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服饰与尊卑     
中国古人被严格的纲常约束,一举手,一投足,无不要考虑是否合乎礼节,就连穿衣戴帽也不例外。古代的服饰带有明显的阶级色彩,它是用以区别贵贱尊卑的一种标志。服装的质地、款式、颜色、纹饰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质地明贵贱在棉花传入我国之前,古人的衣料只有丝织品和麻葛织品。丝织品总称为“帛”,分类细、种类多,如绫、罗、绸、缎、锦、纨、绡、绢、缟、素、缣、绮等,这些只有统治者阶层才能穿。因此,宋代诗人张俞在《蚕妇》中写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一般平民百姓只能穿麻布和葛布衣,所以“布衣…  相似文献   

2.
现代人穿衣讲究之多自不必细说,而我们的祖先古代穿衣的细讲究也不亚于我们。早在棉花传入我国之前,古人的衣料只有丝织品和麻葛织品。丝织品总称为:“帛”,分类细,种类多,如绫、罗、绸、缎、锦、纨、绢、素、缟、缣、练等。这些只有统治者才能穿。一般贫民只能穿麻布衣和葛布衣,所以布衣就成了平民庶人的代称。后来一般读书人在没有入仕之前,也称为布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称“臣本布衣”。头上戴的主要有冕、弁、冠。冕是天子、诸侯、卿大夫祭祀时戴的帽子,是最尊贵的礼冠。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第七十一回是“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人排座次,不仅是梁山事业发展到高峰阶段的标志,而且也是好汉们在创立这一事业的过程中每个人斗争活动的总结。虽然在这一回的一篇轿文“言语”中作者称赞他们“无间亲疏”“不分贵贱”(此据杨定见序本(忠义水浴全传》,但只要对这张座次表稍加查考就会发现,这种排法是分贵贱、问亲疏的,哪些人在“天罡星”队里,哪些人在“地煞星”队里,谁在前,谁在后,大致都有线索可寻。这些安排正体现了梁山领导核心——宋江一笑用体系的思想和意志O一百零八人…  相似文献   

4.
钟相是南宋鼎州武陵县(今湖南省常德县)人。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他领导洞庭湖区农民起义,建立大楚政权,自立为楚王。他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政治纲领,是我国封建社会衣民战争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一《(同治)武陵县志》载:“鼎州民钟相作乱。”钟相的父亲“以懋迁致小康”,  相似文献   

5.
若说姓名也有贵贱之分,恐怕不少人要嗤之以鼻,但事实毕竟不会屈于偏见。姓氏与人名的贵贱之分不仅确实存在,而且渊远流长。畸形的封建社会定然有其畸形的产儿,以贵贱论姓名只不过是封建宗法制度的小折射。南宋史学家郑樵有《通志·氏族略》云:“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今南方诸蛮此道犹存。古之诸侯,诅辞多曰:坠命之氏。陪其国家以明亡氏,则与夺爵失国同,可知其贱也。”这段话明白地告诉后人姓氏形成之初,其主要目的就是“明贵贱”和“别婚姻”。上古三代“贵者有氏”,只有贵族才有…  相似文献   

6.
“德政”问题是董仲舒经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春秋繁露·保位权》中,董仲舒指出:“国之所以为国者,德也”;在《立元神》中又指出:“以德为国者,甘于饴密,固于胶漆。”毫无疑问,董仲舒的“德政”思想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地主阶级的思想,它是以承认阶级统治的合理性为基本出发点的。董仲舒“大小不逾等,贵贱如其伧”,“别内外,差贤不肖而等贵贱”,他警告最高统治者:“未有贵贱无差,能全其  相似文献   

7.
水浒一百单八将的座次是怎样排定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第七十一回是“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人排座次,不仅是梁山事业发展到高峰阶段的标志,而且也是好汉们在创立这一事业的过程中每个人斗争活动的总结。虽然在这一回的一篇骈文“言语”中作者称赞他们“无问亲疏”“不分贵贱”(本文引《水浒传》文字均据一百二十回《忠义水浒全书》)。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须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古人科举应试“一篇文章定终身”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相术通过对人的形体相貌、情态举止等外在表征的观察与分析来探究个人的命运吉凶,它与中国古人的命运观念有着异乎寻常的密切关系。一方面,它的存在是以古人崇信先天命定思想为前提的;另一方面,随着相术的传衍流播,其所依凭的先天命定思想又反过来对中国古人的命运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相术是从古人相信人有不同的命运开始的。早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极端贫乏,每个氏族成员只有在氏族集团中才能生存,任何人都生活在同一水准之上,不存在贫富不均的现象,也就无贵贱尊卑之分,因此在原始人…  相似文献   

10.
“奴”字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蕴涵。古人不仅用它来区分人类社会的尊卑贵贱,而且用自己的主奴观念去建构本是平等的自然界。“奴”字也曾被人们寄寓过美好、爱昵的感情色彩,但从古至今,它还是以表达依附、顺从,被奴役、被鄙视等贬义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官阶有高低,座次分贵贱。这种尊卑贵贱常常用“左”、“右”来表示,且情形各异。古人崇“右”,在官职、地位上,以“右”为上、为贵,重要的职位称右职。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即相如官职在廉颇之上,上朝的时候,相如要站在廉颇的右边。《〈指南录〉后序》:“予出右丞相兼枢密使。”“……士萃于左丞相府。”这里的“左”、“右”有“副”、“正”之分。古时豪族大姓称“右姓”,富豪大户称“豪右”,皇帝的贵戚称“右戚”。如《后汉书·张衡传》:“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南…  相似文献   

