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教师不当惩罚学生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当惩罚是由于教师权力 使用不当,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行为。它包括体罚(含变相体罚)和心理惩罚两类。不当惩罚导致的后果表现为师生关系紧张、对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的侵害。造成不当惩罚的原因,既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又有教师师德缺失、不平等的师生观的问题,与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师年龄、性格特点相关,也与依法治教不力相关。杜绝不当惩罚,必须重塑师德,提升教师修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依法治教。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基础教育中的惩罚教育是指对犯错误或有不良表现的学生在身心方面施加某种不愉快的负面刺激,否定其行为,以引起警戒并强制其改正错误的教育方法。一般地惩罚教育包括言语责备、罚站、罚作业、罚劳动等(代偿式惩罚);场间休息、撤消某种特权等(剥夺式惩罚)以及罚请家长、书面检讨、警告、记过等。在中小学,青少年儿童由于自控力较差等原因,纪律约束是必需,惩罚教育也是必然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信息之窗     
教育要不要惩罚在教育过程中,惩罚与奖励一样,都是教育者常用的激励手段,目的是制止被教育者与群体目标不一致的行为。在教育行为中两者缺一不可,因此,教育过程中,有人得到表扬,有人受到惩罚,都是正常的。教师将惩罚行为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无可非议。惩罚的作用在于通过强制的手段使学生的错误行为得到遏止,也使其他学生通过“榜样学习”得到间接经验,不敢犯类似错误。同时也强化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性。应该说,教育本身就包含着惩罚的因素。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同时也意味着按照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让人成为一个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及规范的人,一个能承担自己成长任务与责任的人。无论是从心理学角度还是教育学角度来看,没有惩罚的教育都是不可思议、残缺不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要建立某种良好的行为,消除不良的行为,是需要相应的强化的。前者需要正强化,即肯定、表扬、奖励等;后者需要负强化,即否定、批评、惩罚等。  相似文献   

5.
惩罚行为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儿童施加某种影响,使儿童身体或心理产生不快的行为,其目的是通过不快或痛苦的体验,使学生“不当行为”减少或消失,从而最终达到人性之完善的教育行为。当前关于惩罚的相关讨论中,基本认同惩罚在教育中的警戒与教育作用,认为适度惩罚也是一种爱的表现。是教师的教育权力。主张惩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是有条件的,惩罚应是适度与有限制的。然而由于惩罚实施过程中的非理性特征和对惩罚行为的本质缺乏深入和辩证的理解,实践中容易造成“滥用惩罚”和“谈罚色变”的倾向,使惩罚失去其积极的教育价值和良好的心理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育中的惩罚行为造成了师生相互伤害的问题,实然惩罚与或然惩罚相左、应然惩罚与必然惩罚相右。作为理性教育惩罚,以儿童生命个体发展为目的,是意志自律者的道德律,是教育惩罚行为的法则;作为知性自然惩罚,在教育惩罚理念范导下,成为教育惩罚行为的准则,调和应然惩罚与必然惩罚的同时也调和了实然惩罚与或然惩罚。自然惩罚是教育惩罚行为的准则而不是法则,不仅让教育惩罚行为发生的时空可以移动,还为实践中必要的教育强制留下回旋余地,从而使教育惩罚行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谈惩罚教育     
在现在的班级管理中。对于学生的教育,社会、学校大都提倡赏识教育,避免惩罚。杜绝体罚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也不能谈罚色变,放弃惩罚,我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它将失去教育力度,使学生思想涣散,行为会随心所欲。应该明白我们所说的教育惩罚与体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不能等同。教育惩罚是纠正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手段,通过惩罚能引起畏惧和悔恨,从而使学生分清是非善恶,并通过意志而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体罚是一种有意识地造成学生身体的痛苦来制止和预防某些问题行为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见义勇为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利益需求,是必须保有和发展的一种社会关系。而今却出现道德实践滑坡,原因既有社会的、制度的,也有观念道德的。解决的办法是使见义勇为道德法律化,即,对作为行为给予切实可行的鼓励与保护;而对不作为行为予以相应的惩罚。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这种职业是太阳底下最神圣、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所面对的是学生。除了备好课,讲好课,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以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也是一项重要的职责。对学生的优点要肯定、表扬、奖励,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要批评教育乃至惩罚。奖励是对其行为的鼓励,而一般意义上的惩罚则是对其行为的抑制。奖励和惩罚都是教育手段,不过奖励这种手段是正面的褒奖学生,运用起来很方便,副作用小,而惩罚手段的运用,则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如果惩罚不当,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损…  相似文献   

