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寇丹 《文化交流》2013,(2):40-42
语言是交流工具。因地域与生态的关系形成了语言极大的差异,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个"风"里就包括了语言。浙江北部因地势平坦河网交错形成了吴语系;南部山多,仅一山之隔就影响了人们的往来交流,就出现了越语系和更多的地方语言。这就是一方土地上的方言了,比方言更小范围使用的就是土话。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初,我刚到市委宣传部工作.一次与当时的市委主要领导到北京出差,他对我说,你有时间去看看伊春走出来的女画家王剑兰.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王剑兰的名字.于是我抽出时间,按领导告诉我的地址,在西二环一栋楼的六楼不到10平方米的画室里看到了王剑兰.当时她正聚精会神地伏案作画,以至于家里来了人她都没发现.看到这个场景,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对艺术十分投入和执著.这时我就想,一个文弱女子是如何走出大山、来到京城作画的,而且还小有名气?  相似文献   

3.
我出生在新疆。12岁的时候,到张家口市父亲的身边。当时正逢困难时期,一家六口人也只有父亲一人上班。他虽为一所小学的一校之长,可工资还不足一百元,是城市里教育界赤贫阶层的典型代表。无奈之际,我又被送到一个老太太身边。这个老太太就是我的养母武氏。那年,她已经五十多岁,独自住在山  相似文献   

4.
春日寻芳     
李名 《生态文化》2006,(2):43-43
阳光,鲜花,青草,加上蜂喧鸟鸣,清泉碧波,绘制了春日图景。在这个明媚的日子里,我倾听着自己的呼吸,感受着绿的鲜艳;在这个温馨的日子里,我游兴正浓。看这里的山,连绵起伏不止。有的傲然挺立,有的缓缓翘首,有的默默前行。曾经沧桑的容颜受不住春日的温存,春雨的滋润,春风的抚摸,  相似文献   

5.
鱼鹰     
李晓 《生态文化》2012,(6):37-39
我的家乡有很多的水,河水,江水,湖水,溪水,还有泉水,在过去没有自来水时,还有井水。我的家乡还有许多的山,大山,小山,独立的山,连成片的山,这些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长有茂密的树。有山就有树,有水就有鱼。大树小树满山都是,大鱼小鱼江河湖溪里都有。家乡的鱼很多,  相似文献   

6.
尚书  林海 《生态文化》2012,(6):16-17
[一]青山在呻吟在中国民间,山是非常威严的,是不能损毁的。山是龙,古代的帝王和有钱人家专门请"撵龙匠"找龙,找"龙穴",实际上就是找山脉,而且越是高大绵长的山脉,这种威严似乎就越甚。山在中国百姓心里是灵异的,是能给人以巨大力量的。  相似文献   

7.
《对外大传播》2004,(9):24-26
很荣幸应邀到普林斯顿大学参加你们的研讨会。对我本人、我的同事及许多中国人来讲,普林斯顿大学的名字早巳是耳熟能详。她的历史比这个国家还长,从这个校园里走出了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名诗人T.S.艾略特等众多杰出人物。正如前总统克林顿先生在1996年普大  相似文献   

8.
魔鬼的愤怒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维谢赫拉德是一道著名的景观,当年音乐家斯美塔那在他闻名天下的交响组诗<我的祖国>里,第一首作的就是以它的名字为题的"维谢赫拉德".  相似文献   

9.
虞山,是长江三角洲腹地的最高点,海拨263米。这里山光水色相映生辉,古韵今声相谐;上至商周、下至清王朝,有大量的历史遗存,显现着历史文化积淀的厚重。这里气候温润,风光旖旎,著名的十八景奇幽并储,处处透着灵秀风雅,素有“江南明珠,虞山福地”的美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明朝诗人沈玄这两句诗,把虞山的地理位置、规模说得清清楚楚。“七溪”是古常熟的代称,“十里青山”指的正是虞山。那时虞山有一半在城中,现在,应是“十里青山全入城”了。虞山林场、虞山国家森林公园皆因山而得名。虞山林场,是全国四千多个国有林场中的一个。论林地规模和管辖范围,是最小的,只有区区1260公顷,是个地道的“袖珍”林场。虞山国有林场还有一块声名均雅,令人向而往之的名字:森林公园!这是经国家林业局多次考核评估后,批准成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成为全国一千多个国家森林公园之一分子。不可改变的仍然是那个“小”字,堪称“迷你”型森林公园。无论怎么说,虞山林场都把个“小”字占足了。不过,在经济大潮波涌浪翻的今天,是难以大小论英雄的。虞山林场以区区弹丸之地,却创造出以年“三产”总产值10亿多元、人均G D P超过8000美元的佳绩,并以这些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10.
吴亮 《生态文化》2009,(3):51-52
我这人做不了亏心事,一旦做下了,心中的愧疚无论隔多久都无法消失。,哪怕是对一只狗。1992年,那时候乡下的小孩子不像现在的孩子那么聪明,懂得为自己的宠物取个好听的名字。“小黑”就是十岁的我对黑狗的称呼。那是一只在我们农村里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黑毛狗。  相似文献   

