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洲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位于宁波城月湖之滨的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典籍浩瀚,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素负“南国书城”之盛誉,成为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的存在是盛产中国著名商人——宁波帮的甬城所以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标志之一。天一阁的主人名叫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范钦时年27岁)进士,浙江鄞县(即今宁波)人,做过湖广随州知府、江西袁州知府、广西参政、福建按察使、云南右布政使以及陕西、河南等省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天一阁     
鲁非 《浙江档案》1998,(7):36-38
天一阁是明代嘉靖兵部右侍郎范钦的私人藏书楼,创建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年)之间,距今四百三十余载,是我国现存最为古老的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  相似文献   

3.
白夜 《湖北档案》2006,(1):73-75
亚洲最古老的私人被书楼 位于宁波城月湖之滨的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典籍浩瀚,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素负"南国书城"之盛誉,成为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的存在是盛产中国著名商人--宁波帮的甬城所以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白夜 《湖北档案》2006,(2):73-75
亚洲最古老的私人被书楼   位于宁波城月湖之滨的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典籍浩瀚,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素负“南国书城“之盛誉,成为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的存在是盛产中国著名商人--宁波帮的甬城所以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标志之一.   ……  相似文献   

5.
吴静 《兰台世界》2012,(25):48-49
提及中国的家族图书馆,首推位于浙江宁波的天一阁,自始建于明代中期之时起,其已经沐浴了四百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是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家族图书馆,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一、明代始建时期(1561—1644)明嘉靖四十年(1561),官至兵部右侍郎但请辞回乡归隐的范钦决定在宁波主持建造一座私家藏书楼,以广纳百家之书,成就  相似文献   

6.
闵虹 《云南档案》2003,(1):44-45
宁波城月湖之滨的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素有“南国书城”之盛誉,堪称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的主人名叫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做过湖广隋州知府、江西袁州知府、广西参政、福建按察使、云南右布正使以及陕西、河南等省的地方官。后来又巡抚南赣汀漳诸郡,宦迹遍布半个中国,直至官升兵部侍郎。范钦生性耿直,不畏权贵,曾顶撞过权倾朝野的武定侯郭勋,因此蒙受冤狱。后在袁州知府任内,因秉公执…  相似文献   

7.
何萍 《兰台世界》2013,(13):124-125
<正>浙江宁波天一阁,是国内外知名的一幢建于古代的藏书楼。该藏书阁的人名曰范钦,明朝嘉靖时期进士,最高官职是兵部右侍郎(等同于当前国防部副部长职务)。天一阁建造于嘉靖四十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四百多年了。因为范钦比较喜欢图书,遂将其集中起来的七万册图书全部收藏在该藏书阁里。天一阁有大量藏书,特别是明朝时期的刻抄本比较多。里面收藏的明朝地方志有271种之  相似文献   

8.
提起宁波天一阁,读书人大都知道它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民间藏书楼,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是明嘉  相似文献   

9.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古籍浩瀚,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素负“南国书城”之盛誉,巍然屹立在宁波城月湖之滨,是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近年来,为了加强与国内学术界和藏书文化界的联系,提升天一阁的学汉地位和知名度,为中国藏书文化研究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再见,天一阁     
深秋时节,江、浙、沪一行半月,我游了绍兴历史文化古城,去过蒋介石的溪口老家,但总 不及宁波天一阁给我的印象深刻。这固然同我的职业有关,但也因为天一阁位居亚洲第一、 世界第三的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藏书楼独具的特色。读书人无缘一访天一阁,真人生憾事 也!作为书中人,置身宁波月湖西面的绿树深处,徜徉天一阁中,大有来到麦加圣地朝拜之 感。清代学者阮元在《定香亭笔谈》中说到:“范氏天一阁自明至今数百年,海内藏书书家,惟此岿然独存。”正因其“岿然独存”,才吸引了无数中外友人前来观赏。我从盐城图书馆不远千里来…  相似文献   

