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谦是郭德纲的搭档,郭德纲的大红大紫,使得于谦也一夜成名。对于名利,于谦看得很淡,但他觉得自己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找了个好妻子。而小他10岁的妻子,则是他用机智“改造”出来的。说起自己的妻子白慧明,于谦的脸上笑开了花。  相似文献   

2.
殷芳清 《语文知识》2002,(11):49-49,F004
1.于谦14岁赴杭州应试,主考官叫虞谦,考前点名点到了于谦,但他不敢应答。主考官明白了个中缘由,便出了上联试其才华,于谦从容的对了下联。对联是: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  相似文献   

3.
于谦是明代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一身正气,坚守名节,既是一位勤政济世的清官,又是一位力挽狂澜使明朝转危为安的民族英雄。然而他这一伟大功勋,却因英宗复辟而惨遭杀害。他的悲剧,激起人们对他深深的怀念与崇敬。本文从于谦的自作诗,分四个方面探讨了他名垂史册的高风亮节。  相似文献   

4.
于谦是我国明朝的诗人,出生在浙江一个官宦之家。在于谦七岁那年,有一个叫兰古春的僧人见他生得面相庄重,谈吐有致,便主动为他相面说:"此儿长得出奇,将来一定是个救世的宰相。"僧人虽为附会之言,却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中留下  相似文献   

5.
于谦是明景帝统治时期的政治家,他所执行的各项政策基本代表了明景帝的施政意图.于谦在景泰年间坚决反击蒙古、重点防范北方民族的决策是正确的,但他的南方民族政策并不成功,根本原因在于明朝不能摒弃封建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立场,失却了南方民族的信任.  相似文献   

6.
作为明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于谦的悲剧性结局一直令人关注。这出悲剧有其形成的必然性。首先,于谦无意中被牵进明皇室内部太后、英宗、景帝之间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中难以自解。其次,于谦才华横溢、功高盖世且又品格高洁,难免遭人忌恨。此外,他本人性格中又确实存在一些重大的缺陷,如刚烈有余,婉转不足;恃才傲物、刚愎自用等,人为地将一些同僚推向对立面,使自己孤立起来,最终酿成了这出人间悲剧。  相似文献   

7.
提起明代的政治家、军事家于谦 ,人们往往会想到他那首脍炙人口的《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 ,要留清白在人间。”从这首《石灰吟》来看 ,于谦很善于以诗咏物言志 ,既把所咏之物表现得生动形象 ,又能很好地体现自我的人生精神。他的《咏煤炭》也是这种风格。《咏煤炭》是一首煤炭的颂歌。于谦以“凿开混沌见乌金”直接入题 ,那蕴藏着光和热 ,饱含着温暖的煤炭从大地中被挖掘出来 ,其存在的意义何在呢 ?于谦说得很生动 :身为“爝火”的煤炭虽小 ,但它点燃后带给人们的温暖 ,让人感受到似乎是浩浩的春意重…  相似文献   

8.
两袖清风     
人物于谦、管家地点于谦家清冷的油灯下,于谦伏案写诗,《石灰吟》一挥而就。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管家好诗啊!于谦石灰的高洁品格值得我学习,所以,我就写了[这首《石灰吟》。管家不过……于谦不过什么?管家您有重要事情没做,还能静心写诗,我都为您着急了。于谦什么重要事情?管家于大人,明早就要动身进京城,您必须早做准备啊!于谦我早已经准备好了。地方上的情况,老百姓的疾苦、要求,我治理的方案,都写好装在箱子里。麻烦你帮我拿好,可不能掉了。管家我不是说这个。于谦还要什么准备?管家总要…  相似文献   

9.
于谦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不可多得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明代诗坛上一颗璀灿的明星。他的诗歌,既展露了他报国爱民的政治情怀,也显示了他坚贞廉洁的崇高人格。对于谦诗歌思想内容方面的巨大认识价值,古往今来的评论家们都一致予以肯定和褒扬,笔者也曾在这个方面作过一点粗浅的探讨。①但对于谦诗歌艺术性方面的研究,往往为人们所轻视。于谦诗歌的艺术性,固然远不及李、杜,较之苏轼、陆游,  相似文献   

10.
于谦,是我国明代的著名民族英雄,也是明代初、中期重要的诗人。对他的诗歌作品,一向是有肯定意见的。但历代人主要是赞赏其表现高尚节操和人品的诸如《石灰吟》、《北风吹》等诗篇或其中的诗句。前者甚至已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名篇。而究其实,于谦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恰恰不是此类作品,而是那些深刻揭露社会现实,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灾难深重的现实主义诗篇。这些诗篇所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精神,在明代诗人创作中少有抗衡者,十分难能可贵。笔者认为,迄今为止,对于于谦诗歌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而对其诗歌的研究,更应以他那些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的  相似文献   

