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思想体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桂忠 《体育学刊》2001,8(2):76-77
奥林匹克思想体系与化、教育密切结合,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有很强的教育性。对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思想体系教育的目的、作用、内容进行探讨,强调让奥林匹克思想体系进教材,对广大高校体育教师进行奥林匹克思想教育,利用校园化网络等方式来推广奥林匹克教育。  相似文献   

2.
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的一位经验主义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同时,他还是一位在医学上有造诣的医生。在他所提倡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中,健康卫生教育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教育思想的亮点之一。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中,第一个在西方教育史上提出并制定了绅士健康教育计划。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层理论视角,对21世纪初传入我国的运动教育思想加以分析,认为运动教育在国内传播仅注重宏观思想和实践方法的介绍,疏于从“宏观思想—中层理论—微观方法”三级理论层次梳理其思想体系,进而导致解释宏观思想、指导微观实践的中层理论缺失,是运动教育出现思想内核认识不清,实践方法不明的关键原因。由此提出,完善运动教育“宏—中—微”的理论体系构架,从“真实运动情景和运行规律”“运动竞赛的胜任力与培养机制”“自我决定理论”3方面补齐中层理论,可以为运动教育的本土化提供着实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运用知识考古学、历史分析法、文献解释学等理论与方法,立足人们对身体的认识,探寻古希腊到欧洲中世纪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古希腊早期体育教育思想之自然秩序的信仰;古风时期到希腊化时期体育教育思想之生命整全的追寻;古罗马体育教育思想之世俗价值的实现;欧洲中世纪体育教育思想之宗教神学的桎梏。它们存在共有的特征:从体育教育思想产生来看,体现为人之身体进入世界的方式;从体育教育思想倾向来看,则是以德性为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从体育教育思想呈现方式来看,体现为体育教育认识的未分化性;从体育教育思想内容来看,体现为体育教育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古希腊到欧洲中世纪体育教育思想的演进,为中国特色体育教育思想体系构建提供了历史借鉴与启示:激活和回归人性是构建中国特色体育教育思想体系的原点;创新和回应体育教育实践需求是构建中国特色体育教育思想体系的生长点;不同思想的融合与借鉴是中国特色体育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是全国人民共同景仰的思想家、学家,是20世纪的伟大作家。其深邃的思想、崇高的人格、优秀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中学语教材中,和其他古今中外的作家相比,收入他的作品最多。研究和探讨中学鲁迅作品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鲁迅作品的精髓,促进学生“知”、“识”、“人关怀之心”三个基本素质的共同提高,是至关重要的。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有关鲁迅作品教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竺可桢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体育教育思想是竺可桢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竺可桢体育教育思想的特色,诸如致力于培养健全体格的社会砥柱,注重体育师资队伍,体育教育制度,体育场馆设施及体育文化氛围建设等;分析了竺可桢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江南水乡孕育,胡适妄语警醒,中西文化交融等。竺可桢体育教育思想对当代社会加强体育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奥林匹克主义的人文教育意义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探求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当今教育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奥林匹克主义为人文教育提供了思想资源,有效开发奥林匹克主义的教育理念,可以丰富人文教育思想体系,论文从以下3个方面评价了奥林匹克主义的人文教育意义,即:(1)奥林匹克运动既是竞技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2)奥林匹克公平竞争原则与社会法的思想具有一致性;(3)奥林匹克教育为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积极性的、方向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体质教育思想是我国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对学校体育理论研究、学科发展及课程改革具有助推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逻辑思辨等研究方法,从历史、现实及未来3个角度切入审视体质教育思想,在梳理体质教育思想脉络的基础上,对相关质疑展开思辨与回应,并确认当代价值。研究认为:(1)体质教育思想发展经历了从“概念反思”到“话语重塑”再到“学科创建”的思维转变,该思想缘于体育家对体育教育本体价值的反思,其本质追求是分离体育与竞技概念及其探索体育之真义,此思想曾促成学界关于体育概念的大讨论,但也在传播过程中遭受了争议与质疑。(2)体质教育思想的现存问题集中体现为目标维度单一与教学实践局限,认为其根源在于未能深刻领会该思想的单本质论逻辑立场与改善学生体质的现实诉求。(3)新时代背景下体质教育思想的价值体现为:体质教育与“健康第一”理念的健康追求互为呼应、与体育学科素养的健身意识互为契合、与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为革除中国旧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他将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结合,并在现实教育生活中反复实践,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部分,其中包含了3个基本命题,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研究其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中国教育的发展和课程的改革具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鹤琴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做出卓越教育贡献的教育家,培智体育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陈鹤琴培智体育教育思想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如下。思想的形成基础社会培智教育缺失与个人对智障儿童健康的关怀促动思想萌发、福禄贝尔游戏教育观与蒙台梭利培智教育观为思想形成提供理论依据、域外培智体育考察与国内培智体育课程实验为思想形成提供实践依据。思想的核心内容提出智障儿童运动特征观,包括动作控制能力弱、身体平衡能力差、偏向使用左手、联合动作发展迟缓;提出体育教育权利是智障儿童的应然教育权利;提出系统的培智体育教育实践观。体育教育目标观,包括增进身心健康、培养道德品质、发展生活能力。体育教育内容观,提出按智力程度选择不同难度的体育教育内容。体育教育方法观,提出启发教学、渐进教学、实物教学、设计教学4种方法,以做为中心、从观察入手、利用暗示心理、交替法运用4项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