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从考古发掘的大批实物资料出发 ,对辽代金银器的种类、器形、纹饰和制作工艺进行了详实的考察、比较 ;论证了辽代早、中期金银器所包含的唐代风格 ,认为它是在全面吸收、继承唐代金银器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为辽、宋所代。宋代金银器,由于民间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器体变得轻薄,器形及纹饰趋于简略、写实,已经远不及唐代金银器的华丽,但从工艺、器形和纹饰方面,仍能体现出唐对其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辽代金银器是北方草原地区民族文物的一支奇葩。早在距今3500年前这一地区就已出现金器,经过历代各民族的发展、创新,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并融入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因素而自成一体的发展序列。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被不同的民族一代又一代地继承下来。辽代时期,金银器已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成就,其中外来文化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辽代早、中期受唐文化、西方文化影响极深,金银器中表现出浓郁的唐代与西方风格。到辽代中期时,金银器开始出现宋文化的因素,晚期却完全宋化或从宋地输入,从而表现出在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张景明教授所著《辽代金银器研究》作为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日前已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在学术界,研究辽代金银器造型艺术离不开历史发展背景,在某种程度上应该为辽代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金银器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多数为皇家和上层贵族所拥有的奢侈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金银器在契丹建国初期就已经发现有出土的实物,到辽代中期时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达到鼎盛的时期。到辽代中期以后,政府几次下令禁止随葬金银器,但受到权贵的反对许以随葬银器,考古发现证实了这一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5.
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为辽、宋所代。由于辽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统治策略,早期金银工艺几乎完全承接了唐的风格,有些金银器可能就是唐的遗存。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先后建立了蒙古国与元朝,在前代诸民族共同铸造的草原文化的滋润下,创造了具有区域性和民族性的蒙元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包括金银器在内的文物。根据考古资料看,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在造型、纹样和工艺上延续了前代草原金银器的风格,又兼容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因素,形成了比较明显的时代风格,在草原金银器发展序列中处于一个延续时期,促进了草原地区与中原地区、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西周燕国铜器铸造技术高超,装饰风格变化多端,颇具地方特色,其装饰工艺主要有镶嵌工艺、鎏镀工艺、浮雕工艺和纹饰等。镶嵌工艺主要用绿松石、铜泡、人面形饰等对铜器进行美化;鎏镀工艺主要是用富锡涂层对器表进行美化;浮雕工艺主要是用形象逼真的动物浮雕装饰器物;纹饰工艺则主要以兽面纹为主题纹饰,同时与几何纹饰综合运用,增加器物美感。  相似文献   

8.
金银器在历史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从出土的金银器可知,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金器,后又产生了银器,历经各代王朝,金银器的制作和便用久盛不衰。现存的金银器制品大多造型别致、纹饰精美,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银鎏金“论语玉烛”龟形器于1982年在江苏出土,分龟形座和圆筒两部分组成。龟形昂首曲尾,四足略缩,龟背隆起,作匍匐之态。上部简筒正面双线长方框内刻楷书“论语玉烛”四字,周围饰以龙凤纹一对,衬以卷草、鱼子纹。筒身下方有四个瓜果形开光,内均刻有一对飞鸟。筒身底部外突,刻菊瓣…  相似文献   

9.
20世纪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辞研究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乐府歌辞研究始于“五四”时期“平民文学”的号召,经历建国前、建国后到1976年、1977年到2000年、2000年以后等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研究各有侧重,显示其时代特征。第一期研究从文学、文化、音乐等角度全面展开;第二、第三期重在主题学、风格学研究,适当引进了一些新方法与文化学视角;第四期在前三期基础上全面拓展与深入,突出了文化学、历史学、音乐学对乐府歌辞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彩壶     
《语文天地》2012,(11):F0002-F0002
三彩壶:辽代三彩器是继唐三彩后的又一独具特色的工艺品,不同于唐三彩的是,辽三彩主要用黄、绿、白三色。辽代在使用釉陶之前有一段使用无釉陶的历史,到了辽中晚期,随着技术和工艺的日臻成熟,瓷和釉陶慢慢取代了无釉陶。  相似文献   

11.
浅析花腰彝服饰的装饰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花腰彝民族服饰的艺术创作中,花腰彝人通过对造型、色彩、图案、工艺等装饰语言的综合运用,在创造出灿烂多姿的民族服饰和装饰艺术的同时,也实现了装饰艺术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对花腰彝服饰的装饰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诠释花腰彝服饰的民族特点和装饰艺术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随葬器物造型精巧,纹饰细腻,色彩华美。这些随葬器物,不仅折射着西汉贵族阶层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而且也丰富了人们对于西汉艺术精神的认识。从满城汉墓随葬器物可以看出,西汉艺术精神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对雄浑、古拙之美的追求,其二是对精巧、奢华之美的追求。前者以西汉征战南北、开疆拓土的气势一脉相承,后者与西汉贵族阶层追求享乐和羽化升天的生活境界有关。  相似文献   

13.
汉代漆器纹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漆器在中国古代漆艺史中占据着最辉煌重要的位置,艺术魅力独特。本论文着重从纹样题材、组合形式、装饰风格等方面对汉代漆器纹样进行梳理、归纳,试图展现汉代漆器纹样的概貌。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乾隆时期经济的高度繁荣,皇帝崇尚奢华,酷爱各种工艺品,对瓷器装饰艺术亦是刻意求精,其个人兴趣对御用瓷器的制作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在此背景下粉彩陶瓷的装饰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属工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拥有非常精湛的工艺技术。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产生过大量具有鲜明特色的装饰形式和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我国现代金属装饰艺术不仅要继承和学习古代金属装饰艺术中精湛的工艺技术,同时还应继承其设计理念和设计文化,发展和提高现代工业技术在金属装饰艺术中的应用水平,始终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保持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考古学资料表明,从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就已经出现了金属冶炼技术。至夏代,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先民不仅掌握了青铜的冶炼技术,还能铸造各种器物,金银器就是在青铜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上而产生的,并形成了最初的类型。到西周至春秋中期,随着青铜文明的高度发展,金银器的制作和装饰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阶段,并在草原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以前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轮岛漆器,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精美的莳绘、沈金髹饰技法和巧妙的推销方式及独特的管理方法成为日本传统漆器的代表。轮岛庞大的漆器产业,孕育出优秀的轮岛文化,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漆艺家,也使得轮岛成为漆器文化传播的中心。轮岛漆器对漆器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给我们带来了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西夏是佛的国度。西夏京畿是西夏王朝佛教文化的中心。西夏立国近二百年间,在这里留下了大量佛教文化的遗迹和遗物。西夏京畿特殊的人文、自然环境,为党项政权佛教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皇室的倡导,帝师国师等高僧参与,西夏京畿成为佛经译印中心;由于藏经佛事的需要,西夏京畿成为皇家寺院中心;众多的佛教文献文物精品,展现了西夏京畿独特的佛教文化艺术价值。众多的遗存连同传世的相关文献,为西夏京畿的汉传、藏传佛教文化,乃至整个西夏佛教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西夏京畿对于藏传佛教的东传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