11.
《石灰吟》选自明代诗人于谦的《于肃愍公集》。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成祖永乐十九年进士,历任山西、河南、江西等地巡抚。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同情广大劳动人民,兴利除弊,深得群众爱戴。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发生了“士木之变”,明军丧师五十余万,英宗被俘,蒙古瓦刺部军进逼北京。在这危急存亡之秋,于谦坚决主战,领导京师人民打退了瓦刺的军队,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但英宗还朝复位后,以“大逆不道,迎立补藩”的罪名将他杀害。著作有《于肃愍公集》。  相似文献   

12.
民族英雄于谦从小聪明多才。有一天,他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三个叉,径山寺名僧兰古春路过学堂,见于谦明目皓齿,伶俐可爱,心中喜欢,便戏道:  相似文献   

13.
于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著名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他在少年时代就留心史学,研究古今治乱兴亡之故,有以天下为己任之志。他考中进士后,历任江西巡按、河南巡抚及山西都御史等职。他为官廉洁清正,政绩卓著。正统十四年秋,蒙古瓦刺部落南侵,明军溃败,英宗被俘,敌军逼近燕京(今北京)。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统率军民英勇奋战,击败了入侵之敌,保卫了燕京。他在《石灰吟》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名句传诵至今。  相似文献   

14.
一于谦(1398—1457),明代浙江钱塘县(今杭州)人。幼年勤学,十五岁就考取了秀才。他很仰慕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为人,书斋里曾悬挂文天祥的画像,他在“画赞诗”里写有“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死,弗苟而全”等辞句,反映出他在年轻时就把自己品德修养的水平,指向祖国历史上第一流英烈人物。这时候于谦还曾写下《石灰吟》和《詠煤炭》等诗。用隐喻的手法来寄托他的雄心壮志。如他在《石灰吟》里写道:  相似文献   

15.
据记载,明朝颇有政绩的清官于谦任兵部侍郎时,有一次他从河南回京,身边的人劝他按当时的官场的风气,带一些当地的土特产,如绢帕、蘑菇、线香之类进京给朝中的权贵送礼,以便求得庇护和重用。于谦却举起两袖笑笑说:“我带有两袖清风!”他就这件事作了题为《入京》的绝句一首: 绢帕蘑菇并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诗的一、二句是说,绢帕、线香、蘑菇原来是百姓自己享用的土特产,只因为官吏征调搜刮,倒使人民遭殃了。三、四句中的闾阎是指古代平民居住的里巷的门,常借指平民百姓。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无论何时还朝,我什么物品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进京朝见天子,免得百姓说短道长。全诗生动地反映了于谦不巴结权贵,为官清正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16.
于谦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爱国军事家和杰出的政治家。他虽然身为封建官吏,但是蔑视荣华富贵,把报国壮志和品格名节看得高于一切。他年轻时曾经写过一首咏物诗《石灰吟》来明志励节,诗曰:“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首诗充分表明了他的志向抱负和品格节操。据说,他50岁时由山西、河南巡抚任上调回兵部,身边的人劝他按当时官场的风气带些当地的土特产如绢帕、蘑菇、钱香之类东西进京,给朝中的权贵送礼,以便求得庇护和重用,于谦却举起两袖笑笑说:“我带有两袖清风!”并就此事作了题为《…  相似文献   

17.
陈学文 《天中学刊》1998,13(6):82-84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曾留下一首脸炙人口的《石灰吟》:“千锤百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展示了他卓越高尚的情操,也正是他命定的悲剧历史命运。哲人口:性格决定命运,诚然。于谦出污泥而不染,宁折勿屈,保持洁白无瑕的人格,视死如归。他与屈原、伍子百、贾谊、苏武、司马迁、诸葛亮、颜真卿、岳飞、文天祥等历史人物一脉相承,受先烈精神的感召,九死而不悔,决不向恶势力低头,名节重于生命。明代正统、景泰、天顺年间,是风云变幻的28年(1436-1464):土木堡之役,英宗朱祁镇被俘沦为衡了囚;脚…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于谦又火了,这次不是因为他和郭德纲的相声,而是一部电影《老师·好》。吴京、何冰、胡军、马未都、张国立……一众大咖化身人民教师,为于谦扮演的班主任苗宛秋摇旗呐喊。观众们在电影院里看着看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又哭了。每个人似乎都从苗老师身上找到了青春记忆里那位严厉管教过自己的老师。就像一位网友在豆瓣上的留言:"多么希望有一天突然惊醒,发现自己是在高一的一节课上睡着了,现在经历的一切都是一场梦,  相似文献   

19.
《于谦传》简介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明洪武三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生于浙江钱塘太平里。永乐十九年中进士,历任湖广钦差、江西巡按、山西河南二省巡抚、兵部侍郎、尚书,封少保、太子太傅。景泰八年正月二十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郭预衡先生主编《明代小品文合集》中,作者编注“于谦等五人’之册的“前言”,概括介绍于谦、程敏政、李东阳、罗、杨慎等车位作家的生平,扼要评价他们的小品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