的生命黄河。——题记第一乐章黄河——自然之美黄河,古称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成“几”字形,最后于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是世界第五长河。黄河从源…  相似文献   

9.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黄河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的东麓发源,弯弯曲曲,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渤海,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写下了一个巨大的“几”字。黄河全长5460千米,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和密西西比河,位居世界第五位。  相似文献   

10.
<正> 1947年6月30日夜,月白风清,群星闪耀。这时,国民党军队在穷凶极恶地继续向陕北、山东我解放区“重点进攻”,愚蠢地做着妄想消灭解放区的美梦。而在黄河北岸,从张秋镇(寿张县)到临濮集(鄄城县)三百里的地段上,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二万六千余人神兵天降,迅速集结,以雷霆万钧之势突然强渡黄河天险,一举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一掬     
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山东老年大学摄影俱乐部的32位摄友,从济南溯黄河而上,穿行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到达延安等地拍摄采风。他们沿途赏风景、叙历史,忆过往、话未来,一路拍摄一路欢歌,满满的正能量充盈于整个八天的行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华夏  相似文献   

13.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作关於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因为这一规划所涉及的不止五年,它的第一期工程就需要到一九六七年才能完成,所以需要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外的单独的问题来讨论。黄河问题是全国人民所关心的。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从青海的约古宗列渠发源,流经青海、甘肃(包括原宁夏省)、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在山东利津以东入海,全长四千八百四十五公里。黄河流域的面积,按自然地理的观点计算(以地面的水是否  相似文献   

14.
相传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秋天到了,连日的大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流进黄河里,黄河的河水暴涨,波涛汹涌,淹没了河里的沙丘和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这样大的牲畜也分辨不清了。河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非常兴奋:"黄河真大呀,这世界上肯定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了。啊!我是全世界最大的水神!"这时另一个小河神打断了他的话:"你说的不对,  相似文献   

15.
设计依据《:黄河的主人》(苏教版九册)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文章从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来衬托艄公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  相似文献   

16.
黄河颂     
我爱你,黄河,因(yīn)为(wèi)你有磅(pán*)礴(bó)的气(qì)势(shì);赞(zàn)美你,黄河,因为你有博(bó)大的胸(xiōn*)襟(jīn)。我爱你,黄河,因为你有悠(yōu)久(jiǔ)的历(lì)史(shǐ);赞美你,黄河,因为你有顽(wán)强(qián*)的生命(mìn*)。啊,黄河!你的精(jīn*)神(shén)象(xiàn*)征(zhēn*)着祖(zǔ)国!(指导老师:杨健)黄河颂$江苏海门市平山中心小学@陈凯杰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炎黄子孙,无论他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都不会不知道,中国有一条伟大的母亲河——黄河。是啊,怎么不知道呢?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的两句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简直成了千古绝唱,它那让人心惊胆战的宏大气势,让每一个哪怕从来没  相似文献   

18.
伍箴强 《历史学习》2001,(10):28-29
对中国地理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黄河下游流经山东,在胶东半岛北部注入渤海。读中国古代历史地图稍加留意,便会发现:黄河的下游河道及出海口在不同的时期差异甚大。是何原因?许多同学未加深究。笔拟对此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19.
人教(实验)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作文要求:以"我心中的黄河"为题,写一篇作文,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  相似文献   

20.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和滋润了大地,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长达5000年的华夏文化史中,黄河与河南乃至中原地区有着亘古不解的渊源、千丝万缕的联系。黄河为中原大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活水,黄河为炎黄子孙造就了广阔、平坦,赖以生存的沃土,黄河为中原培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黄河及其文化又为中原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当然黄河又是一条桀骜不驯的河流,曾使华夏儿女特别是中原儿女饱受其害,但盘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与黄河水害展开不懈斗争之时,对黄河的崇拜敬仰之情结却愈结愈深。文化凝结历史,文化连接未来。近些年来,研究黄河、研究黄河文化的热潮此起彼伏,有关单位和团体相继组织了多种主题的黄河文化论坛,一些知名学者也围绕黄河及其与中原文化之关系发表了许多高见,这无疑对黄河文化的传承,对中原文化的弘扬起到了推进作用。就此,本刊将陆续特约和选用一些交流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