11.
一位老农承包了一座人迹罕至的荒山,带领家人以"愚公移山"精神,经过20多年的辛勤播神和耕耘,在他垂暮之年终于使一座荒山变成了一座郁郁葱葱的青山,此乃传为佳话,令人敬仰。这座山也变成了一座值得纪念的丰碑。老人现在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每天到山林里走一走、转一转,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乐享自然安逸的晚年生活。网易创始人兼CEO丁磊先生放弃繁华大都市喧嚣的生活,毅然来到乡下开始自己的养猪事业,这  相似文献   

12.
有位朋友对我说,看一个人出不出名,有一个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在网上搜索他的名字(包括他的笔名),"如果在狗狗或百度里搜索一下,相关网页超过五万个,OK,他肯定是个名人。如果你超过这个数目,OK,我得恭喜你了,你可以拍着肚皮说,我终于混出来了,当然酒我是喝定了。"我不知道这个实践的方法是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我看来五万就像珠峰一样难以企及。但是我知道,三个多月以前,当我在网上搜索自已的名字只有十几个网页时,我的生活平静如水,从来没有人理睬、打扰我,当我在百度的搜索网页超过四千时,生活开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有一天晚上,我正在看书,一个从区号看是深圳打来的电话找我,开始我以为是对方打错电话了,一接,对方显得很激动,问我是不是廖保平先生。我说是啊。她说她姓左,是我的忠实读者,刚读到我的一篇文章,说"你的文章正说了我想要说的话",然后她说她没有什么要说的了,我也就只好挂了电话。愣了半天,不知道是惊喜还是意犹未尽。又有一天晚上,我在QQ遇到一个比我大近十岁的大哥,自称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名历史悠久,承载了丰富的地域历史文化信息,特别是一些音变类地名,更是活在地名里的老北京话,是北京地域文化的象征性符号。现如今,随着北京城区生态环境发生的快速变化,一些传统地名正随其实体的改变而消失,现存的部分音变类地名读音也开始渐失"京味儿",急需保存与保护。丰富的儿化是北京话的重要特征,也是北京特色性方言文化标志,本文专门以反映北京独特历史文化风貌和认知理念的儿化地名为例,通过梳理儿化地名文化的发展历史,指出北京地名儿化不儿化并非与所使用的字是否适合儿化相关,而是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容和人文气息,因此更需要很好地保护,保护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自觉传承与原态保存,本文特别提出了研发有形加有声、地图加文字的北京地名文化知识库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早先听到西西里这个地名,那是缘于一位发明了许多"定律"的古人阿基米德。但那时我并不关心这个伟人所居住的西西里岛是个怎样的所在,只知道这个大科学家住在一个叫西西里的岛上。后来我看了一部名叫《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电影,便爱上了这个影像中的世界,从而对西西里有了一种欲罢不能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
正每到清明前,可以让鱼市场沸腾起来的,那就是?鯃。知道跳鱼这个名字,是鲁迅小说《故乡》里少年闰土的描述:"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我们象山人管这种跳鱼叫弹胡,书上写"阑胡""弹涂鱼"。我们把黑不溜秋、活蹦乱跳的人也叫作弹胡,一如水浒里的诨号。我父亲的一位兄弟,人家就这么叫他,他先前以做豆腐为业,不过这样一来,人家更要说"弹胡豆腐汤"什么的了。  相似文献   

16.
高考经历     
1978年我去考大学.在此之前,我只上过一年中学,还是十二年前上的,中学的功课或者没有学,或者全忘光.家里人劝我说:你毫无基础,最好还是考文科,免得考不上.但我就是不听,去考了理科,结果考上了.家里人还说,你记忆力好,考文科比较有把握.我的记忆力是不错,一本很厚的书看过以后,里面每个细节都能记得,但是书里的人名地名年代等等,差不多全都记不得.  相似文献   

17.
因工作之便去过数十个国家,潜意识里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喜欢对各国的物价进行比较。比较之结果往往令人一头雾水,有点找不着北。有一次,我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经过数国,让我狠狠领教了一番物价的跌宕起伏。不出航,我就打算借此机会好好考察一下各国的物价状况,于是说服两个同  相似文献   

18.
郢乐 《生态文化》2004,(4):46-49
人们常说,好山好水好地方。我的家就住在一个有好山的地方。有好山必有好水,有好山有好水必有好的植物,好的动物。好山、好水、好植物、好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好地方。,其实,这个好地方,就是一个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刘瑜 《文化博览》2007,(9):46-47
我刚到美国的时候,看很多事都觉得新鲜。其中有一样,就是电视里的药品广告。除了宣传药品的功效以外,广告里都有长长一段话,交代这个药品的副作用和风险,也就是刚说完这个药如何让你从此免受关节炎之苦,然后突然来一段:"吃这6  相似文献   

20.
悠悠山水情     
我从小在川黔滇三省交界的山区里长大,对山水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我们山民祖祖辈辈的心目中,人与山水是一个整体,山离不开水,水也离不开山,人更离不开山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