12.
孝道观念在国人生活及民俗中的影响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道观念广泛渗透于国人的生活方式及民俗、民间艺术中。在衣食住方面,古人通过服饰的质地、样式等以明尊卑贵贱并实行丧服的“五服”制度,在养亲的同时更注重食的文化、礼仪以体现孝之敬意,以四合院为代表的居住结构则体现着儒家孝道之宗族群居、长幼有序、尊祖敬宗的伦理精神;在人生仪礼方面,基于孝道重视传宗接代、热爱生命、追求永恒的理念,诞生礼、婚礼、寿礼和丧礼备受重视;在岁时节日方面,“春秋祭祀”、“四时上坟”,年复一年,孝心不断;在民间文学艺术方面,祈嗣贺生与祝寿之题材大量表现在民间美术作品中,此外,诗歌、戏曲、传记、铭赋、祭文以及传奇、小说、神话、志异等文学形式,也广泛地表现了孝道主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古人疏注“粪土之墙’作了评析后指出,粪土即带有腐殖质的土,“斗筲之人”的斗应是酒器,筲则为饭器,粪土之墙喻质地差的人,而斗筲之人喻酒囊饭袋、庸碌无用的人.  相似文献   

14.
一百二十回《水浒传》第七十一回是“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人排座次,不仅是梁山事业发展到高峰阶段的标志,而且也是好汉们在创立这一事业的过程中每个人斗争活动的总结.虽然在这一回的一篇骈文“言语”中作者称赞他们“无问亲疏”不分责贱.但只要对这张座次表稍加考查就会发现,它既不论“年甲次序”,也不看“功劳高下”,而是以贵贱亲疏排分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素有“丝绸之国”之称。古代文献中丝织品的名称繁丰,正确了解和掌握其含义,有助于学好古汉语中有关描写丝织品服饰的文章。帛:bó古代丝织物的总称,汉代又称为缯。绸:chóu 古代汉语的“绸”不当“绸缎”讲,本写作“紬”,现写为“绸”,是抽引粗茧线纺织而成的。缎:duàn 经线和纬线不连续相交而形成所谓浮线的丝织品。有花缎、素缎之分。  相似文献   

16.
说“冠”     
古人称头上戴的帽子、头巾等为“首服”,其中,“冠”是极受重视的一种。不仅可以从冠的形状看出人的身份、地位,而且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冠。古代只有士阶层以上的人才有资格  相似文献   

17.
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一名教员,他善于运用讲故事、打比方、举例子等方法教育小则徐。因此,林则徐养成了经常提问的好习惯,而且也常常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林宾日总是耐心地解答。比如,儿子问:“人为什么要念书呢?”父亲说:“只有念书,才能明理;只有明理,才能做好人。”“为什么要学诗呢?”“中国的大圣人孔夫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书里面包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学诗可以增长知识,提高才能。”父亲这样告诉林则徐。有一次,林则徐给父亲背诵《诗经》中的《…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书法,在我国历史各代文人墨客心中,都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古人常将书法当成一个人气韵修养的标志,外貌之于古人,并不如现今这般重要,他们更重视的,是一个人的书法造诣。举凡历代有一定名气的人,他们的书法是不可能差的,很多诗人政客,本身便是出色的书法家。传承到现在,书法不仅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也是人文涵养的精髓,更是研究历史的好材料,从书法中,甚至能看出一个时代的概况。书法要取得一定成就,关键便在于一个“勤”字上。王羲之的洗墨池便是最好的证物。熟能生巧、勤能补拙等这些俗语中,也透露着古人对“勤”的重视。然…  相似文献   

19.
一、“我自欲写”在古代剧论家中,金圣叹是明确提出写自我、强调以剧作家主体意识为中心的第一人。他在金批《西廂》第一章《惊艳》首则批语中即指出: 今夫提笔所写者古人,而提笔写古人之人为谁乎?有应之者曰:我也。圣叹曰:然,我也。接着他分析说,“古人实未曾有其事”,“亦实未曾有其人”;即或灾有其事、其人,古人也不能隔“十百千年之后”“因以告我”;我亦不能逾“十百千年之前”“问诸古人”。因此: 今日提笔而曲曲所写,盖皆我自欲写,而于古人无舆。不仅“所写”与古人无关,“所受”则更与古人无涉,因为离世十百千年的古人“又安所复论受之与不受战”。所以,剧作的始点和终点都在于剧作者自我:  相似文献   

20.
论中华姓氏(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姓氏,是标志家族系统、表明血缘关系的符号,也就是人的根。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我国的姓氏书肇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是五彩缤纷,蔚为大观。研究中华民族的姓氏,是一门科学,我们称之谓“中华姓氏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