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一九三三年,二十一岁的端木蕻良创作了一部“实属难得”(茅盾语)的,“预计必可惊动一世耳目”(郑振铎语)的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没有一个现代中国作家在这个年龄,写出象这样结构奇特、内容庞杂的作品,并且是现代文学史上最难读懂的一部。“我可以欣赏一部作品,但不了解作家而要对作品作出判断是很困难的”(圣·佩甫语)。因此,有必要回溯一下端木蕻良创作前的生活道路。  相似文献   

2.
自传性小说在端木蕻良的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走向神秘的科尔草原》对研究端蕻木良用其作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端木蕻良及其作品是座丰富的宝藏,应该进一步去开掘。  相似文献   

3.
《科尔沁旗草原》是作家端木蕻良的代表作品,小说主人公丁宁既在理智上忏悔家族的罪恶,又在情感上追慕祖先的才干。丁宁欲通过塑造"新人"实现拯救草原的目的,体现着"五四"时代的启蒙精神,但事实上,被"启蒙"者并不可能按照其设计的路线发展,丁宁主观的性格并不能为之提供行动支撑,客观的环境更要求其只能作为家族继承人行动,从而游走在现代家族小说的"长子"与"逆子"两大形象之间,体现着自身的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4.
端木蕻良(1912——),原名曹京平,又名曹之林。自他的第一组短篇故事于1936年由上海几家著名杂志发表后,开始步入中国作家的行列。到1940年他28岁时,已完成《科尔沁旗草原》(1933)、《大地的海》(1936)、《大江》(1939)与《新都花絮》(1940)等四部长篇小说。其中至少有三部已和另外三本短篇故事集出版。这三个短篇集分别命名为《憎恨》(1937)、《风陵渡》(1939)和《江南风景》(1940)。从1941到1949年期间,他体裁多样的作品中包括两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大时代》(1941》)和《科尔沁旗草原》第二部(1943);一些回忆录,其中有《科尔沁前史》;以《红楼梦》为蓝本的五幕话剧和  相似文献   

5.
现代东北作家端木荭良的代表作《科尔沁旗草原》描绘了清朝以来两百年间关东大草原的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品表现了现代叙事艺术的魅力,如结构安排上的“蒙太奇”手法、多种风格的语言运用等。  相似文献   

6.
大父神与大母神的并置是端木满族文化原型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变型。父系传统文化与满族文化中祖先崇拜的融合,形成小说对大父神崇拜的艺术结构,而对通过大地意象对大母神的痴迷与皈依,形成小说深层结构对大母神的崇拜。而在并置中创造了一个在男性的双重血统的“神性”原型和女性的地母原型的缝隙里生存的裂变形象,即丁宁。  相似文献   

7.
作者自己说《科尔沁旗草原》分为两部分。一半是直截面,讲丁家家史;一半是横切面,写若千年后,写丁宁和大山都回到家乡时,即1931年时期对丁家这个家族的剖视。头一部分包括前三章,共93页,其余是后一部分十六章,407页。前一部分实际是后一部分的序言。尽管作者本人这样认为,但是全书从第二章到第十八章都集中在丁家及他们的佃农和仆人身上。第一章和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赛珍珠小说《大地》中三个女性形象的生存状态,以及这三个女性对男主人公命运的影响,认为这部小说是一部透过女性写就的男性史诗。  相似文献   

9.
不论沈阳事变给端木家庭的其他成员带来什么变化,而它促使端木走上了爱国文学家与政治活动家的岗位。1932年秋天,他已经是非常活跃的学生领袖,并在同年加入“左联”,具体时间很可能是在那年二月该组织在上海成立后不久。同年春,他为《清华周刊》写了一  相似文献   

10.
影片《黄金时代》以纪录片的形式通过萧红个人命运的沉浮呈现了民国那个“黄金时代”中波澜壮阔的一段历史,尤其呈现了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里知识分子们随着时代动荡而沉浮不定的命运遭际与人生轨迹,建构了一部荡气回肠的关于民国知识分子的荧幕史诗。  相似文献   

11.
由克里斯托弗·诺兰编剧并执导的2014科幻史诗巨制《星际穿越》自上映以来,凭借逆天好口碑成功赢得中国影迷的青睐。"虫洞"、"黑洞"、"时间膨胀"、"五维空间"等各种冷僻物理名词也纷纷成了影迷们讨论的热词。本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星际穿越》,看影评人如何评价这部"烧脑神作"。  相似文献   

12.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苦难的史诗,让人们认识什么是真正的苦难,并告诉人们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中,应该怎样克服世界的荒诞和"卡拉马佐夫式的气质":那就是象基督一样为信仰受难。《卡拉马佐夫兄弟》并不是一部"复调小说",而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用特殊方式写成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13.
在明代名戏剧家汤显祖的戏剧创伤中《紫钗记》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剧作取材于康传奇《霍小玉传》,又有较大的改动,其理想的追求与批判现实的精神鲜明、突出。它与明代中叶学 主流相呼应,具有一定的创伤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狂人日记》是一部民族新人诞生的精神史诗。发现黑暗、发现吃人与被吃的荒诞、发现自身背负四千年重担而又在绝望中求生的狂人,以其难以摆脱的被吃焦虑、心灵挣扎的复杂心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救赎努力,谱写了心语、对话、独白、呐喊的史诗乐章,并采取剥掉语言的外衣直取本义的形式构筑了更高意义上的象征体系,从而获得了读者整体认同,但其作为现代中国人精神史诗的解读远未完成。  相似文献   

16.
《失乐园》:一部人类史诗和圣经史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乐园》的主题是人的堕落和神的拯救,这两条情节的主线和副线 相辅相成,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国内学界对《失乐园》主题的理解上存在着偏 差,这也影响了对作品中反面角色撒旦形象的正确评价,应该说人──亚当、夏娃 才是作品的主人公,他们的堕落代表了人类的堕落。由于清教徒弥尔顿力图从人 类的角度来写这部史诗,主题的崇高也带来艺术风格上的崇高。此外,《失乐园》 还以圣经作为它的基本构架,除了它浓缩了整部圣经的历史外,它所表达的各种 观念也均以圣经为依据,在具体细节的安排上也多引用圣经内容。这些说明《失 乐园》除了是一部人类史诗外,还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圣经史诗。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早已为人们共识。但具体说是一部什么样的悲剧,则众说纷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悲剧学说重新认识其悲剧性质,当不失为一种新的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黄中祥博士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哈萨克英雄史诗与草原文化》(470千字)被选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9.
端木蕻良与《红楼梦》有着很深的渊源:他在反复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成长,有着浓厚的"红楼"情结;他一生都在研究《红楼梦》,对曹雪芹和《红楼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正因此,端木蕻良的创作无论是观念还是技巧,都深受《红楼梦》的影响。其晚年所创作但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曹雪芹》则可以看做是他一生"红楼"情缘的总结。  相似文献   

20.
端木蕻良说过:“我写的都是一些关于土壤的故事。”① 辽阔的关东大草原是端木蕻良的故乡。对这片肥沃的黑土地,端木蕻良有着深厚的感情。“一个人对于故乡,‘这是不由心中选择,只能爱的。”②然而这片黑土地如今正为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所践踏。在侵略者的榨取下,土地流尽最后一滴血,吐出最后一粒粮食。曾经肥沃的土地荒芜了,曾经繁华的乡镇凋败了。大地在异族的重压下艰难地喘息着、呻吟着。大地的呻吟折磨着端木的心,使他开始创作时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故乡的土地,写下了宏阔的《科尔沁旗草原》、《科尔沁旗草原》与《大地的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