10.
教育惩罚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主动施加的惩罚,它是指教师针对学生不符合社会期望或教师要求的思想行为做出的一种否定,其目的是改变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其按照社会或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要实现教育惩罚的教育功能,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张锐 《天津教育》2008,(6):26-28
当前,学生“自主管理”已成为班集体建设及德育工作追求的重要目标和采取的基本教育手段。很多人对学生自主管理的理解是:通过“岗位竞聘”、“职务任命”等方式赋予学生一定的管理权限,允许学生代替教师从事学校或班集体的管理工作,包括让学生参与制定学校或班集体相关的管理制度,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监督同伴的行为表现,采取必要的强制、惩罚措施,纠正同伴的违纪行为等;  相似文献   

12.
以云浮市部分初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了解发现学生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原因是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与自我效能发展出现偏差及集体效能对攻击性行为的增强作用,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教育与管理对策:加强纪律教育,传递社会规范;加强心理教育,培养耐挫折能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择友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良性互动架构,为中学认识、预防和处理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所谓惩罚,无非是施以痛苦及剥夺需要。惩罚与奖赏一样,是管理者管理行为中常用的激励手段,目的是制止被管理者与群体目标不一致的行为,肯定与鼓励符合群体目标的行为。在管理行为中,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在一个群体中,有人受奖、有人受罚是正常的,优胜劣汰也是奖惩的体现。教师将惩罚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无可非议。惩罚的威慑力使学生的错误行为得到遏止,也使其他学生通过“榜样学习”得到间接经验,不敢犯类似错误。  相似文献   

14.
报刊撷英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长期以来,我们的理论界不敢谈惩罚,第一线的教师也害怕说惩罚。大家总是认为既然是“教育”,就应该“和颜悦色”、“润物细无声”、“循循善诱”。有些“教育专家”也常常“高屋建瓴”地教诲每天和学生打交道的一线教师:要“说服教育”,要“正面教育”,要“感化”,应“宽容理解”……其实,一味如此是非常不当的。什么是教育惩罚?教育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布鲁纳称之为负强化。教育惩罚大体可分为精神类与行为类。前者如扣操行分或纪律处分(警告、记过等等);后者如对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可以…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国社会需要诚信,在中国的传统化中,诚信也是道德的最理想要求。在新时期必须树立诚信理念,建设“社会诚信体系”;从制度上保障诚信行为;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从制度和法律上约束和惩罚失信行为。  相似文献   

16.
诚信的缺失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良好的社会诚信机制总是与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相结合的。对一些失信行为,除了法律规定的处罚以外,必须建设完备的失信惩罚机制,让不讲信用的人和企业被社会所不齿或唾弃。  相似文献   

17.
钟燕 《文教资料》2011,(8):141-142
合理的惩罚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但是,只有合理地运用惩罚手段才能更好地矫正学生的行为与思想。在学生管理中可以通过集体舆论和限制交往等非体罚方式对学生进行惩罚,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需要转变角色,引导集体建立良好的舆论氛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交往技巧与能力,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奖励被大力提倡,而惩罚却受到不断的批判?事实上,惩罚与奖励同为教师的专业权力。所谓“专业权力”就是专业人士在自己业务范围内不受外行干扰独立自主的处置问题的权力。就像医生在一定的规范下可以自主决定应当如何处理病人的问题,旁人不宜指手画脚一样,教师也当然应当拥有如何独立、专业地处理学生问题的权力——比如奖励或惩罚。如果社会(包括行政部门、舆论等)非理性地强制或变相强制教师放弃这一权力,最终受害的是学生,或社会本身。同时,奖其当奖、罚其当罚是教师的权力也是他们的专业和道德上的责任,在惩罚问题上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9.
所谓惩罚,无非是施以痛苦及剥夺需要。教育中根据需要让被教育者有痛苦的经历及剥夺他们应有的权利都属于教育惩罚行为。教育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布鲁纳称之为负强化。目前的教育惩罚大体可分为精神类惩罚与行为类惩罚。前者如扣操行分或纪律处分(警告、记过等等),后者如将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请出教室让其反思其过、对做卫生不认真者罚其重做等等。这些惩罚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惩罚与奖赏一样,是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学生时施加惩罚会使学生改正错误的行为,但也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社会因素、文化因素以及道德因素会对教育中惩罚的效应产生影响。因此在教育中施加惩罚时应考虑多种因素,以优化惩罚所能产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