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大课堂。论述了数学生活实践的重要性,说明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现象和知识,指导学生从生活中自然地感悟数学。  相似文献   

2.
数学起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生活”,从数学与之所依附的学生亲身体验的现实之间去寻找联系,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生活。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的教师,必须着眼于“生活知识数学化”,使学生领悟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着手于“数学知识生活化”,使学生能够用数学的观念认识世界,用数学的方法改造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世界。一、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拷问与应答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生活进入课堂,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而我们的传统数学课堂通常是一种以抽象而陌生的概念、定理、法则、公式、图表等符号体系为主搭建起来的知识场景,呈现给学生的也是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它与学生生活有许多差别和距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数量经验和图形直觉都难登教学世界的大雅之堂。说的极端一点,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而教学世界本...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更充满着数学,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概念、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教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数学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在教学时应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数学,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生活问题,就达到了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要让学生易于接受数学,乐于学习数学。我们在数学中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使学生能从生活背景中感知数学,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5.
冯建军 《甘肃教育》2020,(4):171-171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实践的学科,其本身就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融。生活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生活依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知识材料,学生每经过一次次的生活体验,感悟出数学的实效性,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中许多问题,促进了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周兆珍 《林区教学》2012,(7):104-105
小学数学教学应高度关注数学的应用意识和知识教学的应用价值,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了数学。虽然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但许多具体的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益,就必须注重数学教学与生活世界的连接。  相似文献   

7.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以往的教材与数学遵从这一原则,而现在《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更为明显。在一、二年级教材中许多数学问题更是生活情景的再现,这一切都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空间,帮助它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学会用活动的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数学的特点之一是高度的抽象性。这也是许多学生不喜欢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原因。如果我们能联系生活教学。让抽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这不就多了许多喜欢数学的学生了吗?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的应用意识很淡薄,许多学生只是在课堂内、考试时感到数学有用,而离开课堂,走出考场,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那么如何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离不开数学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贴近的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校教学的一项任务。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让学生数学生活化,不让他们机械地、死记硬背。一、注重数学教学的方法1.利用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  相似文献   

11.
生活经验是学生重要的知识来源,而生活情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找准生活背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推进学生的数学领悟,这样的数学生活化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丰富。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知识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原形。教师如果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可操作的学习内容,那样既可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可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不能只是为教书而教书,把知识生硬地抛给学生;不能只是为了完成  相似文献   

14.
“复习课最难上”是许多数学教师发出的感叹,可 是许多教师又忽视对数学复习课的研究,导致初中数学复习课 的知识疏散,脱离学生生活。而一节优质的数学复习课不仅能 使学生的“双基”得到巩固,更能够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 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上好数学复习课是我们每位 数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数学进入课堂,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课  相似文献   

17.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和交流,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然而,长期以来,为什么有许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以往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淡薄了知识的来源与应用。因此,教师必须组织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作用,体验数学的乐趣,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包括许多的日常概念和生活经验,而对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感到困难、乏味。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具体,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把...  相似文献   

18.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概念、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过去的教学中只重视传授数学知识,专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忽略了学数学的过程以及其它能力的培养,所以有些学生认为学数学就是做题,时间长了,便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和新课程的出现,使我们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处处皆数学”,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学生的实际"就包括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实际得当,可以让数学课堂更精彩。一、巧用生活资源斯苗儿老师认为:"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其实并不是‘新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旧知识’。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与‘数’和‘形’打交道,就会积累许多数学知识。"一语道出生活与数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艺术创作的特征是“源于生活,超越于生活”,这也正是许多艺术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的奥秘.数学教学与艺术创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很多知识是较为固定的,即我们常说的比较“死”.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死”的知识变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