11.
天一阁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家族图书馆之一,它的建筑风格及管理制度也是后人学习的典范。天一阁凭借其丰富而具有特色的藏书文化为中华文化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     
民间图书馆在中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浙江宁波人范钦所建的天一阁,是我国有记录的最早正式对外开放的具有民间图书馆性质的藏书楼。至民国时期,民间图书馆蓬勃发展起来。据调查,民国时期私立图书馆占图书馆总数的20%。新中国成立后,大量的的民间图书馆或收归国有或不复存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些年,广大民众  相似文献   

13.
天一阁藏书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天一阁”名称的由来、格局特色,介绍了其藏书来源及其藏书特点,分析了天一阁成为我最古老的藏书楼而巍然屹立浙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1月10日,记者从在浙江宁波举行的中国现存藏书楼联谊活动中获悉。我国现存藏书楼拟以浙江的天一阁、文澜阁、玉海楼、嘉业堂4座藏书楼为核心,。捆绑”其他地区的藏书楼联合申遗。  相似文献   

15.
明代私家藏书楼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地域上遍布江南。红雨楼是明代中后期一个重要的藏书楼,也是福建省古代大藏书楼之一,地位与明代宁波的天一阁相齐。本文试述了红雨楼藏书的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天一阁坐落在宁波市月湖西边,绿荫深处清幽的大院中。藏书楼坐北朝南,稳重朴质。阁南条石铺地,楼前一泓碧水,假山玲珑,竹林茂密,绿枝拂垣,整个大院构成了一座精致的园林。天一阁建于明代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距今已有四百二十多年的历史。藏书楼的创始人是嘉靖进士、兵部右侍郎范钦(字尧卿,号东明)。范钦一生,历任重职,酷爱藏书。所到之处,留心抄录当时的《实录》邸报,收集宋、元、明历代的珍书善本,征购明代的地方志、  相似文献   

17.
天一阁藏书文化的历史轨迹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省宁波市,有一座巍然独存430余年的藏书楼,它就是闻名于世的天一阁。自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天一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已有数以千计的学子前去探寻知识的奥秘,也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外人士前去参观访问。人们在敬仰中国古代文明的同时,也十分赞赏当代人对藏书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天一阁经历了私藏和公藏两个历史时期,其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自从清朝初年大学问家黄宗益撰写《天一阁藏书记》以后,就不断有人对它进行研究。近时见于报刊的文章不下数十篇,又陆续有几种专著问世。其中除中国作者外,还有德国、日本等国…  相似文献   

18.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其丰富的书籍典藏为文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天一阁的历史及现状的考证,证明天一阁存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白晓忠 《兰台世界》2007,(2S):68-69
一、“天一阁”得以巍然独存的原因 在我国历史上,特别是明清以来,私家藏书楼曾经兴盛一时,其中著名的就有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和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等。但明清动荡不安,兵燹不断,私人的力量很难保护住珍贵的文化财富。有的毁于兵火,有的遭劫流散。如聊城杨氏“海源阁”。晚清曾经盛极一时,但大量珍秘文物毕竟不是个人力量所能永久保存的,藏书屡遭劫难,终究逃不悦毁散的命运,而至民国后期却已片纸不存。著名私家藏书楼之一的“天一阁”,为防止这种后果的出现,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其创始人明代兵部侍郎范钦,除不遗余力尽心搜寻珍籍外,非常珍惜自己的收藏,并制订了严格的禁例。规定子孙不得无故开门入阁,更不得私领亲友入阁,不管家族繁衍到何种程度,开阁必须各房一致同意,阁门和书柜钥匙由各房分别掌管,有一房不到也不能开锁,并规定“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祖制。  相似文献   

20.
《天一阁文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辉 《图书馆杂志》2005,24(5):93-94
黄宗羲登临天一阁观书后,在其《天一阁藏书记》中感慨道:“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这句话既感慨藏书之难,也称赞了天一阁在遭受兵、贼、虫等厄劫之余藏书保持之久。可藏书虽难,却没有力量阻止任何藏书者的爱书藏书之心。中国历史上有难以计数的藏书楼,这些楼或者还保存完好、或者已经难觅踪迹,但是它们所承载的中国藏书文化却源远流长,为历代学人所重视。不仅仅是因为藏书楼曾经保存了众多珍本古籍,更重要的是藏书楼所体现的藏书文化内涵,深深吸引着一代代的爱书藏书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