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人万首绝句选》是清康熙年间“诗坛圭臬”王士祺(号王渔洋)编纂的最后一部唐诗选本(以下简称为“渔洋选本”)。该选本是对赵宦光、黄习远本《万首唐人绝句》(以下简称为“赵黄选本”)进行的删纂,对于清代诗学尤其是绝句领域的研究极有价值,故有必要通过对《唐人万首绝句选》的研读,弄清该选本的选诗特征与诗学思想。渔洋选本基本符合唐诗当时发展实情、以诗人诗作本身的造诣选诗。该选本虽选“四唐”之诗,以选录中晚唐诗人诗作偏多,但通过该选本对赵黄选本的删纂仍可窥见该选“略重盛唐”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高棅的《唐诗品汇》是明代一部重要的唐诗选本。高棅在总结前代选诗经验的基础上,为学诗者提供了最佳的阅读范本,更为后世的选家建构了有效的选诗模式:一部主流的诗歌选本,既要宏观地展现诗坛的全貌,又要清楚地标明这个时代诗坛的主导风格;借助于选本,选家必须在他人的诗歌作品和自己的诗学观念之间构建起一种动态循环;无论选古代诗歌还是当代诗歌,选家都应当着眼于“当下”,通过选本影响、左右“当下”的世运、风会。  相似文献   

3.
明末瞽人唐汝询选解唐诗,勒为一书,是为《唐诗解》。其所选受高榛《唐诗正声》及李攀龙《唐诗选》的影响,试图整合高、李二选之长,选出“于唐诗或庶几矣”之选本,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仍表现出明代“尊尚盛唐”的主流选诗倾向。然究其选诗标准的生成,则与明末唐诗选本的时代评判有着重大关系。而其诗学理论则上祧严羽、杨士弘,近尊高榛、李攀龙,展现出一条明显的沿袭轨迹。  相似文献   

4.
《卫风·氓》是《诗经》中的名篇,也是我国文学史中最早的叙事诗,差不多所有的《诗经》选注本或选译本以及古代诗歌选本或古代文学作品选本都加选入。清陈澧在《读<诗>日录》中说“此篇绝妙”。钱钟书先生也在《管锥编》中称赞这首诗“层次分明,工于叙事”。但是,这首诗在整体上尽管不难懂,但在个别字句的解释上却还有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之  相似文献   

5.
捣衣,捣衣     
读到一本画册,画的都是唐人诗意。书中选了李白的《子夜吴歌》之三,这也是许多选本都选了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诗写得极为动人,与诗相配的画,也很幽雅,是几个女子在池塘边用棒槌敲洗衣裳。塘边有竹林,...  相似文献   

6.
王文化 《学语文》2002,(1):22-22
高语六册课本选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诗中“雨脚如麻未断绝”一句,看似浅显,一般选本和教参都未作解释。教材对句中“雨脚”作了注解:“指像线条似的密集的雨点。”显然,“雨脚”是雨点,之所以释为“像线条似的密集”,是因为句中有“如麻”一语。教材认为“如麻”就是“如麻线”。此解乍看可通,然细嚼全诗,似觉欠妥。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推广中国现当代文学,以此为载体分析文学选本的“选什么”和“怎样选”。首先介绍文学选本的价值,了解现当代文学选本的实践价值。其次介绍文学选本的要点,指明了文学选本方向。最后分别从“选什么”和“怎样选”两个方面着手,提出重点关注文学性,同时考虑文学地位与社会影响、关注文学的变化,展现文学史家的严谨性和宏观性、综合参考已有成果,体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复杂性三点文学选本的建议,总结中国现当代文学选本得到的启示,为今后选本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传播与传承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打钟是行佛事”──对“夜半钟声到客船”注释的新解刘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人张继,大概也写过不少诗吧!可大浪淘沙,淘来淘去,他老人家好象就只剩下这么一首诗了:各种选本,要选他,就仅选这一首呀!可反过来说,...  相似文献   

9.
部分唐诗选本中收录了《南湖》一诗。其作者尚有争议,或为朱庆饮,或为温庭筠,两者均为中晚唐诗人。诗家称他们“颇能刻画景物”“体物工细”以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南湖》诗的内容是:“湖上微风小槛凉,翻翻菱落满回塘。野船着岸入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芦叶有声疑露雨,浪花无际似深湘。漂然蓬艇东归客,尽口相看忆楚乡”。其中“芦叶有声疑露雨”一句令人颇为费解:这种“声”是怎样产生的?作者为什么没有点出来,而只是笼统地说“有声”?它为什么与“露雨”之声如此相似而致使作者生“疑”?有的选本以首句中…  相似文献   

10.
《硕鼠》新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风·硕鼠》是《诗经》中的名篇之一,现今的各种《诗经》选本、古代诗歌选本无一不选,全国统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也选录了这首诗。古今学者对这首诗都十分重视,著文亟多。但其中有些问题,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臆说,以就教于各位专家。诗中的“我”为农奴,“女(汝)”为魏君;诗作于西周厉王时期。诗中的主人公——“我”是何身份,与“我”相对立的“女(汝)”又是何身份?《毛诗序》云:“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  相似文献   

11.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变革绮靡的宫廷诗风,为唐代诗歌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然而,纵观今存十余种"唐人选唐诗",仅《搜玉小集》选其诗一首,其他唐诗选本均未提及陈子昂。我们通过分析各种"唐人选唐诗"的选本发现,选者编选诗歌的范围、理论依据及诗歌传播上的限制等是陈子昂诗被忽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当代诗人郭小川说:“诗主要是抒情的”,“没有情就没有诗”。古今中外的著名诗人都很善于抒情,给后世留下了不少隽永的名句。诗要抒情,能不能议论呢?有人指责宋诗以议论入诗。其实,运用得当,议得精辟,也是耐人寻味的。大理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被许多选本抄录,就倍受欢迎。下面一首,虽然选的不多,理趣也是十分浓烈的。  相似文献   

13.
"清初诗宗"王士禛《十种唐诗选》是依据他人选本(主要是唐人唐诗选本)删纂而成的一部综合性唐诗选本。在康熙四十七年该选便已"风行天下、供不应求",由于四库馆臣的偏见,该选逐渐被后世忽视。《十种唐诗选》价值巨大,在选诗上也有鲜明特征。该选对唐人唐诗选本的选录略重于对(蜀)韦谷、(宋)姚铉两人选本的选录,对古体诗的选录略重于对近体诗的选录。整体上体现出王渔洋高超的鉴别能力,也反映出王渔洋自我的鉴定取舍。  相似文献   

14.
“选本”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批评价值,因为选本隐含且能传递选者的文学批评观。从选本中,我们不仅可以管窥到当时社会语境的面影,看出作品的艺术成就,还可以悟出选者的目的、喜好和文学观点。此外,对选本进行再批评,同样具有重要的文学批评价值。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独领风骚,古诗选本不胜枚举,而且各个选本又有所不同。从选本的差异中,我们可以发掘古代批评家借助“选本”这一批评形式表现出的人生价值观和文学批评观.进而探究“选本”这种文学批评形式的作用和影响,最终对“选本”这种直到现在仍然沿用不衰的文学批评形式和方法,形成正确的理解,获得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凡例 1、吴兆骞诗存于《秋笳集》中者约500余首,大概可分为三期:(1)科场案以前,(2)科场案发生后流放宁古塔至生入榆关,(3)归来后至卒年。论者多推其出塞之作,以为“胡琴羌管,独奏边音”。“诗境沈雄,得朔方苍茫之气。”然汉槎少年,才华出众,其所为诗,气体高妙,拳拳故国之思充溢于字里行间。本书选诗,不愿偏废。 2、鲁迅先生曾说,“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这确为选本所难免,本诗选将尽量选录其代表主流的诗篇,但也顾及到诗人生活的各侧面,以求尽量表现诗人的全人。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是一部独具特色的诗歌选本,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他选诗角度与注释方法都不同于其他诗歌选本。尤其是注释部分,钱先生采用了中西结合、古今比较、修辞学、心理学等多种方法。仅仅是他运用“文学笔法”和“诗意的对话”两种注释方法,把诗歌的注释当作文学评论来写,用其他诗人的诗歌去解释诗句,这些方法的运用也显示了钱先生的才华与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17.
李白的《静夜思》流传甚广,从唐诗的启蒙读物到不同的唐诗选本,都收录了此诗,它较好地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一自然不饰而又韵味无穷的风格,是一种不需技巧的圆熟。正如胡应麟所评:“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但大多的选家及读者对该诗  相似文献   

18.
《宋诗钞》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选本,其版本现存尚可考知的共有七种。其中清康熙十年三余堂藏版的《宋诗钞选》目前学界尚无人提及,更令人十分疑惑的是它竞与《宋四名家诗》有着完全一样的“柴望叙”,这极有可能是书商在编刊时的误孱所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文学对“十七年”新诗选本的研究,有一条“马鞍形”轨迹:“十七年”时人评论的高潮、1980-1990年代的冷清以及21世纪以来的回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些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的“赋魅”与“祛魅”批评、相关著述研究中的“冷热不均”现象以及对一些重要新诗选本研究的不足。总体而言,中国当代文学对“十七年”新诗选本的研究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总结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唐百家诗选》是宋代第一个专选唐诗的大型诗歌选本,其在诗家的选择上没有选录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刘禹锡、韩愈、柳宗元、李商隐八大家,却将王建选了九十二首,为选本中第一。探究这种取舍背后的原因,既关乎王安石个人对诗家、诗风的好恶品评,也是特定时代诗坛风潮和王安石实用主义诗学观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